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人类活动矛盾热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3

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人类活动矛盾热点分析

韩红

新疆巴州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  8415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致害问题。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了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概述了新疆地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并指出了常见的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牧民生活和传播疾病的影响。讨论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行为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活动、过度开发、旅游活动、猎捕和非法贸易等。介绍了新疆地区目前的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政策,并分析了其效果和挑战,包括监测预警系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法律法规执行和执法力度等方面。总结了新疆地区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人类活动的矛盾,并提出了加强可持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人类发展的建议。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解决新疆地区野生动物致害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人类活动;矛盾热点

引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致害问题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地区作为一个具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地方,也面临着野生动物对农业和牧民生活的威胁以及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的风险。然而,这些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联,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活动、过度开发、旅游活动、猎捕和非法贸易等。本文旨在结合新疆地区,分析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新疆地区的情况,可以为未来的野生动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致害问题

1.1概述新疆地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其广阔的地理辽阔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这些包括狼、狐狸、鹿、羚羊、鸟类和昆虫等。新疆地区的高山、戈壁、湖泊和森林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这些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仅是新疆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旅游观光和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致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分析新疆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致害问题

1.2.1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和果园

在新疆地区,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和果园是常见的野生动物致害问题之一。由于农作物和果园通常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野生动物往往到这些地方觅食,导致蔬菜、水果、谷物等农作物被啃食或破坏。这些动物包括野猪、野兔、松鼠、鸟类和啮齿动物等。野猪会翻耕农田、啃食庄稼,造成严重损失。野兔喜欢啃食青菜、水果和苗木,影响农民的收益。松鼠和鸟类也会偷食庄稼或吃掉果实,给果园带来损失。啮齿动物如田鼠也经常出没于农田,咬食农作物根部,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面对这一问题,农民常常采取防护措施,如安装电网、架设栅栏、使用噪音或味道驱赶动物等。同时,加强野生动物的生态调控与管理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平衡野生动物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利益关系,可以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目标。

1.2.2野生动物对牧民生活的影响

在新疆地区,野生动物对牧民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牧民是依靠畜牧业为生的居民,饲养着牛、羊、马等动物。然而,一些野生动物会对牧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大型食草动物如野牛、野马和藏羚羊可能与牧民的牲畜争夺生存资源,导致牧草减少,给牧户的养殖业带来困扰。捕食性的野生动物如豹子、狼群等可能袭击和捕杀牧民的牲畜,给他们的经济利益带来严重损失。这种损失对于部分牧民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野生动物还可能破坏牧民的生活环境。例如,一些鸟类可能啄食牲畜的皮肤,引起皮肤感染。一些啮齿类动物如沙鼠可能破坏牲畜的饲料库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设置栅栏、加强巡逻控制、开展捕捉和放养等措施,保护牧民的利益。同时,提供相应的补偿机制,帮助牧民重新建立和维护起牲畜的养殖业,从而促进可持续的牧业发展。

1.2.3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的风险

野生动物传播疾病是新疆地区的另一个重要野生动物致害问题。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些病原体有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给人类。在新疆地区,一些野生动物可能成为传播疟疾、钩端螺旋体病、鼠疫和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例如,啮齿动物如沙鼠可能携带鼠疫病菌,对人类和牲畜造成威胁。候鸟和水禽类也可能成为流感病毒的携带者,引发人感染流感的风险。由于新疆地区与邻国接壤,野生动物跨境迁徙也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疫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健康。为减少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的风险,应建立强大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防控可能的疫情。加强与野生动物机构和卫生部门的合作,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教育和个人卫生习惯等措施也是关键。通过综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的风险,保护人类健康。

2.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致害之间的矛盾

2.1描述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2.1.1城市化和工业化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区和基础设施,导致原本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削减甚至消失。同时,城市的噪音、光污染和交通活动也干扰了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和繁殖行为。工业化带来的工厂和污染物排放,污染了环境,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破坏使得野生动物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增加了其面临的生存压力和灭绝的风险。为了减轻这一矛盾,应加强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控制工业污染,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

2.1.2农业活动对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的压缩

农业活动对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造成了压缩。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大片土地被用于种植作物和畜牧养殖。这导致野生动物原本的栖息地和迁徙路径受到破坏和限制,使得它们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生境。农业活动也常用农药和化肥,其中一些对野生动物具有毒性,对其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此外,农田的围栏和捕杀害虫的行为也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农民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有机农业,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保留或恢复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通道也是至关重要的。

2.2讨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

2.2.1过度开发和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过度开发和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干扰。随着人类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频繁遭到侵入和破坏。建设过程中的噪音、震动和人员活动等都会扰乱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和繁殖行为。大量游客的涌入也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压力,使它们感到不安甚至受到伤害。游客可能靠近野生动物、喂食或骚扰它们,打乱它们的行为模式。这些干扰不仅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态平衡,还可能造成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攻击或逃跑反应,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险。应加强旅游规划和管理,确保游客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合理距离,减少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干扰,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和自然行为。

2.2.2猎捕和非法贸易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威胁

猎捕和非法贸易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食物、药材或珍奇宠物,许多人参与了非法的猎捕和采集活动。这导致一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非法贸易通常包括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和销售。很多野生动物被非法捕捉、杀戮,然后将其皮毛、骨骼、角、鳞片等制作成商品,在黑市上以高价交易。这种非法贸易不仅促使野生动物种群持续下降,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猎捕和贸易。这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并加强跨国合作来打击跨境非法贸易。同时,进行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并促使人们采取可持续的行动,避免消费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解决猎捕和非法贸易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威胁。

3.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措施

3.1简要介绍新疆地区当前的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政策

新疆地区当前的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政策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疫病控制和人兽冲突管理。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饲养基地和野生动物救治中心等手段,提高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针对疫病控制,开展野生和家畜的疫苗接种、监测和防治工作,确保疫病不蔓延到人类和家畜中。在人兽冲突方面,加强对人兽冲突事件的调查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保障民众的安全和农牧民的利益。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力促新疆地区的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2分析防控措施的效果和挑战

3.2.1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在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中是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野生动物活动的异常情况,并提前采取措施应对。这有助于减少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和农作物、人畜健康的威胁。然而,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也面临挑战。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多变,难以实时监测;监测系统的建设、维护和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大量资源支持;信息传递和部门协作可能存在困难。为了提高效果并解决挑战,应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预警信息。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和响应能力。此外,加大财政支持和投入,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更新,从而更好地应对野生动物致害风险,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

3.2.2采取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建立和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区,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并限制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推行禁猎政策,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行为,保护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群稳定。加强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包括森林保护、湿地修复和建设生态廊道,确保野生动物有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宣传,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此外,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推动可持续利用,确保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减轻对野生动物的压力,降低物种灭绝风险,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不仅有益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健康、丰富的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2.3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执法力度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执法力度是野生动物致害防控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可以有效打击非法猎捕、贸易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行为。加强执法力度意味着加大监督检查、加强巡逻执法和加强打击非法活动的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合作,确保相关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此外,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也至关重要。然而,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执法力度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源不足、执法难度大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效能,并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通过对于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人类活动矛盾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且紧迫的问题。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并实现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加强监测预警系统、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执法力度。只有通过综合方法和合作努力,才能为新疆地区以及其他地方的野生动物致害问题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翰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大学,2023

[2]张雅雯.我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3]高帅.人类活动对喜马拉雅旱獭生境利用特征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1.

[4]赛日克·居马地力,安宁.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疫病流行的影响和野生动物疫病防控[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06):108-109.

[5]朱瑾.是人类活动酿成了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悲剧么?[J].海洋世界,2007(10):21-30.

[6]刘建泉,杨建红.人类活动对甘肃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05):29-33.

[7]李永杰.人类活动对滇西临沧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J].生态经济,1999(03):14-16+31.

[8]袁国映.干旱区域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新疆环境保护,1983(02):1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