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梁婷婷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摘要】 目的 研究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采血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比不同管理方式在采血安全中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分别较对照组高;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患者采血前应用根本问题分析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抽血信息管理;采血护理安全;门诊

门诊抽血处不仅是反映医院医疗技术与形象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专门负责收集和提交患者血液样本的关键科室。病患的数量较大、疾病种类之多是该科室的特性,这就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忽略或遗漏的现象,从而引起一连串的医疗争议。因此,无法确保做采血检查的病患安全,无法提高门诊采血部门的全体护理素质。相关研究已表明,完善信息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关键要素[1]。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采血门诊的检验前信息服务以及病患的满意度,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对126例患者的采血信息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管理法和常规管理,对比管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26例需要进行采血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行动方便,意识清楚,无重大疾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或对本次研究无法配合的患者。对比两组数据后,发现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这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管理方式,即由护理科的护士长负责对所有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护理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训练,同时对护理工作中的错误或瑕疵进行初步评估和改良。

实验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管理模式。

(1)设立一个专门小组以实施根本原因分析管理,该小组的责任是搜罗病房的相关信息,开展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包括对条码的理解、设备的维护及检查是否得当、相关器械是否定期消毒、以及全体职工的工作质量等。 (2)确定那些主要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识别独立的风险源。然后由团队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3)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工具,确认分析出的根本原因。 (4)找出的关键因素,制定对应的改进策略和计划。①提高医患之间的互动性,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段,利用专业知识和友好的服务态度去与患者沟通,以加强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②加强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规范窗口服务语言的文明,强调主动的、热情的、优质的三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全心全意保障患者的权益,保证抽血的质量和安全。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看病流程,根据患者的检查项目需求,适时地调配检查人员。④完善身份验证的管理系统,在新建档案之前,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核查信息操作,将特别的检验项目以书面形式通知医生,定期查看护理人员对《身份验证制度》和《核对制度》的了解程度,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正确无误。(5) 对改进成果的评价:基于对员工护理各项考核分数、信息准确度、患者对员工护理的投诉比例和护理满意度的考量,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评,并讨论其不足之处。此外,也应持续对潜在风险因素做出分析,并不断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比较;②比较两组信息正确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计量单位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利用统计学P值衡量和评估本次实验探究的结果数据以及论证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学术含金量。P<0.05表明实验验证出了一定值得信赖的研究结论,可后期进行进一步探究,以确定更具参考性的科学实验结论,进而指导临床。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情况

实验组护理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分别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操作技术

身份确认管理

身份识别制度

服务态度

护患沟通

就诊流程

实验组

96.21±3.01

95.68±3.01

96.35±2.05

95.63±3.65

94.57±3.23

95.61±2.32

对照组

82.01±3.36

81.41±2.62

82.20±3.54

79.58±1.36

78.52±2.04

82.56±3.01

t值

37.316

26.097

35.645

32.705

33.346

27.255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 比较两组信息正确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信息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投诉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两组信息正确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信息正确率

护理投诉率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63

63(100.00)

1(1.59)

61(96.83)

对照组

63

53(84.13)

8(12.70)

50(79.37)

x2

6.300

5.863

9.156

P值

0.012

0.015

0.002

3 讨论

因果关系分析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剖析问题源头,找出关键的解决策略,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在各种组织管理的领域内,它能帮助利益相关者及时定位组织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应对方法。严格贯彻“全面审视系统和流程”和“准确识别潜在的风险源”的护理精神,目标是提供给患者高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调查该医院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信息核对准确性低和对识别管理要求执行不严格,是采血室在进行预检信息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23]。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提升护患交流、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技巧、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和规范护理流程等干预后发现,这不仅能显示出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高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平,同时也展示解决和纠正问题的根本方法,这是提高门诊采血室采血质量以及患者个人信息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管理后护理的各个方面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在信息正确性上达到了100.00%,护理投诉的1例,占总投诉比例的1.59%。相反,对照组的信息正确性仅为84.13%,护理投诉8例,占总率的12.70%,从这可以看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达到96.8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37%。传统的管理方式由于其局限性,无法满足医院和患者对门诊采血室的期望和规章制度。根本原因分析的管理方法结合门诊采血室的实际情况,成功找出问题的核心,提供一种规范、系统、以人为本的服务,不但可以提高整个科室的工作质量,还可以实现零错误、零投诉,得到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使用根本原因分析管理法代替传统管理模式在门诊采血室的检验前信息管理中,能够提高科室整体的工作质量,降低患者采血期间出现的不良状况,这是一种具有高安全性和强实施性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红丽.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和控制感染率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4:189-190.

[2]刘雅清,黄招阳,卓珍珍,等.根本原因分析法结合思维导图在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9,26(1):159-162.

[3]丁惠.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3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