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下的机械加工标准工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工艺流程下的机械加工标准工时研究

张瑛王江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十分注重推进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制造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如今,制造业需要积极进行转型与升级,对原有管理不规范、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改善,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数据标准,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对此,制造企业可以将重点放在机械加工标准工时的研究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标准工时,以为后续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以及效率提升等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对工艺流程下机械加工标准工时的制定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加快制造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艺流程;机械加工;标准工时

引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我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要任务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但目前部分生产制造企业仍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该种问题主要因为缺乏对加工标准工时的制定,各个生产环节缺乏高效性。部分中小型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的制造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无疑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此,企业需要积极进行转型,结合工艺流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机械加工标准工时进行制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1标准工时的概述

标准工时又被称为工时额定,是指具备平均熟练度的操作人员,在标准作业环境中,按照正常操作速度和标准程序完成相关工作所需用的总体时间。在对标准工时的概念进行理解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标准工时在特定的条件下制定的,与具体的生产条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次,标准工作主要以操作人员的熟练操作为基础,并且要在标准的环境中完成工作,如果在一些较为特殊的环境中,则无法被称之为标准工时。由此可见,标准工时的制定具有十分明显的代表性与指导性;最后,标准工时所限定的是有效的劳动对象,因为标准工时规定的是完全满足工作任务消耗的劳动时间。目前标准工时主要包括作业时间、准备以及结束时耗费的时间、作业放宽的时间以及操作者个人休息时间。

2工艺流程下机械加工标准工时制定方法

2.1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共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方法研究、设定工作标准、作业测定确定时间标准、制定工作的标准。在开展方法研究工作时,需要制定工艺流程图、流程程序图、线图和线路图以及管理事务程序图等。在对作业进行分析时,需要制定人机作业、联合作业、双手作业分析图。在做好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后,能够实现工作方法、程序、环境以及条件的最优化,可以为后续标准工时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在对时间标准进行确定时,可以采用直接法和合成法,两种方法均能科学合理地对时间标准进行确定。工作标准由标准工作法、标准时间以及其他要求共同组成。

2.2工作研究分析技术

目前,工作研究分析技术主要分为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种。方法研究是指利用各项科学的分析技术对工作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通过细致的考察与分析得出最优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提高各项技术方法使用的标准化。在对方法研究进行使用时,需要具备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分析与实践寻求最为合适的工作方法。作业测定又被称之为工作衡量,简单来说是指运用相关技术对工人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完成某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开展作业测定的目的是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在标准化作业模式下工人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

2.3工时研究方法

秒表时间研究是目前工时测定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工人的连续操作过程进行观测,并且要对时间进行准确记录,所得到的时间数据是后续进行标准工时制定的前提基础。秒表时间研究主要适用于一些重复性较高的作用中。除了秒表是时间研究方法以外,模特法也较为常用。模特法是指将操作者的身体部位分为21种基本动作,根据不同的作业单位进行动作要素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动作要素对动作时间进行明确。该种方式同样适用于一些动作重复性较高的研究工作中。

3工艺流程下的机械加工标准工时研究

3.1工时数据库

制造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会建立多个车间部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标准工时制定的难度。标准工时的制定本身就具有一定复杂性,不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经验的积累,注重创新和方法的优化。在开展工作时会形成大量与标准工时有关的数据信息,例如标准动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流程等,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后续制定标准工时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工时数据库,高效地对数据进行存储,便于随时查阅和修改。目前数据库技术在标准工时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较为常见,在选用数据库时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可以使用单表设计法,建立工时制定、数据创建、数据管理等模块。标准工时模块中还应包含作业单位、作业单位标准模型、数据查询功能等;数据创建模块主要包含计算公式建模、零件特征等功能;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包含一些基础的数据处理功能。标准工时的制定是一项工作量较大且过程繁琐的工作,通过建立数据库能够更好地对各项数据进行存储,可以缩短工作开展的时间,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

3.2定量标准工时制定

在开展机械加工工作时,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工都会按照一定的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以及作业工业开展工作,其中部分作业单位的时间是不变的,部分作业单位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时间会发生一定改变,此时可以将不变的作业单位称为定量工时,变化的则称之为变量工时。对于定量工时来说,可以采用秒表法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充分获取资料,将设备资料、人工操作方法、时间等作为基础资料;其次开展细致的作业分析工作,对操作单位进行划分。由于操作单位中包含的动作较为复杂,无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评比,而且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动作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可以先进行操作单元的划分,将生产工作与非生产工作进行区分,保证评比工作的准确性。在对单元进行划分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单元界限足够清晰、单元时间长短适中、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操作单元的区分等。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对观测次数进行确定。

3.3变量标准工时制定

机械加工的作业时间可以分为人工作业时间和机械作业时间,机械加工的时间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设备的运行情况、工艺编制以及加工要求为主。因此机械加工的时间呈现出变化的特点。通过细致的分析能够发现,除了受到加工要求的影响外,其他均可不作为影响因素。在对零件进行加工时,要求分为参数要求和材料要求,参数主要包含长度、直径、精度等,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选用最为合适的材料,轴类的材料一般为45钢,加工精度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以及精加工三种。回归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单因素和多因素中均有较高的适用性。由于时间存在的变量较多,而且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应用回归分析法的时候可以加入工作抽样以及动作分析法,进一步对标准工时进行确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生产制造领域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时间与资源的浪费,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正确认识到标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明确标准工时,进一步推进制造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潇韧. 工艺流程下的机械加工标准工时研究[D].南华大学,2015.

[2]金敏伟. 汽车零件温冷复合成形加工工艺及布局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3]郑旭东. 基于新型梳状栅电容结构的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