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康复训练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功能康复训练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钱静佳 蔡水丹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目的:讨论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行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3-2021.3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参与研究,根据随机分层抽样法分组,康复组(34例)应用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程度(BI指数)、运动功能状况(FMA量表),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功能康复训练;并发症;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导致的脑膜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结核病患者,常导致患者出现重度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危急、病程长、容易反复的特点,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患者康复期的运动等功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存在各种后遗症导致运动功能丧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有研究表示,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功能和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就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功能康复训练的价值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20.3-2021.3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8例,根据随机分层抽样法进行分组,康复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2~54岁,平均35.26±4.13岁)应用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1~55岁,平均36.02±4.08岁)应用常规护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本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规律用药、营养支持等,并定期为患者翻身,给病房消毒等。康复组在常规护理之上应用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包括:①认知训练:医护人员查房或进行护理时需对患者反复告知护理操作的目的、方式和起到的预后效果,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刺激患者的听觉神经,促进患者恢复意识。此外,还可以需要进行相应的语言功能训练,例如和家人与护理人员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②肢体康复训练:对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运动障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肢体运动训练计划,如床上被动肢体训练、床上坐位训练、床边站立训练、靠墙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功能。③呼吸功能训练:采用胸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全身性呼吸体操等方式帮助患者锻炼呼吸肌力,逐渐恢复呼吸功能。

1.3 疗效标准

    (1)使用BI指数和FMA运动功能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最高分100分)、运动功能(最高100分)和感官功能(最高24分)恢复情况进行评价。(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四肢麻木、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率(%)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状况

康复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1对比两组的BI指数和FMA评分分,

组别

例数

BI指数

FMA运动功能

FMA感官功能

康复组

34

60.21±4.37

59.38±4.12

15.34±1.33

对照组

34

48.29±3.15

45.28±3.27

10.06±1.21

t

-

12.902

15.631

17.123

P

-

0.001

0.001

0.001

2.2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康复组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压疮各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并发症发生率5.88%(2例/34例)低于对照组26.47%(9例/34例,四肢麻木5例、压疮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χ2=5.314,P=0.021)存在差异。

  1. 讨论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病情严重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地治疗和护理。通过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本研究中,康复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发病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的情况。通过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包括肌肉力量的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提高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各项生活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其次,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帮助患者进行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从身体局部训练到全身性训练,不仅可以锻炼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还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四肢麻木、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4]。此外,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减少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功能康复训练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各项生活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臣超, 刘慧权, 袁小勇等.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3 (06): 522-529.

[2]姜瑜. 整体化心理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 40 (05): 531-532.

[3]籍新潮, 万群, 兀瑞等. 结核性脑膜炎123例临床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3, 31 (03): 151-154.

[4]向希. 全程性康复管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5 (12): 1553-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