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观察

卢小刚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  四川省凉山州  615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象:急性阑尾炎患儿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显著改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手术相关指标

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的相对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阑尾切除术进行干预。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开腹式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此类手术模式相对成熟,具有医师操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但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包括: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高,手术视野同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清除患者肠内积液以及盆腔积液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进而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手术效果受到影响,提升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1-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阶段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优良的效果。本文将探究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对并发症的影响,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象:急性阑尾炎患儿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共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为:5-15岁,平均年龄为:(9.16±2.78)岁,观察组患儿共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5-15岁,平均年龄为:(9.23±2.8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指导患儿取仰卧位,选取右下腹经麦氏点做切口,切开患儿腹壁,明确腹腔内实际情况,将腹膜牵出,保护切口,以患儿腹腔实际情况为基础,落实顺行或是逆行阑尾切除手术。对于存在阑尾化脓、坏疽穿孔至回盲肠等情况的患儿,则应用甲硝唑盐水稀释液进行冲洗,对于形成脓肿或是冲洗不彻底的患儿,留置引流管。

1.2.2观察组方法

体位:协助患儿取平卧位,选取患儿脐下部位作10mm的户型切口,将其作为观察孔以及标本取出的通道,为患儿建立人工气腹,置入10mmTrocar并插入腹腔镜,完成探查工作之后,协助患儿进行体位的调整,取头低脚高且左倾约为30°左右的体位,选取患儿耻骨联合左侧约5cm的部位,将10mmTrocar置入,作为主操作孔,于患儿耻骨联合右侧置入5mmTrocar为副操作孔。使用超声刀将患儿阑尾系膜进行分离,提起其盲肠卧位间阑尾,将蓝微动脉近端夹闭,于远端切断,予以其电凝止血,采用4号丝线对患者阑尾残端进行结扎,采用分离钳夹住阑尾结扎线,取出阑尾。

1.3观察指标

1.3.1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残端漏、结肠损伤、腹腔脓肿、肠梗阻。

1.3.2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腹腔感染

残端漏

结肠损伤

腹腔脓肿

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51

2

1

1

1

1

1

13.73%

观察组

51

1

0

0

0

0

0

1.96%

χ2

-

-

-

-

-

-

-

4.883

P

-

-

-

-

-

-

-

0.027

2.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肛门排气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51

(57.62±19.01)min

(61.22±17.31)ml

(1.98±0.56)d

(3.30±1.12)d

(4.82±1.31)d

观察组

51

(45.11±17.21)min

(24.10±7.51)ml

(1.01±0.39)d

(1.62±0.85)d

(3.21±0.91)d

t

-

9.461

21.326

16.772

27.810

11.516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1. 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的急腹症,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属于主要的治疗方式,传统的开腹式手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的效果,但是其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的局限性,使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会明显提升。而腹腔镜手术则有效弥补了此类方面的不足[3]

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相比于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获得更为优良的效果,与沈燕[4]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通过应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进行全面的探查,获取更为优良的视野,进而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并通过操作孔落实准确的切除,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认为:手术以及麻醉均属于应急预案,不可避免的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炎性反应,释放CRP以及白细胞等炎症介质,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应用超声刀对系膜进行剥离,能够有效的控制炎症反应,降低活动性出血的机率,减少对于患儿腹腔脏器的刺激,在取出阑尾的过程中,阑尾体积相对较小,能够减少接触腹腔内脓液的风险,进而确保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其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所做切口更小,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并获得优良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过程中腹腔脓液能够被彻底清洗,且此类手术方式的穿刺部位与阑尾感染区域相对教员,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对患者脂肪层产生刺激,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传统的开腹手术受到手术视野的影响,难以全面清除患儿盆腔内脓液,且在落实手术相关操作的过程中,会对周围器官以及组织造成牵拉损伤,加上手术创口大,使得患儿术后疼痛明显,如果病发憩室穿孔,则会诱发腹膜炎,进而引发切口感染,而腹腔内残留的脓液同样会存在较大的机率诱发肠梗阻或是肠粘连等情况,进而提升并发症发生率

[5]。同时在康珂珂[6]等人的研究中显示:手术时间属于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更为便捷,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等类型并发症的机率。

综上所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显著改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瑜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3,29(19):34-36.

[2]候瑞.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残端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04):108-110.

[3]孙忠博.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2):132-134+138.

[4]沈燕,金志文,朱培忠. 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J]. 心理医生,2019,25(3):68-69.

[5]董丽华,程东高,梅立发.单孔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0):100-102.

[6]康珂珂,王小波.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