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对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层级管理对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 

彭紫倩

扬州友好医院 江苏省扬州市225200

摘要:在工作管理过程中,层级管理是比较有条理性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对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8例普外科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23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68例普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工作能力评价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层级管理应用于普外科,能够充分发挥和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水平,降低投诉率,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普外科;层级管理;护理工作质量;护士工作能力;护理满意度

引言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有利于实现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我院普外科自实施层级管理以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现将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136例普外科患者。纳入标准:①意识、语言及听力无异常,能够正常沟通交流;②手术过程顺利;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将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32~77(50.31±0.27)岁;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3例,胆管结石15例,腹股沟疝7例,急性阑尾炎13例,肠梗阻5例,甲状腺肿物2例,脾破裂3例;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初中及高中27例,小学25例。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35~74(50.75±0.31)岁;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8例,胆管结石11例,腹股沟疝5例,急性阑尾炎9例,肠梗阻7例,甲状腺肿物6例,脾破裂2例;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初中及高中27例,小学2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岗位职责开展工作,确保24h专人在岗,合理安排值班人员。

1.2.2观察组

采用层级管理模式。①分组:每4名护理人员为1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选取1名责任组长。护士长对每个护理小组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体系,共分为3个层级。通过设置小组长的方式,让所有护理人员可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不仅按照医嘱落实护理措施,同时提高了护士临床决策能力,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护士归属感。进行层级护理小组划分时应考虑科室现有患者数量等因素,充分评估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工作经验及年资等。在进行工作职责划分时,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及专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轮岗工作。②责任分工:a.护士长职责。护士长对各个小组日常护理工作进展进行监督。并对小组间护理工作完成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估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对各个护理小组中的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进行分层级的内容培训和考核,完善各层级培训计划和考核内容,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专业培训,以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自身综合工作能力。b.责任组长职责。责任组长帮助护理人员解决护理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护士长安排的护理任务进行整理,同时将整理后的内容有序传达给责任护士。规划小组所负责的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明确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重点内容并进行明确的责任护士职责划分,公开每名责任护士的护理任务,每天统一验收护理工作的落实成果。根据科室患者的数量进行值班人员数量的合理分配,使护理人员的数量均衡,实施8h轮岗、弹性排班制度。适当增加早、晚班人员数量,使早晨和晚间这两个特殊时间段能够有充足的护理人员在岗。完善交接工作,对责任护士进行交接工作内容的培训,责任组长要跟随科主任或主治医生进行查房,同时结合科主任及主治医生的医嘱,指导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护理操作。

1.3观察指标

采用护士工作能力评价量表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包含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等7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评分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评估两组护理质量,包括患者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管理前后工作能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护理人员管理前后工作能力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投诉1例(1.67%),对照组投诉9例(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对医院的服务以及护理服务的期待值也在不断升高,这也就要求医院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来迎合患者的意愿。相关临床研究调查显示,如果护理水平质量过低,不仅对医生的手术工作开展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护理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力资源是影响其护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护理工作管理中,往往任务较重,责任分工不明确,且没有条理性,多数护理人员都处于机械操作的状态,没有将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导致护理的工作热情较低,影响了护理质量。现代研究中,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案。在相关的临床研究中显示,这种管理方案以因才施用作为基础原则,充分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护理人员的工作中锻炼其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分层级管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划分为成了多个护理模块,责任分工明确,把每个护理工作都细化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之内,避免出现护理工作盲区,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从而也让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改善护理质量起了极大的作用,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于现代医疗工作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不仅应当提高护理质量,还应当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由于在传统的普外科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没有对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提高认知,所以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往往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是一个监督、判断、观察兼具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普外科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使护理人员从客观上认识到护理质量对于患者康复的影响。

综上所述,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患者中,可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降低患者护理工作投诉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对普外科护理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升护理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护理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娟.层级管理对提高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2):36-37.

[2]廖宁宁.PDCA管理下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4):180-181.

[3]秦君玫,阿依古力·拜克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护理人员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3):1843-1844.

[4]赵艳.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普外科手术护理人员手术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5,2(15):118-119.

[5]张露.层级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手术护理人员手术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35(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