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探究

韩永忠

平度市人民政府凤台街道办事处  2667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的的提升,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内垃圾量也在不断扩大。以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前城市垃圾的特点与构成,阐述垃圾处理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类收集,优化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

引言

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基础工作,是垃圾后续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举措,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1垃圾分类现状

1.1垃圾分类及处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

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总体缺乏实践经验。近年来,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同时进行试点。试点地区在政策、法规和技术等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为后续垃圾分类方式的推广提供有效支撑。

1.2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

垃圾分类体系对垃圾分类工作有重要影响。垃圾分类难度较大,垃圾分类效果不佳与垃圾分类产业链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垃圾分类涉及的环节较多,要构建科学的处理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细化,提高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减少其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此外,减少垃圾收集、转运过程带来的二次污染。

1.3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

目前,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主要为卫生填埋、焚烧及堆肥等。此外,还采取厌氧发酵、高温高压处理、生物处理等方式。相比之下,我国总体垃圾处理水平较低,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处理方式较为落后,通常需要人工分拣,导致生活垃圾总体处理水平较低,处理成本较高。各地需要针对自身垃圾产生量、垃圾成分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水平。

2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探究策略

2.1建立合理化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通过科学分析和实际调研建立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可持续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细化标准,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细化相关操作标准,确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具体方式和要求,并通过政府网站、社区公告栏等媒介向社会公告,确保居民掌握基本分类技能。二是合理定价,缓解垃圾处理资金难题。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费制度,从细化定价标准、增设奖惩措施入手,以经济手段为杠杆更好地调动公众参与到垃圾分类乃至资源化利用中的积极性。如征收垃圾处置费、税,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垃圾终端处理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考虑向两类主体征收垃圾处理费:一类是向城市居民收费,可以按户收费,或按排放量收费,或按垃圾类别差异收费;另一类是向生产商收费(又称产品费),产品费的征收对于约束生产商使用过多的原材料,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筹集垃圾处理资金有较大的帮助,也有助于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三是试点小区示范。发挥试点小区示范作用,推广经验。将试点成果与经验公开展示,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身边事例,逐渐培养“垃圾分类并没有那么困难”的观念。

2.2完善和升级垃圾分类配套设施

公共场所应同时设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三种垃圾桶。餐饮业聚集区域应增加厨余垃圾桶数量,倡导食客将未吃完的食品或残渣投入厨余垃圾桶,而被食物污染的纸盒纸袋等投入不可回收垃圾桶,以减少后续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分拣的工作量。逐步更换、采用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垃圾桶可自动开盖且密封性好,还可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帮助垃圾投放者完成精准投放。

2.3规范垃圾处理市场与废弃物回收市场

要规范垃圾处理市场与废弃物回收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设定准入门槛,奖励优秀企业,推进“垃圾产业化”。综合各方因素设定一个行业准入门槛,为符合标准的合格企业提供税收与政策优惠。以标准化企业为主体,逐步建立一个企业管理、政府监督、法律保障的垃圾产业平台。二是净化废弃物回收市场。工商、城管、环卫等部门建立联动管理模式,对城市废弃物回收市场进行系统化综合管理。

2.4减少垃圾产量,做好垃圾分类

一是倡导居民尽量选择无包装、少包装的商品,购买可重复利用的商品或环保产品。二是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环境保护知识,让村民将自家垃圾按照基本的要求进行简单分类,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循序渐进、逐步开展。三是大力发展沼气工程,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减少垃圾的总体产量。

2.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垃圾分类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还是资源和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解决这样一个系统性问题,除政府主导与居民参与外,更需要企业参与,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相关企业应在政府主导下投入垃圾分类工作,研发和应用新型、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其间,政府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垃圾分类复杂程度会影响居民日常垃圾分类工作,为此,及时推出相应奖励机制,能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关于垃圾分类,有调查显示:对于居民坚持垃圾分类行为排名前三的激励措施是物质奖励、积分兑换日用品、垃圾分类文明荣誉奖,这说明了居民对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需求。

2.6拓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人们在处理城市垃圾时,不应只从一方面考虑问题,而是不断拓展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建议提升堆肥产品质量,降低堆肥产品成为垃圾后对城市造成的污染程度。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坚持快速处理的原则,短时间内对城市生活垃圾完成无害化处理,保证垃圾处理后不会污染土壤或地下水源,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之后,要求工作人员采用科学的方式完成卫生填埋,如果垃圾不能被堆肥处理或焚烧处理,应探索新的渠道完成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结语

垃圾分类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存在诸多问题,既要保证政策实施的持续性,又要采取措施进行科学引导和积极鼓励,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生活负担。为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未来要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处置和风险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雯.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2]任雪琴.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