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吴闯

长春通源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并行经皮冠状动脉接入术(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后接受常规治疗,立即转上级医院行PCI治疗。试验组心肺复苏成功后除常规治疗外,予以静脉溶栓治疗2h后再转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转院途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再通率及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I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并转上级医院行PCI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转院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PCI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1前言

ST的急性心肌梗死(ASTEMI)是一种临床心血管急症,并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血栓动脉斑块破裂、血管阻塞冠整个腔体、缺血性坏死心肌血流,短期的高死亡率,并及时进行血管再通,心肌灌注恢复,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溶栓治疗通常是对临床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原,称之为血栓溶解血栓、血管内溶栓药物之一,其组织在健康或肾脏的尿液中蛋白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直接降解内源性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的处方药等等,但其血管重建率相对较低,出血问题、不良心血管事件仍显著。随着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近年来新型药物溶栓重组逐步取代原有的选择性是纤维蛋白溶栓剂、溶栓作用高、出血风险小,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两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ASTEMI分解血液凝结的血块。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2月洞口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0~62岁,平均(56.2±0.3)岁;前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8例。试验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63岁,平均(56.5±1.3)岁;梗死类型:前壁心肌梗死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4例,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者;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心肺复苏术,且心肺复苏成功。

排除标准:①存在静脉溶栓禁忌证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入院前1个月内使用过尿激酶等药物者。

2.2方法

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绝对卧床休息,并对其实施镇静、镇痛、氧疗、强化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抗凝等基础性治疗。随后转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静脉溶栓治疗。给予阿替普酶(生产厂家:BoehringerIngelheimPharmaGmbH&Co.K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020034)50mg溶栓,其中8mg静脉滴注,剩余42mg于90min内持续泵注。溶栓后立即静脉滴注肝素钠(生产厂家: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1912)1000U/h,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泵,将APTT维持在35~70s。于静脉溶栓2h后转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

2.3观察指标

①两组转移过程中意外事件的比较,包括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随后的心脏骤停。②两组血管重建和心功能比较。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③比较两组PCI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出血。

2.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转院途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转院途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血管再通及心功能情况比较:试验组血管再通率及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PCI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PCI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ASTEMI是在冠脉斑块不稳定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而导致冠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坏死,是对心肌最具破坏性的病理过程。临床治疗需尽早恢复心肌的持续血流灌注,目前静脉溶栓是常用再灌注疗法之一,可通过溶栓剂来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再通,其中尿激酶是广泛使用的第一代溶栓剂,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溶栓作用,对血管再通有一定疗效,但再通率有限,且出血风险高,故临床需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溶栓剂。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全新的溶栓剂,溶栓效果好,且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出血风险较低。故本研究将重组人尿激酶原用于溶栓治疗,从心肌灌注情况、心脏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行静脉溶栓后再转入上级医院行PCI治疗,使患者转院途中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提升,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缩短PCI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原因在于医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溶栓与抗凝治疗,可改善微循环。溶栓后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从而避免重要脏器发生进一步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观点。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的患者,虽然能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术,但未从根本上消除梗死血栓,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无法及时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因此静脉溶栓治疗成为首选方式;②操作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术过程中,需要避免患者发生肋骨骨折情况,以便接受后续溶栓治疗;③若患者的病情允许,可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再转院实施PCI,以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静脉溶栓并转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转院途中的风险,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PCI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其勇,苏莱,张永超,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41-45.

[2]江丽青,冯爱花,陈利.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及心脏事件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14-15.

[3]张忠锋.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溶因子及血管再通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32(4):809-810.

[4]王永,胡晴,邸涛,等.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脉介入后无复流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2):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