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肌酐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肌酐水平的影响

袁芮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肌酐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6月~2023年4月阶段的52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展开分组对比研究;所有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参照组(26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26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参照组基础上的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肌酐水平。结果: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比较,研究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统计结果提升程度明显(P<0.05);治疗前,与参照组血清肌酐水平展开比较,研究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统计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血清肌酐水平展开比较,研究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统计结果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理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对于患者疗效提升以及肌酐水平的降低,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效果肌酐水平

    临床对急性肾衰竭诱因展开分析,主要因为肾小球滤过率呈现出持续下降或者突然下降的情况,使得诸多氮质废物难以排除,表现出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导致患者表现出低蛋白血症以及全身水肿等系列症状[1]。此种情形下,会导致患者呈现出诸多脏器严重病变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未经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慢性肾功能衰竭情况,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对此探究有效方法展开对应治疗,将患者的预后改善,意义显著。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肌酐水平产生的影响,具体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6月~2023年4月阶段的52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展开分组对比研究;所有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投掷硬币法;26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6~79(62.25±2.19)岁;26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7~81(62.29±2.13)岁;就两组的一般资料展开比较,在性别以及年龄统计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肾脏活体组织检查以及尿液检查,获得确诊;②患者呈现出酸中毒症状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症状;排除标准:①表现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现象;②患有严重脑器质性疾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血压控制、洗胃、血糖控制等。将患者的贫血、代谢酸中毒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有效纠正,合理展开抗感染治疗干预等。采用80~400mg呋塞米+5%,250mL葡萄糖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频率为1次/d。在多尿期阶段,采用前1d显性失血量以及添加500mL作为治疗期间液体量。采用20mg酚妥拉明以及20mg多巴胺展开治疗,以1次/d频率用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血清蛋白、新鲜血浆添加。多进食能量、营养、脂肪以及低蛋白食物添加。

1.3.2 研究组

    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参照组基础上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控制500mL/min透析液流量,150~300mL/min血流量,1.1~1.5m2体表面积以及3h~5h/次透析时间,控制3次/周透析次数。在净化期间,利用低分子肝素完成抗凝治疗,就患者系列生命体征展开及时监测。对于两组均实施为期4周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肌酐水平以及临床症状转为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肌酐水平以及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肌酐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无改善。

1.4.2 两组肌酐水平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检验工具为X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检验工具为t检验,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比较,研究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统计结果提升程度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n=26)

20(76.92)

5(19.23)

1(3.85)

25(96.15)

参照组(n=26)

8(30.77)

10(38.46)

8(30.77)

18(69.23)

X2

6.5840

P

0.0102

2.2 两组肌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与参照组血清肌酐水平展开比较,研究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统计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血清肌酐水平展开比较,研究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统计结果降低程度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酐水平比较 (μ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26)

519.91±18.81

304.26±11.79

参照组(n=26)

516.69±18.99

325.39±12.39

t

0.6142

6.2995

P

0.5418

0.0000

3、讨论

对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言,主要因为药物毒性作用、感染、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患病[2]。此类患者在短时间内便会呈现出肾脏功能迅速降低情况,在病情不断进展会呈现出呼吸加快、加深以及少尿等系列症状。更为严重,会表现出昏迷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短时间内对血液中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实施有效控制,将电解质平衡恢复,使肺水肿、酸中毒获得减轻,意义显著。

常规疗法运用,虽然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在此基础上,血液透析方法有效运用,能够将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提高,将肾功能状况改善,使机体功能恢复获得促进。其能够将体内过多水分以及代谢废物有效清除,可将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纠正,将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有效调整免疫功能,将血肌酐水平有效降低,获得显著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理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对于患者疗效提升以及肌酐水平的降低,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君,王松,张奉莲.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较[J]. 医药前沿,2021,11(11):75-76.

[2]林才雄.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0):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