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兵器装备标准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3

简述兵器装备标准化

郭一谚1

(1.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52研究所烟台事业部  264003)

摘要兵器装备的研究、生产的全过程发展的如今,标准已经成为全面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全球军事竞备的竞争力和制高点。伴随人类历史进程,标准从无到有,纵观中西标准化过程和理念的不同,论述了在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过程中标准的作用。

关键字:标准,标准化,兵器装备

兵器装备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武器装备的设计、生产、试验、验收、使用和维修的标准、指标、规则、方法等的统一规定,也是国家军用标准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标准化定义

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获得最佳秩序,这种规则被称为标准。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例如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4年1月7日联合发布施行的军事行政法规《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军用标准化工作应当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1. 军用技术标准(简称军用标准)是为满足军用需求而制定的技术标准,是从事国防科研、生产和使用、维修活动的共同技术依据;
  2. 国家标准凡能满足军用要求的,应当贯彻执行;
  3. 各部门制订的专业标准(部标准),凡能满足军用要求的,可以直接采用;
  4. 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积极采用;
  5. 军用标准化规划、计划应当纳入各部门的军事装备发展和国防科研、生产规划、计划。

这些原则对军事装备发展和国防科研、生产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有利于对军事装备发展进行管理和指导,对推动军事装备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另一方面,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对兵器装备研发和生产标准化,其重要意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是以获得最佳生产经营秩序、效益和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为目标,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改进兵器装备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提高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水平,促进军民合作生产活动,提高装备的互补、互用、互通的可操作性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二、中西方美标准化差异

中国的标准分为四种:国家标准、政府各部门标准、专业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我国正在大力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标准化工作是推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我国的标准化也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应切实加强对国外标准体系和先进标准的研究,从全球化的视角管理标准和制定标准。

德国制造是众口皆碑,德国人高品质的思路就是基于标准细化,在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最小化(机器能够简单执行),把人为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制定标准,先由各行业领域的专家,甚至是业余爱好者提出标准方案,通过权威的专业机构(非官方组织,是民间机构)协调提出的标准方案,推荐使用。直到各级机关或企业把某项标准建议列入法规章程,在相应范围内才能形成具有制约作用的标准。

美国采用自愿标准体制,即自愿参加编写、自愿采用,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的成员也是本着自愿原则参加的企业和专业人士。由于主要的标准制定者是各民间的标准化团体,因此,标准的草案提出者主要是各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制修订标准的过程中,各个企业、专业人士以及消费者代表都会本着自身利益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说,各方讨论的过程是某种搏弈,每一方都努力把自己的利益反映到标准中去。通过这样的过程体现行业的发展状况及特性,同时也推动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从美国标准体制的构成看,政府在标准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很有限的,而作为民间机构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的标准占据主导地位。

对比中国、德国及美国的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西方美两国的标准化工作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制定的理念不同。

西方在标准制定中,主流倡导“市场驱动、民间主导”的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标准化活动必须是由市场掌握主动权,遵行自愿性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标准制定机制。以ASTM为例,其标准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征求全球同行业对标准的建议。在制定过程中,从标准建议、起草、投票到发行,都是民间机构起主要作用。政府也仅是参与其中,其行政权力在过程中不得体现。

中国的标准化活动一直处于“行政驱动、政府主导”的局面。 2000年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标准制定理念,特点仍然是“自上而下”的标准制定机制。

2.是标准化活动的视角不同。

西方标准化活动在其最初期就面向全球;而中国的标准化活动主要着眼于本国市场。

3.是标准制定程序不同。

在美国,标准从建议、起草、协商表决、批准到发行整个过程都有一个成熟、严格的制定流程。在国内,标准的制定流程市场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标准化与科技的进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技术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科学技术过渡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在国家面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们的标准制定流程应提高市场适应性,更快的促使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换,使科学技术成为市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三、兵器装备标准化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今已在经济建设领域“标准”可谓无处不在。世界军事强国更是高度重视标准的作用,认为“没有联合作战的战争是地狱,而没有标准化的联合作战是真正的地狱!”。

按照俄罗斯联邦近来的战争理论学说,国防潜力与武器现代化及武器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建立优化的采购军工产品、技术及器材体系,并且使这些产品、技术及器材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军工产品标准化,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维修和废物利用,在全部过程中贯彻执行标准和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形成公差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度,实现了部件的互换性。依据公差标准和产品标准,亨利.福特(Henry Ford)于1913年在密歇根州的Highland Park,建立的生产系统,促使美国兵器生产标准化从流水线生产中脱胎而出于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生产就是固定了数据指标后的流水线作业。

在我国,古老的秦朝能够完成中原的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除了政治民生策略的优势更得力于那个时候兵器的生产就已经实现部件的标准化。

由军器监制订相应的尺寸规格,兵器作坊必须严格按此规格生产,这样的兵器在战场上若其中一个部件损坏,则随时可以互换修理,无形中延长了兵器的使用寿命,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极大的优势。至今发现的秦兵器每个部件都同时刻由制作人和制作监的名字,显示了秦的兵器制作已经具有流水线生产的初貌。同时实现了质量责任人的可追溯性,亦提高作坊生产军器的质量,加强生产能力。比如攻城车,投石机等等这些大型武器的生产,因为各部件按标准化由不同的作坊相互配合生产组装成型,每个人长期只做其中一小部分,熟能生巧,所以每个部件的生产并不需要多年的老师傅才能完成,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只要负责最后的装配和一些难度较高的部件的生产。这样可以在有限人力资源的条件下,扩大生产和提高效率。秦朝严格的兵器生产制度和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为秦军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兵器,奠定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基础。自史料的记载,兵器成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在我国自秦朝一直延续到宋朝[3,4]

自近代机械工业革命相伴而生的质量指标的标准化到现代与四次工业革命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标准化的控制方法已由最初的事后检验发展到当今的全面质量控制:

1.第一次工业化,标准化范围由原材料、基础零部件扩展到制造方法和管理领域制度化,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则》。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标准化由生产制造业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推动了全球化工业生产、贸易。

3.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是由信息技术驱动,标准作为一个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互联互通。

4.数字技术革命促进了考虑使用方需求为基础的研制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国际标准化平台的建立,转化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

数字技术推动了兵器装备标准化由依靠摸索和模仿形式的产生变为有意识地制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在技术上可以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使得兵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活动涉及范围不在仅仅只限制在专门的军品研制、生产单位,随着含有军事因素的标准化活动的推进,军品研制、生产有了理论指导,为其科学管理奠定了实践基础[2]。兵器装备标准化成为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统一的技术标准使标准化工作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在社会和军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统一和规范作用[5-8]。兵器装备标准化和创新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发展动力:标准化作为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同时也从现代战争需求角度为改良、研制新式武器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反过来,技术创新又推动着标准化的发展,技术创新的效率决定着兵器装备标准化改进的速度。技术创新的程度决定着国家的军事装备,国防力量竞争力的强弱。兵器装备标准化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发展方面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一代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等技术研发、创新和标准化的互动发展促进技术产业的推广(来自网络《标准化与工业革命历程》作者郑素丽)。我国军用标准化工作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已成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的核心因素,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兵器装备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动力,满足国家安全和未来战场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轶聆. 浅谈兵器工业工艺标准化建设[J]. 国防技术基础, 2010(2):4.

[2]熊开国. 关于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思考 在兵器工业标准化改革研讨会议暨《兵工标准化》通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国防技术基础, 2000, 000(004):7-10.

[3]李秀珍, 高俊. 从青铜弩机铭文看秦兵器生产标准化的局限性[J]. 文博, 2010(2):4.

[4]李秀珍, 夏寅, 刘占成,等. 秦俑坑出土青铜兵器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及劳动力组织[C]// 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年会会议论文. 2009.

[5]曾令勋, 杨艳芳, 杨玉瑞. 论武器装备发展动因[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3(5):3.

[6]杨新东, 李先龙, 刘彬. 促使我国陆军武器装备发展转型的主要动因分析[J]. 兵工自动化, 2008, 27(2):2.

[7]中国兵工学会,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M]--兵器信息技术、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兵器基础技术.

[8]佚名. 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张国清莅临兵器标准化所检查指导工作[J]. 国防技术基础, 2008(4):F0002-F0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