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范思瑞  李旭旭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目的:研究颅内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到本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共50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分析疗效。结果:研究组再通情况24(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76.00%),P<0.05。结论:运用DSA图像测量技术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效果明显,可运用。

关键词:DSA图像测量技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

脑卒中为第三大致命疾病,不仅是导致成年人伤残的首要因素,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键因素。其中,脑血管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都是导致此疾病出现的关键因素。在医学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被视作评估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所以,准确地运用DSA技术来衡量颅内血管的狭窄状况,对于介入手术治疗来说,挑选出适当的支架、血栓保护装置以及球囊扩张导管等物质至关重要[1]。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颅内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到本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共5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例,平均年龄(54.16±4.28)岁;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54.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完成常规检查之后,开展介入治疗。

1.2.2研究组 

DSA图像测量技术介入治疗,其详细步骤如下:(1)DSA影像分析、测量:采用10mm直径的圆形不锈钢球或者导引导管等作为实验参照物,利用系统内置的软件来评估病人大脑中的健康血管以及出现狭窄的血管状况。尽可能地把参照物安置在与预期测量的血管或疾病相邻的同一水平面上,确保所得出的数据更为准确。针对颅外部位的狭窄病变,可以使用具备标准刻度的导管来进行检测。(2)介入疗法:①在手术前三天,会给予病人阿司匹林药物干预,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同时,辅以氯吡格雷用药,用药剂量控制为75mg,并且保证每年进行一次用药。②在手术开始之前,进行常规消毒铺单,局部麻醉,右股动脉穿刺,置鞘,全身肝素化。造影管在0.035导丝辅助下超选至颈动脉、椎动脉造影,导引导管在0.035导丝导引下超选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在路径图下使用0.014的微导丝通过狭窄区域。③微导管导丝穿越血栓保护装置,经由出现狭窄病变的部分,一直延伸到病人颈内动脉颅外的垂直部分,后按照导丝的真实路径,把球囊推到狭窄病变出现的地方,并用较慢的速率进行扩张操作。④根据狭窄病灶的出现位置及其严重性,需要迅速地将球囊抽出,同时保持一定的速率。在挑选支架时,应把它送到可能存在狭窄的地方,才可以让支架彻底覆盖那些可能存在狭窄的地方。接着用相当慢的步伐精确地把它移除,最终关闭推送装置。⑤执行DSA造影:在动脉的正侧方向的再次检查,以明确颅内动脉的影像效果及其形状。同时,也要注意监控病人的生命指标,明确其肢体活动与意识恢复状态,严密监测其血压指标,避免并发症发生。⑥一旦验证治疗效果,股动脉鞘造影后拔出动脉鞘,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压迫伤口。术后最好保持24小时的观察,重点是检查心跳速度和血压的变化情况。⑦在手术后,实施大约三天的低分子肝素钠用药来实施全面的抗凝疗法,同时注射氯吡格雷药物用药方法为:每日服用75mg,连续三个月。此外,也可以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剂量为100mg,一日一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未通。

1.4数据处理

   SPSS21.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再通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例)

组别

完全再通

部分再通

未通

再通情况

研究组(n=25)

20/25(80.00%)

4/25(16.00%)

1/25(4.00%)

24/25(96.00%)

对照组(n=25)

14/25(56.00%)

5/25(20.00%)

6/25(24.00%)

19/25(76.00%)

x2

-

-

-

4.1528

P值

-

-

-

0.0415

3.讨论

在医学实践中,脑血管疾病主要可以被划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别。大约80%的病人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患病人群。脑动脉狭窄是引发此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如果病人的血压出现剧烈波动,那么病人可能会出现短暂甚至永久性的缺血,最后可能会演变成缺血性脑血管病。通过全脑DSA的影像检查,可以精确、精细地展现出病人的脑血管的实质性状、流通时长、动脉管腔的狭窄状况以及侧支循环的建设状况等相关数据,并且可以完整地了解到动脉出现狭窄的具体位置以及严重性

[2]。另外,根据图片的详细展示,也能够探究动脉粥样斑块的表层是否出现钙化或者溃疡等疾病改变,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颅内外的脑血管的补充性改变。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的最后确认和适当的选择,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是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准则。此研究中,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发现研究组再通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诸多学者研究一致[3]。同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如果希望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最佳的策略就是让参考点和待测试的部位或者血管保持极致的距离(也可以称之为“零距离”接触)。目前,操作简单、测量值最高的参考点就是具备规定刻度的导丝或者导管,并且把它们安装在待测试的部位、血管或者相关的血管中,优先选取和待测试的部位或者部分平行的刻度来作为参考,确保得到的测量值就能够更加精确。然而,鉴于颅内的血管相对细小,配备了标准刻度的导管从而精确地测定血管,明确相关疾病。

综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采用DSA图像测量技术进行介入治疗,能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显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飞阳,许家华,林庆兰,伍能生. DSA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2023,30(09):19-20.

[2]杨新阳,黄艺生. 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黑龙江医药,2023,36(04):918-921.

[3]曾月桂.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02):22-23.

作者姓名:范思瑞 民族: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6年1月  籍贯:江苏启东  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现有职称:技师  邮编:200433

通讯作者:李旭旭 民族: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8年7月  籍贯:陕西省榆林市  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长治医学院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现有职称:技师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