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试论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

袁豪杉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23

摘要:武汉地区作为中国中部的典型地域,其地质构造、地层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武汉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点、碳酸盐岩空间分布、表层岩溶带厚度以及溶洞和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通过深入分析武汉地区的地质要素,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水文地质格局以及地下水资源分布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武汉地区;发育特征

武汉地区的地质独特性使其成为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武汉地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以期为该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层发育、碳酸盐岩空间分布、表层岩溶带特征、溶洞发育及水文地质格局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将为更深入的地质学研究和水文地质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一、武汉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首先,武汉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交汇处,是扬子地块南缘的重要代表,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华夏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这些构造运动的作用,导致了该地区地壳的不断抬升、沉降和挤压,形成了多层次、多期次的地质结构。其次,武汉地区地质构造受盆地与山脉的相互影响,呈现出多样的地形格局,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该地区曾经是海陆交错的古地,多次经历海侵和陆退的变迁,特殊的地质历史为武汉地区的岩层堆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影响了地层的构造和形态。最后,武汉地区地质构造还受到区域性地质断裂的影响,在长时间的地质过程中,地壳产生裂隙、断层等构造破裂现象,形成了显著地质断裂带,其在地壳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地下水的运移和分布,也直接影响地层的走向和倾角[1]

二、武汉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点

武汉地区的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点展现了丰富的地质历史和演变过程,中生代地层主要包括侏罗系、白垩系,而新生代地层则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首先,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武汉地区的西北部,这时期沉积物主要以陆相相沉积为主,形成了含煤、腾格里沙漠和塔里木盆地的砂岩、页岩和泥岩等地层,其特点反映了当时武汉地区受陆地沉积环境的影响,古气候、地形的演化对地层沉积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次,白垩系地层在武汉地区表现出多样的岩性,包括石灰岩、泥岩、砂岩等,这时期沉积物往往受到海陆交错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海相沉积岩石,白垩系的地层中还常见有一些古生物化石。随后进入新生代时期,第三系地层主要包括沉积于武汉地区的湖泊和河流相的地层,这时期的地质作用使得地层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富含煤炭资源的地层,也有些泥岩和砂岩等非常规能源资源的分布[2]。最后,第四系地层主要由冰川、风成沉积和水成沉积等多种地质过程形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堆积构造,这时期地层表现为黄土、河漫滩、冲洪积扇等类型,反映了气候、水系演变的影响。

三、武汉地区碳酸盐岩空间分布

武汉地区的碳酸盐岩空间分布呈现多样性,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层性质和岩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武汉地区的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南缘,构成了地质结构的一部分,这些碳酸盐岩的形成主要受海洋沉积和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古海相沉积,具有较为典型的岩石特征。其次,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和化学风化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岩溶地貌,武汉地区的碳酸盐岩空间分布在地下呈现出洞穴、溶洞、地下河等特殊的地下空间,不仅影响着地下水系统的形成和分布,也为地下资源的储存提供了重要的空间。此外,武汉地区的碳酸盐岩在地表和地下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一些地表沉积的特殊景观,如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群等,这些地形特征的形成与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密切相关,使得地表地下空间相互连接,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3]

四、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厚度

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的厚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一厚度受到地质构造、地层性质、岩性、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武汉地区的表层岩溶带呈现出相对较大的地域差异,以下是对其厚度特点的描述。首先,在武汉地区东南部,表层岩溶带的厚度较为显著,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活跃,受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相对较厚的表层岩溶带。这些地方通常具有更为复杂的地下空间,包括丰富的溶洞、地下河道等。其次,在武汉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表层岩溶带的厚度相对较薄、受地质构造的影响相对较小,岩性也相对较坚硬,表层岩溶带发育较为有限,在这些地方可能出现地下空间相对较少的情况,岩溶地貌特征相对不太显著,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的厚度在几米到数十米之间变化,具体数值取决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地层性质的异质性。

五、武汉地区溶洞发育特征

武汉地区的溶洞发育特征受到地质构造、地层性质、水文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地质特征。首先,武汉地区溶洞的形成主要受到岩溶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中存在的含有溶蚀作用的岩石,如石灰岩和白云岩,对地下水的侵蚀作用较为敏感,容易形成溶洞,这些岩溶岩在长时间的水文作用下,发生了化学风化和物理侵蚀,形成了众多的洞穴和溶洞。其次,武汉地区的溶洞发育主要集中在地下水流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如河流沿线、地下水流域等地区,在这些地方地下水对岩溶岩的侵蚀作用较为强烈,有利于溶洞的发育,一些溶洞可能会沿着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形成,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分布。另外,武汉地区的溶洞发育还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地表水通过岩溶岩层渗透至地下,加速了岩溶作用的进行,形成了溶洞,地下水在溶洞中的流动也会进一步扩大洞穴的规模,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

[4]

六、武汉地区水文地质分析

武汉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受到地质结构、地层性质、降水分布、地表水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水文地质格局。首先,武汉地区的地质结构对水文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地处扬子地块南缘,武汉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断裂、褶皱等多种地质构造形式,这些构造特征对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水文分布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不同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其次,武汉地区的地层性质在水文地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下水的流动主要受到地层的渗透性和透水性的影响,而武汉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岩溶岩在地下水循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地层性质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补给具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武汉地区的降水分布对水文地质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降水量的季节性和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了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的不同水文动态一些地区可能由于地表水的存在而形成湖泊、河流等水体,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形成相对干燥的地质环境。此外,武汉地区的岩溶地貌和溶洞系统对水文地质特征也产生了独特影响,溶洞在地下水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地下水的贮存和输送产生显著影响,使得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形成了特殊的水文联系[5]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武汉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探讨,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水文格局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武汉地区的多样性地质构造和岩性,使其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复杂的水文地质格局,对于合理开发和管理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必须充分考虑地质背景的复杂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武汉地区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吴慈华,尹伟,周宁,等.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结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 2009,23(1):40-42,78 .

[2] 罗小杰,张三定,沈建. 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J]. 2018,37(5):650-658.

[3] 姜光辉,刘凡,王奇岗,等. 基于表层岩溶带调控的峰丛洼地低影响开发构建[J]. 2022,41(2):165-173.

[4] 周宁,刘波.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变化规律研究[J]. 2009,28(1):1-6.

[5]张三定, 朱红霞, 王胜波, 张召松, 朱瑛洁. 武汉城市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特征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9, 15 (S1): 15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