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管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管的运用

330681198206134412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不仅是监管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还包括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各责任主体实际履行的质量责任的情况实施监管。这有助于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在经济转型时期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下艰巨的管理挑战,需要监督者具备专业知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监管机制,最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和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做好安全监督和质量管理工作对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着突出作用。鉴于此,相关施工单位需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采取科学的质量管控措施,严格把控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潜藏的各类风险,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符合预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现阶段房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现场布局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施工效率和水平会直接影响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而施工现场区域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施工效果。现阶段,多数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未能充分意识到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和环境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没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现场布局工作,不仅减少了施工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加剧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进度,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若施工方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未布设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安全事故,极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一定要充分做好施工现场布局工作。

1.2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石。如果施工企业制定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则难以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管理措施的价值。在多数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安全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情况,由此导致很多施工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同时部分施工作业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同时也会降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鉴于此,施工方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和优化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1.3施工资质无效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比例高、施工作业周期长、流程复杂等特征,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人员整体流动性较强,部分施工人员甚至未经系统化的培训就上岗,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隐患。同时由于施工工期短,很多施工企业领导人放任未经过上岗培训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对建筑工程项目进度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管的运用

2.1健全施工质量监管系统

要想满足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要求,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注重对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完善与优化,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需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进行细化,并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身上,提高监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加大对分包单位施工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注重对质量安全监理机制的改进,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高监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监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此外,本案例工程十分注重对各施工环节的施工安全与质量监督,特别是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2.2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规范各方在建筑工程中的行为,还能够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在这一责任制的框架下,质量监督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了确保责任体系的建立,质量监督站应该明确各主体责任,确保其分工明确。其中,工程相关质量安全生产及管理制度需由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各专业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以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则由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执行则由工程的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负责。责任体系的建立需要明确的流程来支持。这包括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制定管理措施,确保责任目标的完成,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续签。这一流程的有效实施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质监站派往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小组要不定期检查和整改建设项目的基础工作,以确保各主体责任的履行情况。

2.3合理运用科技监督管理手段

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是新型监管机制的核心。大数据、网络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被融合应用,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和管理效率。这些手段能够迅速搜集、分析和传递信息,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新型监管机制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构建了更加高效、透明的监管体系。信用监管是其基础,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质量监督管理数据库建立之后,可对建筑工程项目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监管机构可以更科学、准确地进行监管。这不仅有助于问题的早期发现,还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决策依据。

高科技检测设备的应用是保障施工质量监管效率和准确率的关键。例如音视频和超声波等高科技设备能够有效检测结构和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符合标准要求,提高了监管的精度和有效性。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应用程序App的制作是另一创新举措。这些应用程序以模块化方式提供自我监管和信息交流功能,使监管更加便捷和互动化。此外,将建筑工程项目制作成3D模型有助于直观展示监督管理内容,并简化流程。通过虚拟模型,监管机构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工程进展和质量状况。科技化进程不仅提高了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还推动了监管的现代化。通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监管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挑战,提供更高质量的监管服务。

2.4提高工程施工的管控力度

通过对工地管理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在建筑企业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员工的工作素质。一是注重加强建筑工地技术队伍的专业素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计划,安排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专业人员参加岗位技术培训,根据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不同工作性质,制定出适合于从业人员的学习政策,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施工单位全体的专业水平对工程建设的要求感到满意。另一方面,重视工作道德修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制定出一套具有科学性的质量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检查,对表现优异的人,给予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增加员工的工资,并将员工的工资与工作业绩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对由于主观和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给予严惩,以儆效尤。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和施工风险。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管理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重点做好施工物料和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严控外界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建设产生的影响,稳步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琪.安全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21(20):49-51.

[2]严相金,杨淦方.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0(15):70-72.

[3]岳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科技风,2021(2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