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效果研究

史赛男

卫辉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卫辉 453100

摘要:目的: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为了预防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探究预见性护理的具体内容、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构成: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需要划分组别后,包括:对照组、实验组,参照原则为:奇偶数字法,经统计发现,两个组别样本数为68,接收时间方面,跨越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扫描期间,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预见性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调查后,有34例样本被纳入研究,统计两种护理模式干预后的最终效果。结果:关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的测定数值为23.53%(8/34),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后的测定数值为5.88%(2/34),对比结果得出:后者低于前者,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期间,相较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患者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安全价值高,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不良反应;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整体背景下,影像学检查技术也相对完善,其中,CT增强扫描为常见类型,其应用范围较广,能够清晰显示患者体内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帮助医生确定肿瘤大小、边缘以及位置,可提高疾病检出率[1];但是,在增强扫描阶段,造影剂的注入必不可少,该过程中,部分患者极易出现过敏反应、其他不适反应,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上需及时采取有效护理进行预防[2]。本次研究工作中主要针对CT增强扫描患者分析,旨在探究预见性护理的应用疗效,详情整理后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院方许可后,抽取68例患者,经调查发现,全部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分为2组后,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奇偶数字法,且两个组别患者入院时间方面,起于2021年3月,止于2023年2月,详细资料分析如下。对照组:纳入样本数统计后为34,年龄方面,最小值23岁,最大值74岁,计算平均年龄后,得出的结果为(48.55±2.61)岁,性别构成中,女患人数/男患人数为16例:18例;实验组:纳入样本数统计后为34,年龄方面,最小值25岁,最大值73岁,计算平均年龄后,得出的结果为(49.09±1.55)岁,性别构成中,女患人数/男患人数为17例:17例。以上研究资料中,CT增强扫描患者予以测定,两个组别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检查、监测患者各项反应、对症管理等;

实验组:提供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有:(1)基础评估。CT增强扫描前,对于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素质,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做好详细记录,而后与主治医生商议制定护理规划。(2)知识教育。护患交流过程中,为了减轻患者内心负担,提高检查配合度,护理人员需及时安抚患者、鼓励患者,该过程中,还需加强知识宣教,主要内容有:CT增强扫描知识、造影剂知识、常见不良反应等,并认真回答患者全部疑问,纠正患者错误观念,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3)专科指导。对于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护理人员需提前调整,在注入造影剂前,穿刺静脉的选取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将粗、直、弹性好、活动度小作为首要原则,在穿刺后,还需观察患者个人反应以及皮肤状态;另外,造影剂注射期间,在具体流速方面,护理人员需严格把控,并观察患者有无造影剂渗漏表现,从而保障患者检查安全性。

1.3评价指标

本项研究活动中,对两个组别参与研究的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实施对比,具体表现包括:头晕头痛、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计数资料调取后,用卡方检验获取结果,全部数据处理时,在SPSS23.0软件下完成,代表形式为(%),当P<0.05时,表示两个组别差异明显。

2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得出:前者低于后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n=34例,%)

具体组别

头晕头痛

皮肤瘙痒

恶心呕吐

四肢无力

总计

对照组

2(5.88)

2(5.88)

3(8.82)

1(2.94)

8(23.53)

实验组

0(0.00)

1(2.94)

1(2.94)

0(0.00)

2(5.88)

X2

-

-

-

-

4.221

P

-

-

-

-

0.040

3讨论

CT检查,操作便捷、空间分辨率高、准确性高;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指的是将造影剂注入患者体内,而后观察病变情况的过程,该阶段内,预见性护理模式的辅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保障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工作中,结果显示:关于CT增强扫描患者,经历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后,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5.88%,2/34)VS对照组(23.53%,8/34),有更低显示,P<0.05。以上结果证明: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开展,在临床上效果确切。具体分析为:CT增强扫描阶段,碘造影剂的使用有显像清晰、性质稳定优点,该过程中,极易诱发各类不良反应,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检查前阶段,对于患者基础资料,护理人员需主动询问,在全面分析后评估不良反应诱发风险,而后与患者主动交流,通过积极安抚、知识宣教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改善患者不良心态,帮助患者重新认识CT扫描,提高检查配合度。另外,检查室环境调整、穿刺静脉选取、造影剂注射速度的控制,还能够增加患者舒适感,可有效预防造影剂渗漏表现,可提高患者检查效果,保障最终结果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对策提供有效参考

[3]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在临床上效果确切,对于CT增强扫描患者而言,可有效降低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高安全系数,可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辛英,栾红,赵港.预见性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3):101-103.

[2]李素兰,丁丽,李伟岚等.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探究[J].临床研究,2022,30(01):147-150.

[3]张翱,占春丽,程红等.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