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1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科普

                            陈秋旸

        四川宝石花医院        四川成都     610213

脂溢性皮炎属于一种皮肤病,主要是指皮脂溢出的地方,存在慢性丘疹鳞屑以及浅表炎症问题。头、面、躯干等处为皮脂溢出的常见位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特点就是不同大小的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且有糠秕状鳞屑或油腻性痂屑附着在其上。患者在患上脂溢性皮炎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问题。该疾病在中医中,又被称作白屑风或面游风。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治疗

1、血热风燥证

该类患者常有红斑或淡红斑分布在头皮、颜面或胸背等处,并伴随少量丘疹出现。同时,会有一定数量的丘疹出现。通常该类患者皮肤缺乏湿润度,具有一定干燥性,并常有鳞屑产生,这些鳞屑主要表现出糠秕状。患者常常会感觉到瘙痒,有的还会出现灼热感觉。同时,患者会自觉口渴,并有大便干结的情况。治疗时,采取的方法为清热凉血、疏风止痒,可选用枇杷清肺饮或凉血消风散方剂。上述方剂中常用到知母、桑白皮、荆芥、黄柏、当归、生地黄、通草、枇杷、防风、蝉蜕、苦参、黄连、白蒺藜、石膏、生甘草等药物。

2、脾胃湿热证

此类患者常有片状红斑分布在患者头、面以及胸背等处,并呈现为鲜红或黄红色。痂屑较为油腻,严重的还会出现溃烂问题。患者通常会有较为油腻的皮肤,毛发油光,并有明显的瘙痒症状。同时,还伴随多汗、口臭、口粘、小便短赤、大便臭秽的表现。治疗时,所采取的方法为健脾除湿、清热止痒。通常选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蒿汤方剂。上述方剂中主要使用茵陈、防风、猪苓、白术、厚朴、赤茯苓、泽泻、陈皮、山栀、苍术、通草、滑石、大黄、生甘草等药物。

3、血虚风燥证

一般该类患者常有淡红色斑片存在于头、面等位置,皮肤较为干燥,并有糠样脱屑或头皮堆叠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常见细小鳞屑飞起,并感觉瘙痒。久而久之,头发会变得细软,且极易被折断和脱落。此证患者还常有口干、口渴的情况,面色较为萎黄,经常存在心悸、失眠以及便秘等症状。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可采取祛风清热、养血润燥的方法,并选用祛风换肌丸方剂。上述方剂内常使用石菖蒲、苦参、胡麻、天花粉、威灵仙、当归、川芎、炒苍术、甘草、牛膝等药物。

四、中药外用

1、脂溢洗方

该药物具有收敛止痒的功效,常在头部脂溢性皮炎中进行使用。其主要选取的药物为30g苍耳子、30g王不留行、20g苦参、10g明矾、10g冰片。上述药物每天使用1剂,并煎水至半盆左右。然后用小毛巾蘸水对头皮进行反复清洗,每次清洗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

2、中药塌渍

其具备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作用,常被运用到风热血燥证以及脾胃湿热证的患者治疗中。其主要使用紫草、苦参、金银花、白鲜皮、地榆、黄柏、马齿苋、野菊花、地肤子等具有清热凉血止痒作用的药物,并煎煮。然后用其药汁对患处进行湿敷,每天1至2次。

3、中药药粉

在对头皮的脂溢性皮炎进行治疗时,可对颠倒散进行选用。其主要选取等分量的生大黄和升华硫磺,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每次使用时,应先将头发打湿,之后取10g的药粉,在头发上进行揉搓,时间约为10分钟,最后使用清水洗干净。该方法每隔5天使用一次。

此外,在对头部和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治疗时,还可选用复方颠倒散。其中主要包括的药物有:大黄、硫黄、苏打、硼砂和冰片,这些药物的用量比例应为:10:10:8:8:0.5,然后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每次使用时,需要选取20—30g。通常该药粉只需在患处进行约5分钟的揉搓,之后清洗干净。每天使用一次,一个疗程为7天。

4、中药酊剂

酊剂主要就是在乙醇溶液中浸泡各类中药,之后对其浸泡液进行使用。通常该方法可达到较高的渗透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效果。例如,选取30g大黄、30g白藓皮、25g荆芥、25g防风、15g川椒、15g白芷、15g苦参、15g连翘等药物,然后放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浸泡,并在皮损处涂抹制作的酊剂。在此过程中,应轻轻的在皮损处反复摩擦,每天可使用2—3次。

五、非药物治疗

1、梅花针

借助梅花针可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可在任何类型的脂溢性皮炎中进行运用。治疗时,主要在头部督脉、足太阳、足少阴经等处使用梅花针进行叩击,以皮肤略红,微微出血为最佳。上述几处位置应避免碰水,每周进行1—2次。

2、针刺

该方法可达到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以及扶正祛邪的目的,各类型脂溢性皮炎都可对该方法进行使用。治疗过程中,需要同实际的证型相结合,在以下穴位内对5—6个穴位进行选取,如风池、风府、承山、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合谷、血海、百会、神门进行施针。每次保持25分钟的留针时间,每天进行1次。

3、穴位注射

通过穴位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代谢速度。此外,还能够有效调节内分泌,并缓解因皮肤损伤或炎症而引发的脂溢性皮炎症状。通常在治疗时,主要对耳部的肾上腺、内分泌、神门、皮层下等四处穴位进行选用。每次注射时,选用其中的2个穴位,然后将5%的当归药液注入其中。通常每个穴位约注射0.1—0.2mL的当归药液。一般每间隔一日进行1次穴位注射治疗,一个疗程约为10—20次。注;以上药物治疗需在无药物过敏情况下使用。建议慢慢建立耐受,如有不适及时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