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感音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1
/ 2

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感音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王冬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治疗感音性耳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40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对其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评估其术前及术后的听力改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左耳和右耳的纯音听阈以及言语识别率。结果:研究发现,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在左右耳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的听力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言语识别能力显著增强。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感音性耳聋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和言语理解能力,对改善感音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感音性耳聋;言语识别率;临床疗效

感音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主要由内耳或听神经的损害造成。这种耳聋形式不仅影响患者的听力,还可能对他们的社交互动、情绪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手段,为感音性耳聋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旨在模拟正常耳蜗的功能,通过电子刺激直接作用于听神经,帮助感音性耳聋患者恢复听力。尽管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对于其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性研究仍相对有限。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证据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共选取了40例感音性耳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评估。这些患者的选择是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进行的。在40名患者中,男性占比为52.50%,女性占比为47.50%,男性患者数为21人,女性患者数为19人。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0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4.08岁。

1.2 方法

研究中所实施的人工耳蜗植入术采用全身麻醉,并遵循了精细的手术步骤以保证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手术开始于耳后部的皮肤切开,长度一般在3到7厘米之间,具体根据所用人工耳蜗的类型而定。采用直切口或倒J形切口,分层切开皮肤和骨膜,同时确保切口互相错开,以减少感染风险。接着,外科医生利用耳科电钻进行乳突切开术,旨在显露关键的耳内结构,如砧骨窝、外半规管隆突及面神经乳突段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切开面神经隐窝进入后鼓室时,需避免损伤面神经,并确保蜗窗龛清晰可见。随后进行耳蜗底圈钻孔,外科医生使用0.5至1.0毫米的小钻头在蜗窗前方或前下方钻孔,进入耳蜗鼓阶。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外淋巴液溢出。接下来,医生在耳郭后上方至少2厘米处的骨上磨出骨槽,用于放置和固定接收刺激器。医生使用专用工具将人工耳蜗的电极小心插入耳蜗鼓阶,确保电极完全插入后,用筋膜或耳脑胶进行固定。手术的最后阶段包括将蜗外电极安置于颞肌下,随后进行分层缝合和加压包扎。术后,维持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至关重要。医生会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消毒酒精棉球堵塞外耳道口,并在洗头或淋浴时特别注意,以防止污水进入手术区域导致感染。最后,患者将被引荐至语训中心进行专业的语言训练,以促进听力恢复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纯音听阈:术前和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测试,测试包括不同频率的声音,以测定最低可以听到的声音强度,纯音听阈的改善将以分贝(dBHL)为单位进行量化。

言语识别率: 通过标准化的言语测试来评估患者在安静环境中对日常言语的识别能力。测试前后对比,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言语识别率的提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言语识别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听力变化情况。P值小于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对40例感音性耳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的听力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术前术后患者的左耳纯音听阈、右耳纯音听阈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评估两组患者的言语识别率,结果显示经过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从手术前的22.50%提升至手术后的95.0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均表明手术对于改善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手术前后感音性耳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左耳纯音听阈

右耳纯音听阈

言语识别率

手术前

40

112.36±8.72

107.82±9.12

9(22.50)

手术后

40

21.82±3.54

19.87±3.28

38(95.00)

t/X2

60.845

57.393

102.083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感音性耳聋患者由于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的损伤导致听力减退,这不仅影响了患者与外界的交流能力,还可能导致心理社会问题,如孤立和抑郁。在这种背景下,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旨在恢复听力的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传统助听设备没有反应的患者。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感音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的疗效,研究中抽取的患者手术后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均有显著改善,这与其他研究中的发现相一致。手术后患者左耳和右耳的听阈平均改善,以及言语识别能力的显著增强,强调了人工耳蜗作为感音性耳聋治疗的有效性。术前后纯音听阈的改善可能归因于电子刺激直接作用于听神经,绕过了损伤的毛细胞。这种直接刺激提供了比传统助听器更清晰的声音传导方式。言语识别能力的增强特别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沟通能力和生活质量。手术后言语识别率的显著提高表明,患者不仅能够听到声音,而且能够理解言语,这对社交互动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本研究证实了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感音性耳聋治疗方法。术后听力的显著改善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沟通能力和改善了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手术后长期疗效的持续性,以及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和术后康复策略,以便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邓忠,谭东辉,罗铭华,等.不同年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22, 37(13):4.

[2] 方宏艳,李芳增,胡耀杰,等.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5):2.

[3] 张帆,沈敏,张勤,等.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3, 31(3):279-283.

[4] 周凯,胥亮,黄兰诚,等.人工耳蜗植入术74例临床分析[J].  2022(9).

[5] 王玲玲.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实施精细化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2, 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