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迟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迟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李杰龚智靖(通讯作者)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8

摘要:目的:对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盆底功能衰退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符合盆底失迟缓型的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WS和ODS的评分上,观察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QOL评分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衰退的患者中,生物反馈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疗效,从而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传统疗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的问题,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依然存在。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失迟缓型便秘

引言

盆底失迟缓型便秘(pelvic floor atrial disorder, PFAD)是由于盆底支持功能下降,导致排便动力不足而发生的便秘,是女性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以综合治疗为主,如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等。近年来,生物反馈训练作为一种新的盆底肌康复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改善盆底肌力,促进肠道动力恢复,从而改善 PPCD患者便秘症状。本研究旨在观察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 PPC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符合盆底失迟缓型的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34±22.91)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15±18.37)岁。入组时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以上。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周需要回医院一次,医生会提供关于饮食方案的改变建议以及在门诊处开具药品,同时也需要服用如术泰清、福松、杜密克等具有渗透性的泻药。

观察组患者选择左侧卧姿,并把肛门电极置于直肠内,同时,体表电极被安装在右侧的腹前斜肌上。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触发电刺激以及凯格尔模板的锻炼,每周进行五次,整个治疗周期为四周。利用双向平衡波来触发肌电刺激,设定肌肉收缩的电信号阈值。如果肌肉的电流达到一定阈值,机器将自动施加电击,整个过程将持续15分钟。根据Glazer的测试数据,确定凯格尔模型的训练难度:Glazer的测试报告显示,快速收缩的峰值为50%~80%,对于慢性肌肉模型来说,它的平均收缩率为50%~80%。在执行凯格尔训练方法时,引导患者避免腹部和臀部的肌肉过于紧绷,按照适当的呼吸法则进行,以便达到由快速收缩到稳定再到最后的舒缓。训练难度会随着训练的深入而增加,整个训练周期为15分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临床症状,使用WS评分、ODS出口梗塞性便秘评分、便秘生活调节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测数据(如盆底肌电图和肛门直肠压力测试)。所有治疗及随访均在门诊完成。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偏差(x±s)的形式呈现,t检验进行对比。计数数据则以n和%的形式呈现,χ2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WS、ODS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QOL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x±s,分)

组别

n

WS评分

ODS评分

PQC-QOL评分

观察组

50

治疗前

13.15±4.33

16.91±4.13

86.34±12.16

治疗后

8.70±1.52*△

6.55±1.83*△

34.01±6.65*

P

<0.05

<0.05

<0.05

对照组

50

治疗前

14.12±3.25

15.27±5.30

69.09±18.36

治疗后

12.55±12.98

4.47±5.47

39.08±10.34*

P

>0.05

>0.05

<0.05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盆底失迟缓型便秘pelvic floor atrial disorder, PFA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由于直肠或盆底肌肉和神经在排便过程中出现功能障碍,导致排便困难[1]。PFAD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和神经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排便功能下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患上PFAD,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PFAD的症状包括排便费力、排出量少、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结及排出不尽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心理问题等。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PFAD显得尤为重要。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PFAD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通过刺激盆底肌肉,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2]。该疗法操作简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与传统疗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首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这种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会感到疼痛。最后,它能够降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风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

盆底肌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通过应用盆底肌电刺激,可使肌肉产生良性放电,进而刺激肌肉产生收缩,达到收缩括约肌的目的,从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生物反馈是一种通过在人体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生物信息反馈机制,使大脑和各相关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和肛门括约肌功能进行调节的方法[3]。这种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控制排便。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临床上具有许多优势。首先,电刺激可使肌肉产生良性放电。其次,电刺激能够增加肌肉张力,提高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最后,生物反馈能够对自主神经进行调节,增加内脏敏感性,改善排便功能。因此,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对于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雪春,孙冰,张莉.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9):55-57.

[2] 张艳莉,毛刚. 生物反馈及中医治疗对盆底松弛型便秘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9):1450-1451.

[3] 周雪梅.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