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的目标定位与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的目标定位与路径分析

巴蕊

中共海南州委党校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本时代命题。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回应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只有把握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和热证,才能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以包容的心态和方法进行实践,总结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发展路径。本文就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治理目标定位进行明确,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目标定位;路径

  1.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现阶段,党中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基层治理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一环。对此,需要我们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这是政府、企事业、社会组织、社区及个人等多方社会主体参与的,通过平等协商、对话、合作、管理等模式,依法开展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引导和管理,确保合作共赢[1]。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过程必须要是规范的,依照既定程序和制度,需要以完善的治理制度为基础,构建协调统一的制度系统。在社会公共治理及制度安排中,需要关注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以宪法及相关法律为治理依据,相关社会主体需要遵守法律,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行政效率提升。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应用怎样的社会治理制度,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相应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和现实以及未来需求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基于我国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经济基础发展而来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步改进的内生演化结果,也是党领导下的不断摸索成果,从理念上看,是从过去的社会管控向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飞跃,相应体制以及制度上历经了从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再到社会治理制度的不断深化[2]

十八大以来,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指导,有利于不断促进社会治理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形成社会治理优势,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3]。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现阶段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期待、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与国家的长治久安需求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权利本位意识不足。部分国家机关人员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官本位的思想指导工作,在进行公权力以及公民个人权利的关系处理中,存在有意无意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二是缺乏依法治理意识。目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法治意识淡薄,缺乏规则意识,对法治不重视、不关心,不善于也不习惯应用法治思维以及治理方式来治理社会;三是治理制度方法缺乏系统性。一些治理制度和制度间存在偏差或者是断层,具体的治理手段、方法等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和连接,也没有配套的机制作为保障,整体制度的系统性不强。如,在信访治理工作中,涉诉信访以及非诉信访交错,再审制度和申诉制度职能分辨不清等等,都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成效。

  1. 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目标定位

就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治理目标定位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统筹管理。协调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失衡问题,探索构建多维度协调反馈平衡机制,通过“三农扶持”“都市农业扶持”实现社会“全面”繁荣[4]。向“三农”提供社会支持、农民支持、公共资金支持,让群众得到更加平等的保障,为社会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依法治国。公共政策、自治规则、市工会、村庄章程和民事合同,整个国家科学和社会管理法、地方章程、公共组织自治章程、市工会、村庄章程和人民合同都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地方监管有效,地方政府监管协调基础强化,促进社会管理法制化。

第三,共享之治。注重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协同共享、综合共享的目标实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的社会管理共同体,形成社会治理[5]

第四,专业之治。将传统的“情感管理”“体验管理”“监督管理”转变为“职能管理”“专业管理”“协同管理”,全面提高市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第五,技术之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创新信息化、基础行业信息化、管理空间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乡村”“智慧社区”等智慧社会。基本建成后,将提升我国社会管理的综合科技实力。

  1. 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3.1发挥党建引领,提升干部治理能力

在新时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要始终坚持把加强领导班子和高级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完全忠诚,确保决策承诺落到实处,确保党中央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对此,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引领实践,推进工作,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持”

[6]。二是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要促进领导干部队伍的专业性提升,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针对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提升,可以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专业的训练和培训。要牢固树立专业化治理理念,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社会领域需要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开展治理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技术要求高的业务部分,提升干部专业素养是必要的,这关系着治理的最终成效。

3.2强化协同合作,实现多主体参与

目前,社区的“一委、一居、一站、一中心”构成了社区委员会、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社会管理及其相关社会机构(社会福利资源提供者)的基本组织架构。街道办事处与各职能部门建立了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五种社会关系”逐渐成为整合公共管理中诸多问题和要素的新手段,也是构建社会管理共同体的主要方式[7]

“五社联动”既是一种社会联动机制,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多边接触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对应了地方政府运作的全周期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中,要遵循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基本施政格局,通过五种监督沟通机制的具体实施,发挥联动治理作用,对社会治理目标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阶段性划分,确保社会治理目标实现。

3.3以科技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

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社会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数字时代的到来,为解决社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痼疾带来了新的可能思路和管理工具。特别是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将有助于重构社会控制、信息传递、作者协作、价值创造的场景,使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

用科技强化社会治理是必要的,而这不仅仅是科技的表面应用,更是科技与社会的双向塑造。除了技术特性外,技术还必须融入社会管理结构,用于整合制度、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激发数字技术管理质量,创造通过数字化提高社会管理技能和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作为社会控制的传统要素,如组织、制度、实体等,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8]。在当前社会治理背景下,各级、各部门、政府、社会之间的数字化协作断层,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各个要素尚未融合,形成拥抱数字技术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需要时间。社会管理数字化之路是漫长而艰巨的,需要根据行政环境、行政职能和社会治理效能的变化,促进数字技术更新和应用。

总结:在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工作方案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治理现代化提出的又一次的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提炼。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基础,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集大成的理念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治理优势。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解决回应人民期待,促进社会治理成果和现代化后发优势的有效融合,体现我国治理制度的优势和效能。通过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佃利,徐静冉. 中国式现代化中社会治理的目标定位与路径探析——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时代特征的认知[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3):139-147.

[2] 翟绍果,徐天舒.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时代契机、运行机制与行动方略[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3):148-158.

[3] 贾琳,王帅,夏英.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实现路径——基于两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案例分析[J]. 农业经济,2023(4):13-15.

[4] 李宝记,王爽. 法治公安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新时代公安工作[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3,37(3):1-5.

[5] 杨凯. 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以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路径为视角[J]. 中国应用法学,2022(6):77-93.

[6] 卢芳霞.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浙江省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22年"平安浙江"论坛综述[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2(6):1-9.

[7] 夏伟.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新时代十年中国社会治理的历史变革与未来展望[J]. 行政与法,2023(4):10-23.

[8] 张蕾.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长沙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点方向、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