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特大型泥石流沟选线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跨越特大型泥石流沟选线方案研究

李强强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西藏高原是我国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于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东段以北、萨嘎-吉隆一线以东、金沙江以西的广大地区[1]。随着西部铁路建设的加快建设研究,特大型泥石流往往成为铁路建设最重大的挑战之一[2]。本文选取研究区域内连续的1条特大型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和1条特大型冰川泥石流来分析特大型泥石流沟对铁路选线的影响,并总结出以下选线跨越原则:(1)当铁路选线需通过特大型泥石流沟时,应优先考虑绕避泥石流方案;(2)当线路无法绕避时,应选择大跨桥梁一跨跨越,或者采用隧道下穿通过;(3)当线路选择以桥梁跨越时,桥位宜选在沟床固定、主流稳定、顺直处的泥石流流通地段,且流通区不设桥墩,一跨跨越;(4)当线路选择以隧道穿越时,隧道洞身应尽量埋入基岩以下,无法埋入基岩时,应充分考虑泥石流沟冲刷深度,并考虑一定安全值,确保隧道埋深不受泥石流冲刷影响。

一、引言

冰川泥石流是指在高山冰川环境下 由冰川洪水与冰川或其它寒冻风化沉积物所形成的特殊泥砂径流 它与其它地理环境下 的泥石 流现象有着类似的形成条件,即陡峻的沟谷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充足的水源。[3]。研究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处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Ⅶ)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Ⅶ3),受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发育有

1条特大型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和1条特大型冰川泥石流,其影像照片如下图,其影响范围一直延续至沟谷末端的湖泊之中,线路无法绕避。

(1)冰湖溃决泥石流沟简介

该泥石流沟流域所处的地貌环境为极高海拔极大起伏山地地貌。流域面积92.87平方公里,主沟长度为1.6公里,主沟床平均坡降为127.65‰,流域最高海拔为6902米的古纳拉峰,沟口海拔约为4800米,流域相对高差为2100米,平均山体平均坡度约18.4°。流域内发育大小不等的20条冰川和3个冰湖。其中最大冰湖面积2.6平方千米,估算的库容达13.4×107立方米,估算的评价湖深为51米。考虑冰湖全部溃决,其断面洪峰流量11383.1m3/s,最大流速为4.6m/s,流深12.9m。

(2)冰川泥石流沟简介

该泥石流沟流域所处的地貌环境为极高海拔极大起伏山地地貌。流域面积24.14平方公里,主沟长度为6.7公里,主沟床平均坡降为243.3‰,流域最高海拔为 6649米,沟口海拔约为5020米,流域相对高差为1629米,平均山体平均坡度约16.6 °。流域内发育3条冰川,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5%。在P=1%频率条件下,山洪泥石流峰值流量为533.3m3/s,山洪泥石流平均流速为2.7m/s,泥石流泥深为4.0m,最大冲起高度为0.37m。

二、方案研究

针对两条无法绕避的特大型泥石流沟,研究了桥梁跨越方案和隧道下穿方案进行组合研究,共选取了以下4种桥位和隧道方案进行比选。

(1)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沟跨越方案

选择桥梁跨越该泥石流沟时,其上游河谷狭窄,泥石流沟宽度约180m,考虑安全高度值5m,根据其冰渍平台界限(承载力不同),选择承载力更强的冰碛体平台位置,研究采用1-200m简支尼尔森拱方案跨越,桥位如下图所示。该桥建设工期预计26个月,工程造价约9500万元。鉴于桥跨方案造价相对较低,隧道下穿方案较为昂贵,予以舍弃。

(2)冰川泥石流沟跨越方案

该泥石流沟沟谷两侧较为开阔平坦,泥石流影响范围较大,桥梁跨越跨度较大,为此选择了高、中、低三处桥位进行比选,针对不同的桥梁跨度,选择采用悬索桥或斜拉桥进行跨越,其桥位及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三处桥位桥梁工期/造价由高到低依次为:45月/10.1亿、38月/5.9亿、70月/15.1亿,造价极其高昂,为此同时研究了隧道下穿方案,下穿隧道长度长5.8km,工程造价约10.9亿元。

比较可见,几种方案中中游桥位造价较低,但其须在流通区孤岛上扎墩,工程风险较大,不予考虑;上游桥位跨越方案和隧道下穿方案造价相近,但隧道方案埋入基岩后,工程风险更低,故该泥石流沟推荐隧道下穿方案。

两泥石流沟组合后方案比选简表如下表所示:

方案名称

绒嘎西曲冰川泥石流

绒嘎曲冰湖溃决型泥石流

隧道+

拱桥

隧道下穿通过,埋深137m,满足百年一遇泥石流下切深度要求。隧道(5.77km)下穿通过绒嘎西曲,隧道地层岩性主要为冰碛层及冲洪积层,围岩以IⅤ级为主,隧道进口位于间歇性流通区之外,出口为冰碛层斜坡,无不良地质;

桥梁上跨通过,冰湖全部溃决,断面处洪水流量为1.1万方/秒,溃决洪水高度为12.9m,桥梁净空为54m,且流通区不设桥墩,满足12.9+桥梁结构宽度+安全超高(5m)的要求

两侧桥台整体位于沟口最高级冰碛平台,相较C12K其桥台稳定性更好,遭受泥石流的风险更低;

高桥位+拱桥

桥梁上跨通过,百年一遇泥石流影响高度为4.37m,桥高满足要求;在常年流通区未设桥墩,在间歇性流通区设置桥墩,基本规避了泥石流风险;

中桥位+拱桥

桥梁上跨通过,百年一遇泥石流影响高度为4.37m,桥高满足要求;在常年流通区内设桥墩,极端情况下,桥墩有被冲毁的风险;

低桥位+

拱桥

桥梁上跨通过,百年一遇泥石流影响高度为4.37m,桥高满足要求;在常年流通区未设桥墩,在间歇性流通区设置桥墩,基本规避了泥石流风险,但桥梁跨度过大;

桥梁上跨通过,冰湖全部溃决,断面处洪水流量为1.1万方/秒,溃决洪水高度为12.9m,桥梁净空为44m,且流通区不设桥墩,满足12.9+桥梁结构宽度+安全超高(5m)的要求

两侧桥台整体位于沟口低一级冰碛平台,相较于C11K、C14K其桥台稳定性略差及遭受泥石流的风险略高;

三、研究结论

由本次研究可知,针对特大型泥石流沟跨越方案,应及时测定其各项参数机器影响范围,在满足安全选线前提下,进行不同工程比选,得出以下结论:

(1)当铁路选线需通过特大型泥石流沟时,应优先考虑绕避泥石流方案;

(2)当线路无法绕避时,应选择大跨桥梁一跨跨越,或者采用隧道下穿通过;

(3)当线路选择以桥梁跨越时,桥位宜选在沟床固定、主流稳定、顺直处的泥石流流通地段,且流通区不设桥墩,一跨跨越;

(4)当线路选择以隧道穿越时,隧道洞身应尽量埋入基岩以下,无法埋入基岩时,应充分考虑泥石流沟冲刷深度,并考虑一定安全值,确保隧道埋深不受泥石流冲刷影响。

参考文献:

[1]杜榕桓,章书成.西藏高原东南部冰川泥石流的特征[J].冰川冻土,1981,(03):10-16+81-82.

[2]刘曙亮. 川藏铁路典型冰川泥石流流变与运动侵蚀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2.DOI:10.27414/d.cnki.gxnju.2022.000047.

[3]徐道明,冯清华.冰川泥石流与冰湖溃决灾害研究[J].冰川冻土,1988,(03):2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