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反应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轻乳腺癌放疗后皮肤反应的影响

游文征 阮晨丹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仓山院区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意义与价值。方法: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不同护理情况研究,实验组预见性护理,一般护理对照组,患者共98人;总结生活质量、出现皮肤反应例数、皮肤反应时间等。结果:放射性皮肤反应时间对照组较长,皮肤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乳腺癌放疗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后出现皮肤反应情况较少,且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反应的时间显著缩短,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的预后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预见性护理;皮肤反应;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临床上确诊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临床对该病多采取放疗对症治疗,放疗期间多会受到病情影响、药物刺激等出现皮肤不适症状[1]。皮肤损伤是乳腺癌放疗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一旦病症严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从而影响放疗治疗效果,增加临床的治疗难度。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采取分级评估以及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帮助患者稳定患者的心理素质,提升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减少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的康复效率。下文选择9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差异化护理,各项指标统计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分组患者为乳腺癌放疗病患,98例各选择49人,对照组44-76岁,实验组45-75岁,中心值统计为(60.16±3.11)与(60.26±3.04),实验组女性22例,有24例在对照组,上述内容比对无差异化指标,存在一定可比性,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试验小组审批;(2)没有其他不良恶性病症;(3)统计依从率较高;(4)患者均入组签署同意书;(5)具有极好的血液循环状态。

排除标准:(1)遗传性疾病;(2)肝功与肾功出现不良病症;(3)其他身体指标异常;(4)中途离开或是参加其他试验;(5)血液循环非正常;(6)家属与患者未签订协议。

1.2方法

    (1)常规护理-对照组:此组患者常规开展口述指导、情绪宣教等护理。

(2)预见性护理-实验组:①危险因素: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反应出现的影响因素涵盖免疫功能差、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或是过度肥胖的患者也容易出现皮炎症状,临床需积极重视加以监测。②心理护理:提前向患者阐述皮炎发生的注意事项、预先反应,积极为其进行知识宣教以及病情分析;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放疗期间出现消极情绪。重度消极情绪患者需实施多种措施结合方式的心理干预,如转移注意力、运动、情绪宣泄、定期交流、认知改善等稳定患者的心态,提升患者对临床干预的信任。③皮肤护理:每日衣物穿着选择纯棉质衣物,并保证衣物的柔软度;在放疗治疗前需在照射位置皮肤完整性;洗澡期间不可使用过于刺激性的清洁物质,避免使用肥皂等,保证水温的吻合;日常不可涂抹化学物质,日常注意防晒。治疗前后可为患者使用比亚芬或是山茶油擦拭照射区,每日2次,并在下一次治疗前半小时温水清洁皮肤。放疗期间需注意观察画那种的皮肤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上报医师进行及时处理;治疗后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保护放疗区域,不可风吹日晒,不可经雨淋,日常避免物理刺激、损伤以及感染等,积极开展相应的上肢锻炼。④疼痛预见性护理:按照患者的实际疼痛感进行护理,可针对可忍受的患者转移注意力、交流、听歌等减轻疼痛感;对于难以忍受的患者可使用止痛泵镇痛。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

(2)皮肤反应:总结患者出现皮肤反应例数、放射性皮肤反应时间。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模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生活状态评估如表,生活状况分析后分值比对对照组较差,P<0.05。

1 两组病例的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心理状态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对照组

49

46.53±2.67

40.34±2.05

49.67±3.82

41.22±4.31

实验组

49

58.94±3.82

61.45±4.98

63.73±5.79

55.67±6.59

t

18.6391

27.4388

14.1884

12.8456

P

<0.05

<0.05

<0.05

<0.05

2.2皮肤反应

    放射性皮肤反应时间对照组较长,皮肤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患者的出现皮肤反应例数、放射性皮肤反应时间

组别

例数

发生皮肤反应例数

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时间(d)

对照组

49

(7)14.3%

6.37±1.44

实验组

49

(1)2.0%

3.94±1.24

X2

4.9000

8.9511

P

<0.05

<0.05

3、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率等。在医学统计中显示,每年世界上至少存在200万的乳腺癌患者,对于疾病的硬线因素有饮食、环境、遗传等。临床针对乳腺癌患者多采取放疗的方式对症干预,放疗期间会导致患者的不适感较重,副作用明显,严重者会出现显著的皮炎反应。一旦乳腺癌放疗患者出现皮肤反应后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放疗依从性下降,从而无法及时保证疾病的预后情况[2]。故此,需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可针对患者皮肤反应影响因素分析,积极进行预防干预,并加以认知、疼痛、心理预防性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心态。同时,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监督,为其提供定期巡查以及皮肤观察的服务,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放疗期间的安全性,减少皮炎症状的出现[3]。上文选择9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指标显示,放射性皮肤反应时间对照组较长,皮肤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故此,比较于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充分缩短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的时间,并减少皮肤反应出现的例数,从而保证放疗期间皮肤状态的安全性,保证患者放疗的舒适度。此外,预见性护理实施期间会明显影响患者放疗皮肤状态的相关因素,家属及医护人员可加以预防干预,从而保证对照射位置的监测,从而有利于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4]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以及支持,保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放疗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与此同时,预见性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皮肤反应得到明显抑制,出现皮炎症状的患者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1] 徐丽. 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0):61-64.

[2] 黄梅. 梯度压力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中的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4):114-117.

[3] 郭玉金.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1):114-116.

[4] 范瑞娟,王均霞,栗卫辉. 基于微信群模式的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34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