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脑卒中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怎么办

陆云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人是情绪化的生物,喜怒哀乐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病后性情大变,原来的"铁石心肠"渐渐变得"玻璃心",有时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不开心,他们也不想生气,可是情绪总是不受控制,这群人就是脑卒中患者。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卒中病人为什么容易情绪障碍?为什么容易焦虑抑郁?

01  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为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脑卒中的危害非常严重,目前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已经成为我国成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也是成人致残的第一位原因。脑卒中患者严重者会导致丧失工作能力,或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无法照护自身日常生活,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对患者自己和患者家属,以及相关的子女家属都有极大的影响,危害到患者自身及患者家庭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02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脑卒中患者可能因疾病引起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情绪异常等症状,造成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或者工作能力下降。同时患者常常会合并一些情绪的异常、脾气改变、个性改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如说可以出现构音不清,口舌歪斜等症状。有的患者也可以表现为言语理解及表达困难,有的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等,有的患者也可以出现视野方面的改变,比如说出现一侧视野发生缺损等,有的患者也可以出现看东西重影、声音嘶哑等表现。

脑卒中发作之后,患者身体还有出现持久性或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这些后遗症可以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1.运动能力受限:脑卒中后遗症可能导致肢体麻木、瘫痪、失去平衡感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些影响可能使得患者无法自理,需要他人帮助日常生活。2.沟通困难:脑卒中后遗症也可能影响语言能力,使患者难以表达思想和听懂他人的语言,造成沟通困难。3.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脑卒中后遗症还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专注力不足、执行功能缺陷等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4.心理健康问题:脑卒中后遗症也可能引起抑郁、焦虑、情绪波动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反应是脑卒中患者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其中抑郁占了很大比例(32%~61%的脑卒中患者有抑郁问题),其他如情绪不稳定、焦虑、个性改变、行为变化等也很常见。脑卒中躯体上的治疗固然重要,心理上的健康也不能忽视,生活中我们更要关心患者的感受,多多理解,多多换位思考。因此,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在脑卒中发作后,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也是改善后遗症和恢复功能的关键。

03  脑卒中为什么会导致患者性情大变

脑卒中发生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是会出现紊乱的,比如脑内的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是导致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一些生化基础,脑卒中有可能影响到一些部位,比如影响到丘脑,下丘脑,脑干等,患者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脑卒中发病非常急,患者迅速出现偏瘫、生活能力明显下降,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性的应激障碍,也是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的。

04 脑卒中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如何应对

知识教导:通过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给予患者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使患者能够更好的对自身症状有一定了解,通过文字,一对一对话,幻灯片讲解等方式提升患者的治疗顺从性和治疗信心。在日常的操作治疗之外,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开展健康宣教。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不仅可以告知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还能告知患者如何对疾病正确的预防,唤起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行为,提高健康素质及抗病能力。而且通过健康宣教,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可以减轻患者对疾病和陌生住院环境的紧张恐惧感,增强治疗信心,更加配合治疗行为,和谐护患关系。

信念干预: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对环境产生信任情绪,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因心理脆弱而产生的焦虑、抑郁、失眠状态,及时进行开导。改变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放松自然的医疗环境,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避免患者发生心理负担加剧等情况,保持患者轻松愉悦的心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

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对患者进行鼓励:家属可适时对患者进步进行鼓励和赞美,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增强信心。适时让患者参与平时做决定或进行活动决策,以免患者自觉孤独、无用。常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家属可以给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让患者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可以为患者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安静的环境,减少吵杂的声音,让患者适当休息。尤其是当您的家人出现情绪失控或不稳定时,尽可能陪伴在患者身边不要远离,让其有安全感且不觉得被孤立或遗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每个家庭成员参与到卒中患者的康复中,这样才能让病人更好恢复健康,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症状明显,需要及时专科就诊进行药物、心理等治疗。

05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家庭还能做什么

脑卒中患者生病后不仅要面对躯体上的残疾,同时还要面对家庭、社会以及生活角色的改变,巨大的转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常常让患者自暴自弃。家庭是患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是患者不可替代的精神和生命支持来源,可以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饮食干预:病人可以适当活动,饮食应清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营养方案进行干预,指导患者使用简单明了的膳食自评,计算每日营养达标情况。饮食多素少荤,血脂的高低常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吃素者血脂偏低,吃荤者血脂偏高,且容易发胖。肥胖者多容易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在生活中应养成多吃素食的习惯,并多吃一些帮助降血脂的食物。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能够帮助降血脂,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前者可以代谢胆固醇,后者可以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纤维素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以保证人体正常排泄。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还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镁可参与心肌酶系统的活动,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海蜇、虾皮、海米等。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海带性凉,含有较多的碘、铁、钙、蛋白质、淀粉、矿物质,有补血润肺、降血压的作用。此外,患者需要禁烟酒,保障充足。建议在了解禁忌证后,与主治医师充分沟通,以避免风险。

运动治疗:可通过走路的方式,转移患者的心理注意力,并对患者的心理形成暗示从而治疗。走路是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的一种绝佳的运动方式。对膝关节损伤很小,要求体能负荷不高,并且可以维持心肌,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走路有一些方法,可以循序渐进让患者恢复往日的常态。增加走路的场景,比如逛超市,焦虑症患者往往担心自己出现什么状况,去一些人多的地方,以及注意力需求旺盛的地方,这样可以有效的分摊注意力,只要不是时刻关注心率或者持续存在焦虑思绪,自然就会好很多,另外,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会人觉得心情变好,买些喜欢的小零食也是不错的选择。使患者做到正念走路,什么是正念走路?其实很简单,专注当下,只需要让患者专注体会左脚和右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就行,嘴里可以念叨两个词,比如:平安、吉祥,根据个人喜好即可。如果发现患者走神,或者又开始关注疾病或者想些别的事情,就可以对患者转态进行引导,然后继续感受左脚和右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就好。这样走下去十分钟,可以让患者的心率比平时焦虑的时候还低,而且休息下来的时候,也能够迅速平复下来。

脑卒中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造成影响,进而给家庭中的照看护理带来更大的难度,这时对家庭就是个很大的考验,对所有相关的家属也是很大的考验。每个脑卒中的家庭和相关家属,对脑卒中患者要有足够的关心、要足够的陪伴、不但要有关心、要有陪伴、给予精神支持,同时要有坚持不懈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