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李春艳

黑河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长久以来,思想政治都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是一门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通过对过去事件、人物、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当今“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支出了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这就需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内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全程、全方位以及全员育人。高校历史学专业也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起有理念、有情操、有知识、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对此,就需要在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以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

  1. 三全育人视域下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2020年5月份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应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这为高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大方向。在当今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课程思政不仅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历史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人才。同时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为历史学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丰富历史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历史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

  1. 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融合度不高

当前阶段,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和课程思政教育相互分离的现象。这种割裂的现象导致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度不足,缺乏深度的交叉和相互渗透。这不仅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效果,还使得历史学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显得生硬和脱节[2]。由于缺乏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往往显得单一和刻板,缺乏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历史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没有被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而是简单地添加或附加在原有课程之上,导致课程内容显得生硬和突兀。不仅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2.2育人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高校历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育人方法较为单一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由于过分强调传统的革命史观和意识形态观念,导致育人方法往往缺乏多元化和全面性的视角。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种片面的育人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育人方法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真相和复杂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1. 三全育人视域下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3.1整合资源,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全员育人指的是通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建立起一个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育人大格局。同时还应落实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的要求,深入挖掘历史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最终形成育人合力。对此,一方面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历史学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部门等应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和措施,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则应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培训和资源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政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应该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2科学设计,提升全过程育人水平

全过程育人指的是要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融入课程思政,例如在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等方面精心设计育人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对此,首先在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历史学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思政元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在教学实施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最后,在课程评价方面,应建立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例如,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不同的评价机制来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以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3.3多元化方法,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开展全方位育人应紧紧围绕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多元化育人方法来拓展育人维度,在育人方法、育人手段以及育人空间等方面实现全覆盖,最终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育人的终极目标。具体来看,首先应注重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4]。其次,还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实践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后,还应引入网络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网络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确保网络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保障网络教学的质量和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历史学专业肩负着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对此,只有建立起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提升全过程育人水平以及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三全育人模式,才能够打造出广阔的课程思政育人平台,更好的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正君.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历史学专业魏晋南北朝史教学策略探讨 [J].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3, 4 (01): 168-177.

[2]曹姗姗.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J]. 教师, 2023, (09): 117-119.

[3]张建成.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融入历史学专业育人机制研究——以临沂大学为例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 (09): 23-25.

[4]颜小华.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观察, 2020, 9 (41): 16-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SJGY202106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