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3

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讨论

简学艳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562400

摘要:新冠肺炎的全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疾病具备高度的传染性,属于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和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热以及干咳等。对于高龄老年重症患者而言,为能够给予其有效的救治,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在提供有效、科学的治疗措施的同时,从早期干预、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方面出发,给予患者整体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对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整体护理;新冠肺炎;高龄;重症患者

相较于年轻患者,高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同时许多高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存在喂养和卧床困难、缺失自理能力、并发老年精神障碍等情况,这些都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护理难度,对护理工作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由于高龄老年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处于代偿边缘,且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在患病后随时可能因为单一器官功能而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造成多器官功能的衰竭,最终危及到生命。基于此,临床工作者必须深入剖析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特点,实行整体护理措施,以有效改善预后效果。

一、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特点

(一)临床症状不典型

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往往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等,这类患者首发症状主要是厌食、疲惫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据相关研究证明:高龄老年患者除了会出现一些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外,还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症状,如:厌食的发生率为31%,腹泻的发生率为18%,少数患者会出现谵妄[1]。所以,早期筛查和干预新冠肺炎高龄老年患者感染后的不典型症状,提供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措施。

(二)病毒感染难以控制

对于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原发新冠肺炎的治疗与护理是救治的关键,而病毒的转阴是该疾病好转的前提。由于新冠病毒的感染会严重影响到高龄老年重症患者的预后效果。据相关临床实验发现:新冠病毒的载量与新冠肺炎感染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对新冠病毒的清除速度较慢,且病情非常严重,这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同时,高龄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大大下降,免疫功能衰老,尽管现阶段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高龄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然而高龄老年人更容易被巨细胞病毒感染,还伴有T细胞功能的抑制,因此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新冠肺炎患者,高龄老年重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更难以清除病毒[2]

(三)器官功能易失代偿

高龄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已经处于代偿的边缘,当其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往往会受到病毒自身、药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生单一器官功能快速恶化,从而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据相关研究显示: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中有80%左右至少患有一种基础疾病,极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肾功能损伤、呼吸衰竭等状态,同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病等基础疾病均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高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效果[3]。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应当密切观察和评估患者各个器官功能变化情况,采用有效措施来尽量降低器官功能失代偿的发生风险。

(四)易发生综合征

高龄老年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受到疾病的影响后,往往会致使其ICU后综合征,然而在感染新冠肺炎后,其会持续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这就是新冠后综合征,包括:睡眠障碍、营养障碍、社交障碍、认知损失与障碍等,对于部分高龄老年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ICU获得性衰弱、呼吸机脱机困难以及长期卧床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所以给予患者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显得特别重要。

二、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

(一)早期筛查和干预

第一,早期筛查和判断高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及时集中救治。由于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且临床症状不明显,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容易忽略疾病的特定症状与体征,做好早期筛查和病情判断是这类患者重症护理的首要任务。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高度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每日对患者进行氧负荷试验,明确其静息、活动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如果该指标小于等于93%,必须警惕,以便早期发现是否出现呼吸窘迫或是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是否异常、心率是否增快、呼吸频率是否大于等于30次/min等生命体征改变情况,尽早识别;定期评估患者的组织灌注,对其尿量、乳酸变化、肢端皮温以及意识状态进行严密监测,并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认患者的肺部病变是否存在进展。另外,护理人员高度关注患者原有基础疾病是否加重,如:冠心病患者应当重视新发心肌梗死等。通过做到上述几点,及时发现可能发展成危重型的患者,给予对应的救治[4]

第二,落实早期干预措施,给予有效的治疗手段。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关键点在于:规范进行俯卧位治疗,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据相关研究证明:对于高龄且病情进展较快的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或是高流量氧疗的老年重症患者,提供规范、合理的俯卧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气管插管率,通常每天持续治疗12个小时以上。俯卧位治疗能够进一步扩张重力依赖性肺区域,让心脏和大血管转至肺部,这就能够减少肺泡的应力与应变作用,促使潮气量和血流的均匀分布,改善肺泡的通气血流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氧饱和度。与此同时,俯卧位治疗能够让大气道变得更直,确保气道中的分泌物顺利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风险,实现肺保护通气。在具体操作前,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禁食2至4小时,此期间不可进行胃肠营养供给,并将患者口、鼻腔、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妥善固定引流管,断开不必要的静脉通路,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受压部位;在翻转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不可出现挤压或是牵拉等情况,以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之后将各静脉通路进行有效连接,固定化引流量

[5]。针对非机械通气的高龄重症患者,建议给予清醒俯卧位,并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以及对俯卧位的可操作程度,尝试多种方法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如: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定时更换患者的头颈部方向,或是将头枕、减压垫等留出足够的高度等;若患者存在肢体挛缩情况,建议采用减压敷料、软枕以及体位垫等合适的工具来保护患者的关节处不受压,减少其不适感;制定合理、科学卧位作息时间表,每日分时段实施,以提高患者对俯卧位治疗的耐受性,增加治疗持续时间与累计时长。

(二)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多方位护理

第一,加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对于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言,通过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改善其呼吸窘迫症状。为保证氧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和临床症状,对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并依据患者的黏液黏稠度、血氧饱和度、舒适度与耐受度等状况,合理调节温度与氧流量,通常温度控制在31至37℃。同时,结合患者鼻孔大小采用合适的鼻塞导管,且进行妥善固定,通常鼻导管应当小于鼻孔直径50%;为避免患者出现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可将大小合适的减压贴敷料贴在患者的受压部位,如:面部和耳廓等位置,并对鼻导管固定带的松紧度进行合理调节,至少可以容纳两指;为避免管道受压,确保患者呼吸管路和呼吸道通常,需要将鼻塞导管放置在高于管路与机器水平的位置,保证湿化充足,避免管路过度积水而进入气道。另外,护理人员需要科学把控患者的吸氧与停氧指征,建议采用临床有效的最低吸氧浓度,注意暴露于纯氧的时间最好小于24小时,不可让患者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以避免患者出现氧中毒情况[6]

第二,重视气道管理。当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做好口腔清洁;为保证患者呼吸顺畅,需要定时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尽早吸出患者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并对痰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进行细致记录。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动作轻柔,还需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分泌物喷射污染自己。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持续气道湿化,及时将适量的无菌蒸馏水放入到湿化罐内,从而有效控制患者吸入的气体问题,温度为37℃,湿度为100%。如果患者排痰困难,需将床头抬高30-45度,协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或是头高位,轻轻叩背,并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合适的雾化措施,帮助患者顺利排痰。对于行气道温湿化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其很可能出现痰液黏稠、难以排出等情况,此时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量,在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次少量饮水或是主动咳嗽,或是使用加温湿化器,从而保证痰液的顺利排出。

第三,关注营养不良的预防。营养不良是导致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体质量快速丢失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必须高度关注患者营养不良的预防,结合患者的病理与生理特征,定制合理的饮食方案,即每日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和氨基酸,二者的摄入量分别为1.0~1.5 g/(kg•d)、20~35 kcal/(kg•d)。同时,依据患者的咀嚼吞咽功能,食物以糊状或是半固体为主,尽量减慢喂养速度,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出现误吸情况[7]。另外,在喂养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耐受、胃肠功能损伤等情况,如果出现腹胀或是嗳气等症状,需要合理调整喂养量。

第四,加强运动康复训练。由于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肌少症,该症状会影响到肺炎症状的缓解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开展个性化和递进式的运动康复训练,以提高其心肺耐力,增强患者的康复能力。即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依从性,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训练内容包括:早期进行床上直立坐位、主动或是被动拉伸与关节活动度训练,随后过渡到座椅座位锻炼、下床站立和步行训练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龄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其病情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毒感染难以控制、器官功能易失代偿、易发生综合征等特点,极易发展成危重症,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必须结合这类患者的病情特点,从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气道护理、营养支持以及运动康复等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规范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柢松.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4):29-31.

[2]张连兄.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02):43-44.

[3]宋彩虹,孙晶晶.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78.

[4]任娟.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智慧健康,2020,6(03):83-84+86.

[5]武峰.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3):148-149.

[6]王洪娣.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154.

[7]付世莲,杨素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形式的护理效果及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