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研究

陈文杰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铁路隧道施工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地区的铁路隧道都位于软岩地层,这些地层具有弱固体性和易发生变形的特点。软岩隧道的施工困难度较大,容易引发变形问题,如地表下沉、隧道收敛等,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质量。此外,软岩隧道的施工还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控制软岩隧道的变形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以解决这一挑战性问题。

关键词:铁路隧道;浅埋;大变形;施工技术

1.引言

1.1 软岩隧道施工的重要性

铁路隧道施工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许多地区的铁路隧道都面临着软岩地层的挑战,这种地层在隧道工程中常常引发巨大的变形问题。软岩地层的特点包括弱固体性、易塌陷、容易发生断裂以及易变形等,这些特点使得隧道施工变得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软岩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对于确保铁路隧道施工的成功和安全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旨在提高软岩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工程风险。软岩隧道的变形问题可能导致工程停滞、成本增加和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此外,随着铁路隧道建设的不断扩张和改进,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提供有关软岩隧道施工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最终,通过提高铁路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有望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运输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文献综述

2.1 软岩工程特点和挑战

软岩地层在隧道工程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软岩通常表现出较弱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此外,软岩的孔隙结构和含水性导致了隧道工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如坍塌、滑坡和涌水等。变形问题包括地表下沉、隧道壁的收敛和膨胀等,给施工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2 隧道施工中的变形控制方法

地质勘察和预测变形: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分析,以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这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施工计划和支护方案。

地下支护设计与施工:选择合适的地下支护方式,如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等,以增强隧道的稳定性。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软岩的力学特性。

施工监测与实时数据分析: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工程的变形和地下水位等参数。数据的及时分析和反馈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策略。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

3.软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3.1 地质勘察与预测变形

地质勘察涉及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研究,包括软岩的种类、分布、强度特性以及地下水位等参数的测量。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软岩地层的特点,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

地质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不同施工阶段中软岩隧道的变形过程。这有助于确定哪些区域可能出现收敛或下沉问题,从而指导支护和监测计划的制定。预测变形还可以为施工计划的优化提供依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3.2 地下支护设计与施工

设计和施工地下支护需要综合考虑软岩地层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要求。支护方法可以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岩锚和地下墙等。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取决于软岩的特性,如抗剪强度和岩层的稳定性。

支护工程的施工需要精确控制施工参数,包括支护材料的配比和注浆压力等。同时,实施质量监测和实时数据采集是确保支护效果的关键。定期检查和评估支护结构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有助于减少变形风险,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施工监测与实时数据分析

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测点位移仪、倾斜仪和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跟踪隧道的变形情况。这些监测数据能够提供有关地表下沉、隧道壁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参数的信息。

实时数据分析是将监测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信息的过程。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工程师可以实时监测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变形趋势,并与事先制定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监测数据显示潜在的问题或异常情况,可以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3.4 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

软岩隧道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地表下沉、地下水突发涌入、支护结构破坏等。因此,风险管理是确保软岩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方面。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在出现突发状况或变形问题时,需要有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散程序、紧急支护措施和通信协议等。培训工程团队成员,使他们熟悉应急程序,并能够快速反应,有助于降低潜在风险造成的损失。

4.案例研究

4.1 软岩隧道工程案例分析

我们将深入研究一座位于某铁路项目的软岩隧道工程案例,这个案例提供了关于软岩隧道浅埋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的宝贵经验。

该隧道工程地处软岩地层,地下水位较高,总长约3千米,是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地表下沉、地下水渗透、软岩岩体的变形等潜在问题。

4.2 该案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及其效果

案例中,工程团队采用了多种高级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来应对软岩隧道的挑战。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预测变形分析,以了解软岩地层的特点。地下支护采用了复合型支护系统,包括岩锚、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以提高隧道壁的稳定性。施工监测系统包括倾斜仪、位移监测仪和地下水位监测仪,实时监测了隧道的变形和地下水位。

在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发现了一些变形趋势。例如,部分隧道段出现了地表下沉的趋势,地下水位也有所上升。工程团队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增加支护密度、强化排水系统和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这些举措有效地减轻了变形问题,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3 成功经验和教训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首先,充分的地质勘察和预测变形分析是软岩隧道施工的关键。详细的地质数据可以为支护设计和施工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工程团队的及时反应和应对措施是防止问题升级的关键。最后,紧密合作的跨学科团队和紧急响应机制是应对软岩隧道施工挑战的关键。

软岩隧道浅埋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工程设计、监测和应急响应。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经验教训,可以成功地应对软岩隧道施工中的挑战,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安全可靠。这些实践经验对未来的软岩隧道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5.结论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通过充分的地质勘察、预测变形分析、支护设计和施工监测,工程团队可以成功地应对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各种挑战,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功的案例研究表明,高标准的施工技术、及时的数据分析和灵活的应急响应是软岩隧道施工的关键。这些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有望推动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以满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天喜.铁路隧道浅埋软岩大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3,42(29):82-84.

[2]孙健家.软弱浅埋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4,21(1):65-67.

[3]王林俊.大断面炭质板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2(3):135-13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