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某调水工程#1输水隧洞超常规涌水处理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3

内蒙古东部某调水工程#1输水隧洞超常规涌水处理施工技术

高甫

610403196809130013

摘要: 在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遇到断层等不良地质段,发生较大涌水时,采用预埋排水管的方式进行引排后,对四周破碎带围岩采用支护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等强后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双液灌浆,对涌水部位进行封堵,能够有效解决超常规的涌水问题,对今后隧洞施工中遇到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隧洞;涌水;封闭施工;封堵灌浆;技术

1 工程概况

1.1基本情况

内蒙古东部某调水工程#1输水隧洞全长9.035km,洞室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开挖尺寸(宽×高)5.06m×5.41m,包括三条施工支洞,#1-1支洞、#1-2支洞(#1永久检修洞)和#1-3支洞。此次涌水发生在#1-2支洞上游主洞控制段。

#1-2支洞上游主洞控制段在桩号W4+723.8~W4+721.3出渣完成后,机械处理危石过程中,拱顶左侧发生坍塌,出现大量涌水,现场立即撤离所有人员和机械设备,并及时通知现场监理邀请各方进行现场查勘。由于涌水量大,现有排水设备无法满足需要,主支洞全部被淹没,根据被淹没洞内积水和涌水时间,初步计算涌水量约为700m3~800m3/h。随后建设、监理、设计、地质对涌水情况进行了现场查勘,并对掌子面地表情况进行了查看,初步意见为增加抽排水设施进行强排。

1.2 围岩地质条件

#1-2支洞上游涌水点(桩号W4+721.3)掌子面附近围岩类别为Ⅳ类,揭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凝灰岩,灰黑色,主要成分为晶屑、岩屑及火山灰、凝灰碎块状结构;岩质类型属中硬岩,呈弱风化状态;岩体裂隙发育,裂隙面大多平直光滑,微张,充填岩屑,岩体完整性差,呈碎裂结构,易出现掉块;洞壁有渗水。该部位埋深约66m,覆盖层厚度约28m,洞顶以上弱风化岩体厚度约38m,地下水位埋深约3m(高出洞顶约63m),从地质剖面图上看,此处有两条裂隙性断层,推测掌子面向上游方向围岩地质条件较差,需加强支护。

2 地下水处理方案

2.1 地下水处理原则

根据建设、监理、设计、地质、施工等几方会商意见,采取以下原则:

(1)以堵为主,排堵结合的大原则。

(2)结合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分析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大的构造裂隙、岩层裂隙、不良地质段及富水区等,以事前处理为主,事后补救为辅,局部堵水灌浆进行补充处理,且不会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加快掘进速度,快速进行初期支护封闭岩面。

(3)已揭露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先进行加强支护,对涌水部位支护完成后采用灌浆的方案进行封堵。

(4)结合实际,可采用洞内处理和地表处理两种方案,以投资少、速度快、干扰小、施工方便为原则。

2.2 地下水分类及总体方案

根据隧洞开挖揭露该区域存在的地下水出露方式有:渗水(滴水、线状渗水和股状渗水)、裂隙水(构造裂隙、岩层裂隙)、管状(洞穴)集中涌水、单点高压喷水等多种形式。本次#1-2支洞上游桩号W4+721.3主要为管状(洞穴)集中涌水,导致无法进行正常施工。因此,决定对此段采用灌浆堵水和必要的超前阻水灌浆施工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首先做好涌水封堵期间的日常抽排水工作,根据涌水量确定合理的抽排水设备,制定合理的措施。

(2)根据现场涌水部位周边实际围岩条件,对桩号W4+729.3~W4+721.3(距掌子面)8m范围增加HM15型钢拱架进行支护,间距50cm,其余系统锚杆、挂网和锚喷支护参数按照1#主洞Ⅴ类围岩参数及时进行支护。支护过程中,在涌水部位预埋8~10根DN125的钢管作为排水管,后期作为灌浆管,将其他部位全部进行封闭。

(3)待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封堵灌浆。封堵灌浆一般以纯水泥浆为主,当涌突水部位封堵困难时,视情况采用特种灌浆材料(如特种水泥或加水玻璃等)。本次涌水因水量大、压力大,因此采用双液灌浆(水泥加水玻璃)的方案,封堵灌浆压力为水压的1~2倍。

(4)封堵灌浆完成后对掌子面前方和洞室周围做超前地质预报,预测分析隧洞前方是否存在构造断裂带及涌水,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3 主要施工方法

3.1 涌水抽排

自#1-2支洞上游涌水发生后,施工方每昼夜安排两个抽水班组24小时轮流进行抽排水。自支洞口至主支洞交叉段共布设了5排DN125钢管作为排水管,采用5台75KW(扬程80m,流量200 m3/h)的潜水泵进行抽排,水泵和钢管之间采用6吋的加厚消防水带连接。洞外在边坡右侧设置一条1.5m×1.0m(宽×深)的排水沟,长度100m,沟内铺设宽度3m的双层土工膜,将水引排至洞外三级沉淀池,沉淀并经过处理后排放至下游河道。

3.2封闭施工

为了有效封堵此处涌水部位,首先对涌水部位前后一定范围围岩进行封闭,封闭结合初期支护采用20cm厚的C25喷射混凝土,增加HM15型钢拱架加强支护,钢拱架间距50cm,长度为掌子面附近8m范围,其余系统锚杆、挂网和锚喷支护参数按照1#主洞Ⅴ类围岩参数进行支护。

3.2.1钢拱架支护

钢拱架采用HM15型钢,按照Ⅴ类围岩尺寸加工成型,考虑到掌子面左侧涌水部位围岩已被破坏,为了保证钢拱架的整体稳定,在每榀拱架底部横向增加HM15型钢连系梁(见图3.2-1),将左右两侧直腿底部连接形成整体。考虑便于施工,每榀拱架按尺寸加工成5节,两边边墙各1节,圆弧段2节,底部连系梁1节。每节钢拱架两端头焊接10mm厚的连接钢板,连接钢板设4个Φ18螺栓孔,安装自下而上进行,先安装两侧直墙钢拱架,再安装顶部钢拱架,各段拱架采用M16螺栓进行连接。钢拱架间距加密至50cm。

钢拱架纵向连接采用Φ22钢筋连接,连接筋与各榀拱架焊接牢固,环向间距1.0m。每榀钢拱架在底脚及连接处两侧布设两组Φ22锁脚锚杆(每组各两根)进行锁脚固定,并在每榀拱架边顶拱部位布设三组(每组各两根)Φ22锁定锚杆进行拱架锁定,确保拱架稳固。钢拱架安装时确保拱架底部处于坚实岩面上,同时钢拱架与岩面间采用钢楔填塞密实,保证围岩与钢架受力均匀。

3.2.2管路埋设


根据涌水点的形状、尺寸及深度,加工制作相应的排水钢管,当出水点似圆形或近似圆形时,可考虑集中安装钢管引排,当出水点呈条带状且有裂隙存在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安装钢管数量。本次在涌水部位自下而上预埋8~10根DN125的钢管作为排水管,钢管布置可根据实际涌水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涌水点在顶拱左侧,必须采用防水板将涌水汇集在左侧拱架下部集中引排(如图3.2-1)。

图3.2-1预埋排水管示意图

为了确保涌水能够全部从预埋管路中排出,在钢拱架外侧采用10mm厚的钢板加工一个挡板,尺寸3.0m×1.5m(长×高),钢板上提前焊接排水钢管,放置于拱架外侧涌水部位,并紧贴拱架外侧,钢板周围用棉被封堵流水,确保涌水全部通过钢板上预留的排水管排出。根据涌水部位的实际情况,所有排水管伸出钢拱架内侧长度不小于10cm,排水钢管外露侧焊接法兰盘,并安装闸阀,控制出水和导排水。排水管后期作为灌浆管,灌浆结束后全部割除。

3.2.3系统锚杆施工

系统锚杆采用Φ22注浆锚杆,长度L=2.7m,入岩2.5m,间距1.0m,排距0.8m。人工采用YT-28手风钻在开挖台车上钻锚杆孔。每造完一循环锚杆孔,由现场监理工程师验孔后采用注浆机注浆。锚杆在洞口钢筋加工场加工,自卸汽车运输至洞内工作面附近,人工进行安装。

3.2.4钢筋网片施工

锚杆安装完成后进行钢筋网片施工,网片在洞外加工场集中制作,自卸汽车运至洞内人工挂设,钢筋网片采用Φ8光圆钢筋,网格间距150mm×150mm,全断面挂网,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焊接成整体,钢筋网片要确保紧贴岩面,网片间连接符合规范要求并与锚杆外露部分焊接牢靠。

3.2.5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喷射前将涌水部位水流控制在排水管内排出,并采用消防带接排水管将水流引至作业面以外,其余渗漏部位全部封堵严密,清除周围所有松动岩块,验收合格后施喷。喷混凝土自下而上进行,先凹后凸,小螺旋式喷射。喷头与受喷面应尽量垂直,距离控制在0.6~1.0m,由熟练的喷射手操作分层、分段、分片完成,由于此涌水部位水压大,喷射20cm厚混凝土作为止浆墙,分两次进行喷射,施喷后不能侵占二衬断面。喷射混凝土在洞外拌和站按设计配合比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洞内作业面,现场掺加速凝剂后施喷。施喷前和施喷后的照片对比如下图所示。

E:\引绰济辽\1-2支洞涌水处理\#1-2支洞涌水相关资料\ee555d35e2b750a651aa254bb82b670.jpg
E:\引绰济辽\工程照片\#1-2支洞\微信图片_20210622085944.jpg
同时对掌子面采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喷射厚度15cm,与加强支护段喷射混凝土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确保灌浆时不会漏浆。

喷射混凝土前                         喷射混凝土后

3.3 封堵灌浆

3.3.1灌浆方式

灌浆采用纯压式,由于本次涌水量大,因此确定采用双液灌浆(掺加水玻璃),根据涌水情况确定两种浆液的混合方式(孔内混合或孔口混合),本次采用孔口混合。

3.3.2注浆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灌浆采用P.O 42.5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

(2)水:在高速制浆机旁设置钢板水箱,通过水泵抽取地下水供灌浆用水,施工用水满足《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规范的要求。

(3)水玻璃:采用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模数2.4~3.2,玻美度为35~40°的水玻璃,密度为1.4~1.46g/cm³。

3.3.3双液浆配制

由于#1-2支洞上游涌水压力大且流速较快,要求浆液的凝结时间短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水玻璃模数较大时,SiO2含量高,凝结时间短,结石强度高,水玻璃模数较小时,SiO2含量低,凝结时间相对较长,结石强度较低;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水泥浆浓度的增加,凝结时间缩短;水玻璃浓度为30°~50°Be'时,水玻璃浓度减小,凝结时间缩短。

参考其他项目经验值,当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在1:0.4~1:0.6时,其抗压强度最高;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0.5时,凝结时间最短,为50s左右,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1时,凝结时间稍长,为120s左右。

综合考虑凝胶时间、抗压强度、施工等因素,#1-2支洞初步采用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拟采用1:1;以上配比可根据灌浆试验随时调整,以达到最佳预期效果。

3.3.4 灌浆参数

灌浆压力原则上为涌水压力的1~2倍,但为了保证围岩的稳定,初定灌浆压力为0.6~1.0MPa,并根据灌浆实际情况酌情调整,注浆速度为10~100 L/min,终压为1.0MPa。

3.3.5 注浆施工

封堵灌浆不需要造孔,采用预留排水管进行注浆,注浆前在排水管口安装阀门和注浆管路(如图3.3-1),并按照确定的配比拌制好浆液。注浆采用双液注浆机或通过两台注浆泵两条管路同时灌注。

图3.3-1   注浆管路连接示意图

注浆时喷射混凝土要达到设计强度,注浆顺序自下而上进行,先注侧墙下部,再注上部管路,最后注顶拱部位。在下部管路开始注浆时,上部排水管要全部打开,如果有水泥浆溢出时,逐渐关闭阀门,直至下部管路全部灌注结束封堵后,再灌注上部。

3.3.6 结束标准

在规定压力下,当吸浆量小于0.4L/min时,继续灌注30min即可结束,或者注浆管已封堵,无法再继续灌注。

4 灌浆注意事项

(1)灌浆施工前先进行现场试验施工,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灌浆参数,选定最佳值。

(2)严格控制好配合比,水和水泥要秤量,水泥浆搅拌要均匀,保证搅拌时间。

(3)搅拌好的水泥浆送至准备好的储浆斗内过滤,将浆体的块状及颗粒物质过滤掉,不断搅拌储浆斗的浆液,以防管道堵塞,保证灌浆质量及效果。

(4)沉浆时注意观察灌浆泵和孔口压力值的变化及灌浆量的变化,随时采取应变措施。

(5)每次灌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和压力表的有效性。

(6)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口的联接必须牢固。

(7)出现串浆、冒浆现象时,除了封堵外,要采用间歇的方法灌注。

(8)灌浆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9)封堵灌浆过程中和灌浆结束后,距封堵位置30~50m距离内开挖爆破作业要慎重进行,严格控制炮孔单响装药量,避免震动对灌浆段造成影响。

5 结束语

本次通过采取封堵灌浆的处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成功解决了#1-2支洞上游主洞控制段超常规涌水的难题,为后期施工中不良地质段的处理积累了经验,也对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