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视角下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建筑学视角下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思考

黎清良

440982199309025852

摘要:城市设计的目标是营造宜居、宜业、宜旅游、宜休闲的都市空间环境。在存量经济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总体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师应该重视城市中的”“过剩的空间,并将自己的职业素养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学、景观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相结合,构建出一种的高质量的城市空间,以此来激发周边环境的活力。

关键词:建筑学视角;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思考

引言

城市功能的有效实现是指城市功能按照规划预期的效果发挥运行。因城市空间由不同部分组成,故城市功能的有效实现依赖于各部分空间功能的实现,但各部分空间功能的总和无法保证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将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实现;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将呈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状态。因此,城市各部分结构的合理组织是城市功能得以有效实现的必要条件。

1论建筑学对城市空间的建构的意义

建筑学在城市空间营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美观的建筑物,更是为了塑造高品质且功能合理的城市环境。建筑学引领城市设计中的原则和理念。建筑学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适应性,注重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追求提供舒适、安全和有意义的居住与工作空间。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建筑学通过优化建筑的布局、设计和风格,使城市空间更加美观、实用和可持续。建筑与城市空间相互影响。建筑物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位置、体量和外观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氛围产生影响。建筑学通过研究城市居民的需求和行为,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和环境特点,设计出适应城市发展的建筑空间。同时,建筑的位置和布局也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交通流线、采光、景观等,从而改善城市的使用效率和宜居性。建筑学强调环境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在城市空间营造中,建筑学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通过设计绿色建筑、优化能源利用、采用可再生材料等手段,建筑学可以帮助城市实现低碳环保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建筑学也是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集合体,建筑物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建筑学通过研究和保护历史建筑,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带入现代城市设计中,使城市空间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能保留历史和文化的痕迹,增强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

2剖析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核心问题

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是指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等多方面需求的城市环境。在实现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核心要素。人性化设计与社会适应性是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期望不仅仅是美观,更追求舒适、便捷和安全。因此,城市空间设计应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便利性、设施的易达性、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安全感等。此外,城市空间设计也应关注社会的多样性,包容性和互动性,为不同人群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机会,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发展。环境可持续性与生态友好性也是实现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放缓的背景下,目前城市对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的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例如,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开展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布局生态公园和绿化带等措施都是有效的做法。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也是实现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都是城市独特的标识物。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建筑和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建设也是实现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和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智慧互联网、智能能源管理等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城市空间的效率和便利性,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和韧性。

3制定在建筑学视角下高质量城市空间营造的策略

3.1在城市设计中融入自然要素与生态体系

将自然元素和生态系统纳入城市设计中,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建筑师可以通过保留和改造绿地、建设生态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措施,创造出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此外,还应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如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等。

3.2遵循以人性化设计思路为核心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实现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核心原则之一。建筑师应通过研究人们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建筑环境。

例如,在住宅区设计中注重小区内的社交活动空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商业区设计中关注人流、视线和店面的布局,打造宜人的购物街区。

3.3对历史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尊重与保护

在城市空间营造中,尊重和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师应研究并利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将传统建筑元素和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空间。同时,注重传统建筑风格的修复和保存,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建筑师还应积极参与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活动,与相关机构合作,制定保护措施和规划,确保历史建筑物和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同时,建筑师还可以通过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和传播城市历史和文化,增强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城市的独特文化遗产,还可以为城市空间营造增添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3.4组织公众参与活动

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需要考虑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参与。建筑师应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听取市民的需求和意见,根据群体的不同关注点进行规划和设计。同时,注重提供公共空间和设施,促进人们的互动和社会交流,增强城市的社区感和凝聚力。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建筑师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等工具,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和意见收集。此外,建筑师还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项目,为城市和社会作出贡献,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

当城市空间被赋予社会、历史、文化、人的活动等含义后便被称为场所。在场所满足人的需求基础上,当空间富有生机活力时,便会吸引人在其内部进行交流、驻足、游憩等活动,随着到访频率和驻留时间的增加,人对该场所产生心理与感情的联结,进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便形成了场所依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从建筑的视角来看,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局部质量和微观的空间创造。从人类的视角来考虑,如何利用和感知空间,是设计师创造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建筑视野下的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戴春.从建筑学的角度思考城市设计王建国院士访谈[J].时代建筑,2021,(01):6-8.

[2]孟子南,褚梦云.关于再生建筑学的思考——从历史建筑保护的视角来看我国城市设计[A]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