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审工作提质增效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企业内审工作提质增效的途径

 李桂英

广东致合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广东 中山 528403

摘要: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监管与防范企业与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推进企业与其经营管理发展。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推进,以及近年来新冠疫情影响,企业必须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工作质量,助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内审工作的意义,现阶段企业内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然后提出具体的体制增效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提质增效;工作策略

1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内向性、及时性相关特点,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反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实物资产及现金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企业风险发生概率。通过内部审计的开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避免弄虚作假的发生,有助于企业清廉文化的形成。

2企业内审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机制不健全

目前企业均设立独立的审计科负责内部审计,并归属总经理直接管理。但是由于总经理日常管理任务繁重,对审计重视不够。内审工作未形成规范的体系,如未建立年度内审项目计划,日常审计监督制度依据不足,审计工作可有可无。审计在企业地位不高,权威性不够。

2.2人员配置能力不足

审计人员站位不高,对单位整体业务不熟悉,对审计服务企业提不出工作思路。审计人员具备审计、财务,或者经济管理职称及专业背景有限,缺乏上岗前及后续系统性培训,不熟悉审计流程及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展内审工作。

2.3审计成果利用不高

审计成果质量不高,未在后期进行审计整改追踪落实。审计手段有限,未能有效与绩效工资挂钩,未进行追责等。

3.内审工作提质增效的途径研究

3.1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审计规章制度,一是保障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在实际工作运用中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制定相应基础标准,制定审计行业规范,有助于量化审计工作的合理性,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规范化的程序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3.2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审计机构的建立应当在独立性的前提下。审计机构应独立对企业领导负责,审计机构必须与财务部门相互独立,明确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审计部门与内控部门的职责范围,以便审计部门可以快速高效地展开相应工作。审计部门应有足够的专项审计经费和人员编制,可借调其他部门或聘请外部审计来协调工作。

3.3积极引进新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

在无纸化办公时代,相关财务业务生产经营业务已全套使用财务软件、OA、集成系统等办公手段进行工作和数据传输,因此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积极引入相关计算机设备,积极开展审计软件的应用。通过信息化审计手段,高效地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强化财务软件和审计软件、生产经营软件与审计软件之间的衔接,设立专门的审计平台,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在使用电子软件审核审计数据的同时,积极采取人工盘点、交叉验证、优选法、目视观察等多种手段,在减轻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来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性。

3.4推进精细化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审计的精细化,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方向和趋势。精细化的财务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财务审计的效率及水平,在精细化审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减少生产资金的浪费,促进企业更加高效的发展。

3.5规范审计人员工作定位

通过培训,让审计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偏和改进工作。这一操作形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即审核监督者的定位,而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一旦越位,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不复存在,并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而更新观念主要更新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在事后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下,普遍性工程的审计核减金额及核减率来评价审计的绩效,审计工作应以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为审计效果评价标准。

3.6整合审计资源内外协作

整合审计资源内外协作审计法主要是将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力量及针对特定项目聘请有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咨询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的优点,相互协作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审计过程中,由于企业审计部门人员有限,可以将工程造价审计内容委托给社会审计组织完成,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许多内容分解给内部审计机构,将特定项目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委托专家或外部审计机构。通过和外部审计主体的相关协作,可以实现在审计业务中的优势互补,将外部审计机构的经验特长吸取到企业内部审计来,弥补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更客观的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

3.7充分利用政府审计机关及社会审计力量,加强人员培训

借助地方政府审计机关力量,与当地审计机关主动构建紧密型的业务关系,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技能,适应绩效审计要求。根据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审计人员应具备包括技术、业务经验等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是一项具体的专业工作,一旦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就难以达到预想的审计效果。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重视审计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针对性的做出相关培训和学习来提高审计部门人员业务专业能力。同时应当积极引进外部审计人才,充实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但是局限于国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历程,相关管理经验缺乏,致使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不健全、相关审计人员业务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频发。所以我们希望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以便助力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健全,积累审计工作经验,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条件。

参考文献:

[1]胡秀清.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02):161-162.

[2]赖伟平,蓝丽莎,黎慧娟.试析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中国乡镇单位会计,2018(12):247-248.

[3]郭瑛.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80-81.[4]蒋沁.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