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制度标准化建设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浅析国有企业制度标准化建设与实施

徐畅

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心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也存在相应的改变与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前,公有制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前身为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了雏形,而其自身领导方式与管理体制也成为了我国国营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源头。本文将论述自新中国成立前公有制企业制度建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成果,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揭示中国国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背景、原因及其发展,以及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管理

一、公有制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背景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使得新民主主义经济一经诞生就有其特殊性,即是一种多种成分并存且并向社会主义性质发展的公营经济,革命战争时期,各级民主政府为支援战争需要主张兴办公营企业。1927年创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就兴办了小型修械所。在随后的革命战争时期,出于战争与生活需要,革命根据地先后创办了小型兵工、织布、被服、造纸、制药等工厂。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先后创办了石油、农具、造纸等工厂,并动员军民,使政府、军队、学校等均建立了一批公营企业。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先后没收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收归国有,工商业也纷纷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政府在对重要工业收归国有加强控制的同时也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政策上采取减少赋税,多方辅助的措施促进其发展,为解放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随着公有制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起初由于企业的公营性质,企业的管理制度多为政府领导。在此期间,出现了报销制、营业制、制造费制、军工制等多种形式。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先后实行了“三人团”制度、“个人责任制”等,也是后来企业责任制的雏形。1943年,陕甘宁边区举办工厂联席会议,决定以厂长为主,建立工厂管理一元化领导制度。自此,厂长负责企业内部一切生产事宜,在一元化管理制度下,厂长需依靠党支部与工会帮助,切实解决工人实际需要,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使民主集中制体现在企业内部,也是后来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雏形。

二、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首先,改革企业内部旧有生产关系,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我国政府依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在保留原有生产机制内部的情况下,包管企业,实现了企业自上而下的生产关系变革。其次,改变企业内部不合理体制机制,建立生产责任制,统一生产产品的标准与操作流程。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规格标准,使企业生产变得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最后,推进国营企业内部民主改革深化。我国建立健全了工厂管理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加强了职工对于企业的管理与监督,改革了旧有企业中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

国家相继颁布了《工业十七条》,针对国有工业企业性质与任务、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工资奖励制度、经济核算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做出规定,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与相关工作内容,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更加精准化。健全了在党委领导下以厂长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及其各种责任制,加强了企业部门中的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重构了国营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自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新的改变。首先,针对我国国营企业管理过死,生产力低下,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国家提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在此政策下,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开始由封闭僵化模式转向灵活发展。其次,推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在健全责任制的过程之中,广大企业积极配合,将责任制嵌入到领导体制、人事劳动制度、企业组织结构等一系列机制中,解决了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工作无人负责现象。

三、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的现实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自诞生以来就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改变,广大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内完善管理制度,对外搞活经营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我国管理水平更是实现了全新的突破,并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为促进国营企业改革新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企业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后到二十世纪初,我国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改革政府和企业关系、发展并完善企业承包制,改革所有者与企业、企业产权以及企业内部关系,以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阶段,实现了从自下而上的“试错法”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转变。改革政策更加精准、完善,这正是依托于旧有实践基础,为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减少了“试错性”,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二)为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企业制度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重要部署。其中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管理制度是改革的重点,面对飞速发展的新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自建国初便一直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其对国有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间接促进了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下,国有企业制度体系不断发展。随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不断的纵向推进,其治理制度也得以全面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力量,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资国企大力深化制度改革,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上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以更正确、更完善、更优越的企业治理制度开创国企治理新局面,而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均离不开之前的实践成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之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借鉴之前的经验教训,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 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一体化融合的思考(下)[J]. 王雅.上海质量,2023(02)

[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策略[J]. 许晓晨.现代企业文化,2022(27)

[3] 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未来发展的研究[J]. 朱翔.商讯,2021(20)

[4] 企管制度与内控制度的异同及融合研究[J]. 刘熙熹.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6)

[5] 浅谈电力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如何有效执行[J]. 王骁.现代国企研究,2018(24)

[6] 关于企业管理制度借鉴应用法理的思考[J]. 张美厚.铁道经济研究,2019(04)

[7] 浅谈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性[J]. 栾晓梅;崔巍;燕红梅.中外企业家,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