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医院病案管理质量与统计信息准确性的关系及其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探析医院病案管理质量与统计信息准确性的关系及其改进措施

王嘉豪 何丽仪 高婧

中山市民众医院  广东中山528441

摘要:本文对医院病案管理的信息统计标准加以分析,随机选取2022年12月前后的患者病案设置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干预措施对医院病案管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得到加强信息统计管理有利于提高基础信息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管理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院病案管理;统计信息;统计学方法

引言:信息统计是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对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还反映出一家医院的管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应用完善的统计学方法,切实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信息统计干预措施对医院病案管理质量的影响,保证为医院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实现医院的高效运转。

一、医院病案管理的信息统计标准

(一)完整性

完整性是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统计的基础标准,应保证病患相关信息的全面统计,避免出现错漏。通常情况下,医院病案管理涉及到的信息包括患者基础情况、门诊医疗情况、诊断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等,上述信息来源包括多个部门,因此在信息统计时应做到准确无误。

(二)准确性

准确性指的是医院病案信息应与实际情况相符,统计信息作为统计报表的基础,只有保证基础数据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实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医院病案管理期间,相关信息统计应符合具体的分类规则,填写正确编码与正确诊断。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后,可通过电子病案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与维护,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二、医院病案管理质量与统计信息准确性的关系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对某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展开研究,该院于2022年12月对统计信息管理采取干预措施,因此分别选取2022年12月前后的病案设置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0人。其中,观察组男患者人数为280人,占比58.33%,女患者人数为200人,占比41.67%,整体年龄区间为21~84岁;对照组男患者人数为265人,占比55.21%,女患者人数为215人,占比44.79%,整体年龄区间为22~85岁。完成数据收集后,医院对其进行审批,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病案管理方法。首先,对病案资料进行检查,对相应的诊断记录进行对照;其次对病案资料进行分类保管,按顺序编号、装订,并完成系统录入;最后,医院对病案信息进行规范化保管工作,按住院号存档,可满足查询、索引、修补功能[1]

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临床医生树立病案管理质量意识,强化对病案信息统计的重视。填写相关信息时保证各项目的完整准确,一旦出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改进。(2)加大病案管理质控力度,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于病案管理的各个环节[2]。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病案管理检查,将病案管理质量同医生绩效考核挂钩。(3)加强病案信息统计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保证病案统计质量。医院可定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掌握信息统计及分类管理知识,按技能优化岗位分配。(4)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构建医院病案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转变传统病案登记方式,保证信息统计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1.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统计指标包括:(1)基础信息准确性。判断患者诊断信息、确诊时间、付款方式等基本信息是否准确无误;(2)不良事件统计。对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包括信息丢失、病案缺页等;(3)管理质量调查。医院通过编制管理质量评估量表对病案管理质量进行赋分,评估项目包括管理效率、管理技能、患者满意度等,赋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案管理质量越好。

  1.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中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通过以及表示,通过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t检验以及x2检验,得到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对比

  1. 基础信息准确性

对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病案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项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确诊时间、付款方式、出院情况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对照组及观察组基础信息准确性对比情况     n=480

组别

患者基本信息

诊断信息

确诊时间

付款方式

出院情况

对照组

36(7.5)

42(8.8)

26(5.4)

20(4.2

25(5.2)

观察组

10(2.1)a

12(2.5)a

11(2.3)a

6(1.3)a

10(2.1)a

  1. 不良事件统计

对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病案不良事件统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项目包括资料丢失、病案缺页以及数据不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表 2 对照组及观察组不良事件统计对比情况     n=480

组别

例数

资料丢失

病案缺页

数据不全

发生率

对照组

480

14

12

38

64(13.3)

观察组

480

2

3

12

17(3.5)b

X2

5.633

P值

0.010

    1. 管理质量调查

    对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病案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项目包括管理效率、管理技能以及患者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表 3 对照组及观察组病案管理质量对比情况     n=480

    组别

    管理效率

    管理技能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7.6±2.0

    8.0±1.8

    85.2±3.6

    观察组

    8.9±1.2c

    9.0±1.5c

    92.7±4.2c

    (三)结果分析

    结合上述统计分析可见,医院病案管理质量与统计准确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可以提高基础信息准确性,观察组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医疗付费方式等基础信息差错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该医院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案管理更加规范,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大大提升。其次,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案信息统计更为严谨认真,统计工作有效性增强。最后,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成效,观察组在各项管理质量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病案管理效率,保证信息统计工作规范化。

    三、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统计改进措施

    (一)建立完善医院病案管理与信息统计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病案管理信息统计工作的基础,为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医院应建立一整套病安管理制度,对信息收集、统计、归档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医院病案管理与信息统计有据可依。

    (二)强化病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人员是开展病案管理信息统计工作的核心,医院应重视其专业能力与素养提升,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首先,医院可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或通过知识普及等方式,帮助其了解信息统计知识,并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其次,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院内临床医生与统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保证病案管理信息统计工作成效。最后,医院可针对相关工作建立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

    为进一步实现病案规范化管理,医院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医院病案统计、归档、整理效率。在此期间,可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健全医院病案相关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病案统计管理技术,提高病案加工、处理有效性以及病案信息使用率[3]。随着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规避传统病案管理模式的弊端,确保信息准确性。

    结语:综上所述,医院病案管理质量与统计信息准确性关系密切,只有保证相关数据的完整准确,才可以提高病案管理质量,保证医院服务标准。因此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应完善病案管理制度,强化病案流程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同时加大病案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促进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谷洁琼.医院病案管理中应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效果观察[J].办公室业务,2022(19):185-187+192.

    [2]孙艳丽.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08):962.

    [3]沈丽花,杨菁.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控制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7):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