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矫治器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舌侧矫治器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李海清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对牙齿的美观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舌侧矫治器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舌侧矫治最大的优点是美观,同时不会出现矫治后唇侧釉质脱矿,在正畸过程中能够避免患者唇颊侧的机械刺激和唇颊侧溃疡的发生,使得患者有更好的舒适感[1][2] 。以往对舌侧矫治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但笔者拟就舌侧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微循环的影响进行探讨以进一步了解舌侧矫治器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希望对舌侧正畸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8只,4月龄,体重3.7kg--4.3kg,口腔健康状态及牙列情况相近,右侧中切牙的舌侧粘接舌侧托槽,左侧中切牙粘接唇侧托槽,分别选择两侧的上颌第一磨牙作为支抗牙,用压低曲连接左右两侧粘结舌侧、唇侧托槽的中切牙进行压低,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观察4h。采用墨汁灌注技术观察应用舌侧托槽及唇侧托槽进行牙齿压低后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

1、2实验方法

应用0.1%的戊巴比妥进行耳缘静脉麻醉,在第一磨牙处粘接方丝弓的颊面管,利用方丝弯制弹簧曲,调整方形弓丝的加力方向,然后分别连接于中切牙的唇侧和舌侧的托槽上,施加于中切牙100G压低的力量。手术暴露双侧的颈外动脉及静脉。施加力量4h后,颈外静脉放血,颈外动脉插管,用37肝素生理盐水冲洗,静脉流出清亮液体后,再注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1000ml进行血管内固定。给白兔灌注墨汁,颈外静脉流出墨汁后,结扎颈外静脉并继续灌注,直至口腔粘膜呈现均匀灰黑色,结扎颈外动脉。血管灌注后将兔头放置低温冰箱中冷冻24hr,取上下颌骨进行固定、脱钙、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

每张切片随机选择牙颈部、根上1/3、根下2/3和根尖部位的每一个视野进行处理并计算出不同部位血管个数、管径及体密度的平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大白兔中切牙100G力压低中切牙4h后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矫治器在牙颈部、根上1/3、根下2/3和根尖部位血管数、管径及体密度的变化。见表1、表2、表3。

表1 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矫治器压低兔中切牙根不同部位血管数(个)的变化

组别       牙颈部        根上1/3             根下2/3                根尖

舌侧矫治器     11.9±2.8            10.2±4.7              9.7±3.5                8.9±4.2            

唇侧矫治器     10.9±2.3            11.1±4.1              9.6±3.2                8.5±3.2   

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矫治器压低兔中切牙牙根不同部分血管管径(um)的变化

组别              牙根颈部          根上1/3     根下2/3       根尖区 

舌侧矫治器      18.1±1.3        15.8±1.1    16.8±1.1     13.4±1.0

唇侧矫治器     17.2±1.4        16.4±1.0       16.3±1.1        15.8±0.9

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矫治器压低兔中切牙牙根不同部分血管体密度(%)的变化

组别              牙根颈部          根上1/3      根下2/3          根尖区

舌侧矫治器       20.3 ±2.0       20.1±1.9        19.1±1.2            18.9±1.1

唇侧矫治器       21.5±1.9      16.4±1.0        16.3±1.1            15.8±0.9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Graven Kurz医生[3]和日本的Kinya Fujita 医生[4]开始研发和应有舌侧矫治器,舌侧矫治器的出现,为那些对牙齿美观性要求较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与传统的唇侧矫治器相比,舌侧矫治器在外观上更为隐蔽,避免了牙齿矫正引起关注和困扰的尴尬情境。

舌侧矫治技术的矫治程序包括托槽的间接粘着、拔牙、 拔牙病例 、磨牙粘带环、牙列的平整与排齐、牙齿转矩的建立、关闭间隙、完成阶段、治疗后的保持。舌侧矫治器的优点是美观、支抗强、易于打开咬合。其缺点是椅旁操作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影响患者发音。

在控制牙列方面,舌侧托槽之间距离比唇侧小,在牙列的排齐过程中舌侧矫治技术对扭转牙的纠正效

果不如唇侧矫治器,同时所要花的时间比唇侧要长。在支抗控制方面,舌侧矫治技术有自己的特点, 舌侧托槽距抗力中心的距离小于唇侧托槽到抗力中心的距离,因此舌侧矫治器易于实现后牙的根颊向转矩及冠的远中舌向扭转,在后牙段建立骨皮质支抗

[5]。在垂直平面上舌侧托槽距抗力中心的距离也小于唇侧托槽距抗力中心的距离,因而在施以相同矫治力内收前牙的情况下,舌侧技术获得更大的矫治力矩,这加大了在内收的过程中保持或纠正前牙转距的难度。

从舌侧矫治器的发现到应用,舌侧矫治器的生物力学方面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关于舌侧矫治对牙周微循环的研究不多,本研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正畸牙齿的移动是通过牙周组织改建实现,牙周组织的更新和改建中,牙周微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牙周微循环通过微血管的变化体现出来的[6]。本研究发现舌侧矫治器牙根颈部的微循环血管活性反应增加,血管数量增加,管径增大,体密度也会增大,这说明应用舌侧矫治器时牙颈部应力集中区,这也与三维有限元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牙齿压低中,唇侧矫治器与舌侧矫治器在牙周膜血管个数、血管管径及血管的体密度没有明显的区别,牙周组织的改建没有明显区别。但牙齿压低过程中,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矫治牙颈部、根上1/3、根下2/3、根尖区牙周膜的应力集中逐渐减小,本研究发现随着应力的减小,牙周膜微循环的活性反应也逐渐变小,这也为临床上力值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Machado G L. CBCT imaging – A boon to orthodontics[J]. Saudi Dental Journal,2015, 27(1):12-15.

[2] 林泽, 陈军, 李雪. 数字化 3D 打印技术在口腔舌侧正畸托槽粘接中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6, 9(2):104-107.

3.Kurz C.Swarts ML.Andreiko C.L ingual orthodontics.A status Report.Part 2.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Clin Orthod 1982;76:657.

4.Fujita K.Development of lingual brachet technique.(Esthetic and hygienic approach to orthodontic treatment)(Part 1)Back-ground and design [J].Shika Rikogaku Zasshi,1978,19(1):81-86.

5.Takermo to K.Lingual Orthodontic extraction  therapy .Clinical Impressions .Ormco Corp 1995;4.

6.李东,陈华,徐如生.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正畸加力前后牙周组织中微血管形态的变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28(3):174~176 Hodde KCAmiodonski CBakkar Cet a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LH2019H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