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委外维修管理中痛难点分析及应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城市轨道交通委外维修管理中痛难点分析及应对研究

邹联乾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委外维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委外维修业务的管理水平不仅可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运营服务,还能降低设备设施维护成本,所以不断的改进、提升委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非核心专业类设备设施通过委外维修已有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委外业务管理经验。随着委外维修市场日渐成熟,城市轨道交通委外维修管理向精细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现有管理中积弊凸显出来,成为提升委外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本文深入分析了某城市地铁线路机电及房建委外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采取针对的措施,以期望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使委外维修管理向预想的方向前进,提高委外维修管理水平,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控本增效。

0.引言

随着大城市建设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日常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正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不可替代工具。城市轨道交通是民生工程,为城市高效运转服务,日趋增大的线路规模加剧了运营管理难度大,其维修成本越来越高,将运营维修中的非核心专业设备设施通过委外维修,可以有效简化管理难度和降低维修成本。

1.运营业务委外目的[1]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运营维修管理极其复杂,将其中非核心专业设备设施通过委外方式进行维修,不仅能减少运营维修的管理难度,还能降低运营维修成本。目前委外维修正成为各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单位的常用操作方法。

1.1.提高运维效率

以轨道交通中机电及建筑专业为例,其设备设施数量大,规格型号多,在运营维修过程中,运营维修公司不可能采购齐全所有设备设备零部件用于日常维修,遇到故障需要处理时,临时采购零部件又受限于内部管理流程,往往故障被拖延处理,降低了运营服务质量。委外维修单位由于其内部管理更加灵活,可以及时采购零部件缩短故障处理时效。所以,委外维修不仅可减少了备件库存,还缩短日常故障处理时间,提升设备维修效率。

1.2.优化资源配置

机电及建筑专业设备设施,发生故障后一般对行车及车站正常运维影响较小,通过委外维护管理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轨道交通运营维修公司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3.降低运维成本

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修中非核心专业设备设施通过委外维修,可利用成熟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引入更多的专注于维修业务的企业,降低运营维修成本,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修进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及建筑专业委外管理痛难点

2.1.委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在委外维修管理中,发现委外单位往往只注重企业的资质和能力,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够严格,管理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相关工作。委外合同执行过程中,委外单位给维修人员安排与项目运作相关的技能、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培训少,维修业务水平提升慢,常发生执行不到位、检修质量差等情况,导致设备设施易出现漏修或者故障超期处理等问题,降低了运营服务质量。

2.2.委外项目管理依赖性强,自主管理意识弱

城市轨道交通为城市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运营维修公司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委外维修单位的管理人员思想意识、管理能力等难以达到运营维修单位的要求,执行过程中对甲方的依赖性强,不能自觉参照甲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在安全、生产、技术等管理中易出现缺位现象,委外维修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慢,甲方不得不频繁介入乙方管理,成为了委外维修单位现场管理的“保姆”。

2.3.委外检修人员无薪酬标准,流动性大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及建筑专业维修业务量大,需要维修人员多,市场上相关专业的维修工人良莠不齐,缺乏专门针对从事轨道交通维修人员的技能认证及培训体系。委外维修单位接到维修项目后,临时拼凑维修人员,为了利益最大化,委外维修单位会以满足最低限度项目要求,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招聘无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场。维修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少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工资水平,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流动率高,不仅降低了维保质量,还增加了维修管理难度。

2.4.信息化、智能化在委外维修应用少

目前,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在委外运维中难以实施,影响其发展的原因较多:各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委外维修思想较保守,项目立项基本沿用即有模式,立项之初未考虑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委外维修执行过程中,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资金来源,利益归属等问题较复杂,降低了双方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意愿。

3.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及建筑委外管理应对措施

3.1.设置委外人员准入标准,提高委外人员综合素质

为规避市场条件下委外维修单位利益最大化的弊端,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项目进行维保工作,委外检修人员须通过运营维修公司的培训考核。根据城市轨道机电及建筑类相关工作经验,采取不同的培训周期,培训后通过考核颁发内部上岗证。委外检修人员持上岗证上岗作业。

3.2.合理制定最低薪酬水平和工资监管

参考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及企业人员成本信息,结合市场上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及建筑专业维保人员的工资水平,在合同中规定维保人员的最低工资。制定最低薪酬水平即保证委外维修单位获取适当利润,又杜绝过度获利,可有效提高委外维修人员整体聘用水平,使具备符合要求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人员进场,降低执行中的流失率。

参照建设施工行业民工工资监管方式,项目进场前,委外维修单位须与运营维修公司、第三方银行签定工资监管协议,保障检修人员工资及时发放和满足最低薪酬要求。

3.3.合理设置项目组织架构,增强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组织架构是项目高效、高质量运行的基本制度保障,遵循以运营业务为核心、以安全为前提、以高效服务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原则。在委外项目设计之初,结合自身组织架构和维修方式,为项目设置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既满足项目管理要求,又不冗余繁琐。委外维修合同中约定了机电及建筑专业技术管理和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要求具有相应行业年限的工作经验,明确资质要求和管理职责,以提升委外维修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4.鼓励委外单位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委外维修单位对设备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但使用后可以提升维修效率,减少维修成本。委外维修单位在改造中的付出理应获得相应的收益。委外维修项目立项初期,进行充分调研,将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后的收益分成写入合同条款,以保障委外维保单位的利益,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结语

轨道交通运营委外维修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对委外管理在成本控制、安全质量、维保效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委外维修行业中的积弊必须要通过强力手段去消除,使整个行业走上康庄大道。轨道交通运营维修公司,作为委外维修业力的直接管理方,更要有决心和能力,在项目开始阶段充分调研,找出不利因素,制定解决措施。轨道交通运营维修公司更要有长远的眼光,用心培育委外维修市场[2],发展一批优秀委外维修单位为我所用,保障运营安全,降低维修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驰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委外管理思考[  ]. 运输经理世界:19-22.

[2]王刚 青岛地铁运营委外管理工作研究[  ]. 运输经理世界:产业观察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