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策略

冉江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姚安供电局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  6753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民众的生活品质逐渐提升,电力消耗也在不断上升。因此,人们对于智能配电网、电网的可靠性以及电网的安全性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这也对供电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鉴于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对电力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智能配电网应时而出,它能够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并为其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目前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智能配电网体系,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广泛运用了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技术,这使得设备可以进行远程管理、状态监控、故障检测和定位等多种功能,从而提升了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策略

1智能配电网概述

智能配电网是一项高度集成的新兴网络,依托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先进数字技术,将物理电网、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控制技术、设备互动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在一起。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部分,即智能表计、智能网络、智能运行。其中,智能表计起到的作用是利用高级量测体系,在网络中对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存储、分析、双向传输,赋予系统可观性,为实现电网智能化打好基础。从智能网络的层面来说,其他形式的智能能源网将是其未来发展趋势。智能表计获取到的量测数据为智能运行提供了计算、分析的功能支持。智能决策用于统一控制智能配电网,以此来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促使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优化,切实满足个性化的商业需求。智能运行是智能配电网的核心部分,技术难度较大,所以输电网、配电网二者的功能需求存在差异,智能配电网可以通过与用户互动的方式,衍生出诸多全新产品、配套服务,能够产生极大的商业价值。

2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2.1自我修复技术

在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中,自我修复技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自我修复技术主要是指配电网在不依赖配电站或主站的前提下,基于相关算法与逻辑指令对自动开关装置、保护装置和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等进行自动操作,即当配电网出现相关故障后,能够对故障点进行自动隔离,同时将故障信息,如故障时间、故障位置、故障原因等因素反馈至配电网故障管理中心与控制中心,实现配电网系统自动恢复故障区域供电的效果。

自我修复技术整合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开关装置等。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类先进技术逐渐成熟,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建设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自我修复技术。现阶段我国已经研发出能对配电网运行状态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并能够顺利实现继电保护定值区域切换的关键技术,达到对配电网的在线数据开展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的效果,进而大幅提高配电网运行期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是其在运行期间的灵活性、智能性、全面性等取决于城市配电网系统中其他部分,如决策分析、智能分析、保护装置协调技术和配电网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效果。

2.2分布式发电技术

对于分布式发电技术而言,其本质上是一种非模块发电技术,主要作用是针对大电网、高电压的集中式单一供电技术,其在实际期间发电功率在千瓦到百兆瓦之间,会根据各个区域的用电需求对供电量进行灵活调节。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系统中均应用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优势:(1)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实际供电期间的损耗较低,能够促进城市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分布式发电技术灵活性强,与传统集中式供电方式相比具有较为良好的调峰性能且操作简单。(3)分布式发电技术能够弥补集中式发电方式的弊端,保障用户用电稳定性。通过规划流程图可以明确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布局,包括各个组件的组合、位置安排等。通过规划流程图,可以确保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2.3交流输电技术

交流输电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远程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实际运行期间的相位、阻抗、电流和电压等基本参数进行调控,以此实现灵活控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或有功功率,切实增强配电网输电系统在运行期间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或个体也逐渐出现了用电特例化的现象,如对电力稳定性需求程度较高的企业需要电力企业为其提供持续、稳定的不间断供电,若在供电期间出现电压骤降、谐波等现象,则会对此类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在此种需求下,若以传统供电方式对其进行供电,则无法满足其对供电质量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交流输电技术满足此类用户在用电方面的特例化需求。交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能够解决传统供电方式在大功率输电、长距离输电等相关方面的痛点与难点,对传统交流电网运行期间所存在的精准度差、连贯性弱、输电效率低等问题进行全面优化,确保配电网能够应对现阶段供电需求多元化、特例化的大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降低运行期间出现故障的概率。

3配电网技术改造和优化的有效措施

3.1配电网技术更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必然会不断更新。因此,电力企业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全方位调整优化配电网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还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配电网工作,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应用先进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以降低配电网技术安全风险。进入实际应用过程,提升其可靠性;其次,能源公司在看待大数据的状态时,一定要分析数据洞察力的重要性。不仅要统一、系统地收集配电网技改相关数据,还能为后续维护工作予以有价值的参考。

3.2建立配电网运营管理机构

从工作性质来看,配电网优化改造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涉及配电网运行、设备巡检、通信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因此,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至关重要。管理层一般负责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定期培训技术人员,提升文化和技术水平。另外,要构建扎实的考核体系,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工作强度降低。借助这种方式,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操作知识和配电网故障问题,使整个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结束语智能配电网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全面的功能、灵活的运行和快速的故障处理能力而受到赞誉。目前,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配网自动化已成为未来智能配电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从一方面看,即使配电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存在缺陷,也能迅速地恢复到正常的供电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有助于解决在电网事故发生时供电恢复困难和配电网自修复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因此,智能配电网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配电网络自动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智能配电网预计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李巨宝.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15):92-93.

[2]王赟.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22(9):193-195.

[3]李鹏,王瑞,冀浩然,等.低碳化智能配电网规划研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24):10-21.

[4]赖国书,高建宇,罗林欢.智能配电网开关器件状态在线监测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21,55(12):60-64.

[5]方如举,葛瑜,孙伟,等.基于WSNs的智能配电网通信数据传输带宽的优化分配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1,49(23):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