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建筑立面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工业上楼建筑立面设计研究

林玉梅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工业领域日益繁荣,工业建筑需求明显提高,但是现阶段各地城市普遍存在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显然与我国提倡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形成冲突,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工业上楼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促使工业上楼建筑工程明显增多。随着人们建筑审美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工业建筑立面设计逐渐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工业建筑立面设计基本原则,继而多角度分析工业上楼建筑工程的立面设计要点,旨在与从业人士共同探讨。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业上楼建筑;立面设计

引言

在各种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的形势下,各个城市的用地紧张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满足工业升级转型发展要求,探索全新的工业载体空间模式势在必行,工业上楼模式的出现,开启了工业生产空间创新模式。对于工业上楼建筑工程而言,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指导与参考,而建筑立面设计,除了具有指导作用之外,也会对工业上楼建筑工程美观性、工程成本等造成深远影响,因此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详细分析工业上楼建筑立面设计的侧重点。

1立面设计原则

1.1定制化

1)分档:针对建筑的用途及市场定位需要,设定高、中、低三档立面标准。

2)费用管控:跟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界面的展示性,选择不同立面体系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外立面材料成本。

1.2高品质

1)立面要求:建筑立面应具备工业建筑或公共建筑的外立面形式和建筑特点,符合功能区整体城市风貌。鼓励将临主干道、景观带及河流的地区划定为景观升级区。建议景观升级区的临街建筑外立面使用玻璃幕墙,以提升整体市容市貌。不应设置具有住宅建筑特点的小凸(飘)窗。空调机位宜尽量统一设置在非沿街立面一侧。

2)材料要求:应保证临街或下部有行人通行的建筑外墙的安全性。使用粘贴型外墙面砖和马赛克等外墙瓷质贴面材料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或地面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

1.3成本低

绿色建筑方面:a、鼓励采用立体绿化景观系统,有效利用架空层、屋顶、连廊、中庭,打遣节能、低耗、成本可控的生态建筑。

B、从使用角度不建议全部设置幕墙,行政办公楼除外,外墙采用玻璃窗户形式,后续租户可以拆窗户改取风百叶。若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应采用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0 的玻璃;玻璃幕墙面积占比不应高于整体外立面幕墙面积的60%,以降低光反射影响;宜采用Low-E 玻璃、热反射玻璃或中空玻璃,以提升园区建筑的节能保温效果。

2、工业建筑立面的设计控制要点:

2.1吊装平台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起重吊装规范JGJ276-2012》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设计吊装口。

1)吊挂口的设计

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备安装和提升平台应设在建筑物的外部,提升孔的宽度≥4m,高度≥3.6m,以便做设备的调试、安装和搬运。

2)预留吊装口

提倡每个楼层都要有一个吊装口,吊装口最好设在过道的末端。为适应每日的安保和搬运需要,吊装出入口处应设有可移动的扶手或卷闸门。设扶手时,扶手距地面≥1.5米。

3)吊装口宜设置吊钩,防止坠落与防止台风等安全措施。吊装平台、吊装口卷帘门材质色彩应与建筑立面相协调。

2.2卸货

1.)生产物料运输需要叉车进出厂房的首层、卸货码头,因此要设置供叉车通行的坡道,根据统计数据: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3米,坡度不宜大于1:10。

2.)卸货平台离室外地面高度宜为1~1.3米,并预留可调节升降板安装的空间,以满足不同规格尺寸的货车需求。

3.)货物升降平台:用于货物的升降的提升机,高效运输货物,极大提升生产流程的效率。宜临近货梯设置至少1~2个货物升降平台,方便货物高效运输。

4.)厂房装卸货区域应考虑防雨措施:鼓励设计兼具美观与防护功能的遮雨棚,以玻璃钢结构为主,其次采用全钢结构、新型膜结构及铝合金结构等。

5.)雨棚尺寸建议:根据一般货车尺寸,建议长度10m左右,单个雨棚跨度建议至少含1-3个货车位,即3.5-10.5m。预留后续加装雨棚的立面条件。

2.3设备

设备夹层的要求:当建筑较高时,其部分建筑配套设施设备(冷冻机、空调机、配电箱、消防设备等)需要单独的区域放置。当厂房不同楼层的企业其生产需要相同的配套设备时,其生产配套设施设备(纯化水设备、工艺冷却水设备、空压/真空设备等)需要单独的区域放置。

2.4窗墙比

明确窗墙比例限制,可以有效约束能耗最不利因素,对降低整体能耗意义重大。外窗的能耗约是外墙能耗的10倍以上,外窗的成本约是外墙成本的3~10倍左右,因此,约束窗墙比的限制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对成本控制意义重大。从节能角度考虑,公建项目不同窗墙比对门窗K值及太阳能得热系数均有不同要求,即窗墙比越低,门窗K值要求越低,其成本必然约节省。

2.5空调设计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对室内空调的设计进行了规定。一般工厂推荐使用分体式空调,外立面预留空调机位即可,为了确保外立面的美感,可以在非沿街立面结合立面做法集中布置空调机位,统一设计,使建筑立面美观。

2.6通风设计

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进行设计。

2.6.1通风方式

1))自然通风: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1.2m;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当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小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措施。

2))机械通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置在绿化带时≥1米。

3))事故排风: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应高于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2.6.2外墙通风口的设置:

1)设于次要立面。百叶需直接对外取排风,考虑到通风效果,不宜进行遮挡。通风开口位置对建筑物的整体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面积较大的风口。可以将全部或者较大风口设于建筑物的次要立面,比如背街处,后勤部分,非公共性的内天井处等。

2)进排风口与外立面统一设计,通风百叶可以做为其中一个元素结合立面其他元素进行统一的设计处理。

3)设于悬挑的板底下:如果建筑物有局部外挑的楼板,可将风口设于外挑楼板板底吊顶下,避免影响外立面的设计效果。

2.7排烟设计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建筑排烟为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两种方式,自然排烟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对立面影响大,标准层排烟竖井小,对净高影响小;机械排烟采用排烟风机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方式,对立面无影响,但标准层排烟竖井大,且对净高有影响。

2.8遮阳设计

遮阳方式有建筑自遮阳、固定板遮阳、活动板遮阳、绿化遮阳等方式,遮阳需与建筑立面整合设计。其中固定板遮阳的几种常见形式为横板遮阳、竖板遮阳、综合遮阳、隔板遮阳。结合建筑立面一体化设计,达到建筑立面美观效果。

结束语:总之工业上楼是破解用地紧缺痛点、改善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问题的有效举措,故而得到各地城市的积极推广,工业上楼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和民众建筑审美提高,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工业上楼建筑立面设计,有效掌握工业上楼建筑的高品质、低成本等立面设计原则,并多层面分析其设计要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国义,林伟,周书东,等.绿色生态导向的"工业上楼"设计研究——以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为例[J].重庆建筑,2022(009):021.

[2]程娟.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过程中的"高层工业"建设探索——以南京市江宁区成山工业集中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35):3.DOI:10.19892/j.cnki.csjz.2021.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