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

尚莉霞

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形式多样、用途广泛,载客量大、快捷、准时、环保,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青睐,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城市公共交通的轨道化程度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城市内或城际间的客运交通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关于轨道交通运营我主要研究了工程建设、导向系统、售检票系统、安全系统和车站设置与客流组织这个板块。

关键词管理;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交通相比较,归纳起来其特点可表现为:低能耗、速度快、运量大、安全、正点、服务优、污染少的“绿色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具有先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客运管理是轨道交通运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乘客提供安全、迅速、便捷、舒适的服务。

一、工程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活动都是在地下、地面、高架等复杂的运行条件下进行,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运营安全的干扰和影响较大,所以安全工程设计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时必须防止因使用而造成对乘客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儿童的乘客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二、导向系统

导向标识系统与商业广告及PIS的关系应满足导向标识系统的设置应优先于商业广告;导向标识系统不附着于商业广告设置;标识的正面或其邻近不得有妨碍人们视读的固定障碍物(如广告牌、PIS等),并尽量避免经常被其他临时性物体遮挡。

乘车行为所需标识:路引标识、共建物业标识;地铁形象标志柱、出入口标识、列车运行时刻表、线路方向导向、售票处导向标识、票价图、闸机导向标识、乘车导向标识、楼梯导向定位标识、乘车方向导向标识、屏蔽门盖板、服务设施导向定位标识

换乘行为所需标识:换乘导向标识线网线路图、本线线路图。

出站行为所需标识:出口导向标识、扶梯、楼梯、专用电梯导向、定位标识、地面信息标识。

三、售检票系统

影响车站AFC设备配置与布局的因素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车站AFC设备使用能力站台与站厅层设计布局,因此AFC系统设备布置应满足的要求正确设置售检票位置售检票位置与出入口、楼梯应保持一定距离。合理布置付费区,售检票位置根据出入口数量相对集中布置,并满足客流流向要求。设备应采用相对一致的外尺寸,每个付费区内至少设置1台补票机,每个出入口的检票机数量不应少于2台。

四、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包含土建、车辆、供电设备、通讯信号、运营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大系统。对每个有不同岗位要求的工作人员而言,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交通设施,虽然采用了较高的可靠性标准,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仍然难以保证运营设施与设备不产生功能失效,因而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因此需制定在发生轨道交通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快排除事故,保护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而且还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息息相关。要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

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车站设置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乘客使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车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火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

轨道交通车站一般可分为设备区、工作人员工作区、乘客使用区,乘客使用区又可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车站主要设备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站台安全门系统、车站消防系统、车站环控系统、设备控制体系等。系统和设备选用要考虑其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开发性、交互性、经济性和易于维护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同时,还要重点考虑选择的主要产品,要有在地铁环控工程中成功应用实例。

六、客流组织

车站大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车站出入口及通道的设置站厅的面积站台的面积楼梯与通道的通过能力自动售检票设备的通过能力列车输送能力。

在遇到大客流时,应在保证疏散客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地疏散客流,主要措施为:增加列车运能;增加售检票能力;采取临时疏导措施;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

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制定的大客流组织应急预案各不相同,大致内容及程序如下:

(1)值班站长及时报告行调,行调通过监控系统加强对车站客流情况的监控。

(2)车站应加强现场的疏导工作,增加工作人员,利用隔离带、铁马做好秩序维护和服务组织工作。

(3)车站应在适当位置增设临时售票点,出售预制票、避免TVM前乘客排长队购票的情况出现。

(4)车站根据现场情况,利用告示牌、临时导向标志、车站控制室广播设备、手提广播,适时做好乘客的宣传、引导工作。

(5)车站行车值班员应通过监控系统,加强对现场情况的监控工作。

(6)车站应加强对出入口、站厅、站台客流的监控及疏导,避免站厅非付费区内人员过度拥挤或流通不畅。

(7)车站应根据客流情况,实行楼梯和自动扶梯、闸机、出入口三级控制。

(8)当站台发生拥挤时,车站应采取关闭部分自动售票机、进站闸机的措施,以减缓乘客购票进站速度,控制进站客流,或在某些出入口实行单向疏导方式,缓解站内客流压力。

(9)站台保安应密切注意站台和列车情况,一旦发生列车上乘客拥挤,乘客上车有困难时,车站应立即向控制指挥中心请求加开列车。

(10)列车驾驶员发现有乘客上不了车或影响车门、屏蔽门关闭时,应及时报告行调,并通过广播引导乘客有序上车。

七、结语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日益显著,由此带来各种社会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轨道交通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六大因素;并从这六大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的运营时期,探讨吸引客流的具体策略。究其根本,这六大因素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此其吸引对策也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合理选取符合运营实际的客流策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