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杨枭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上海 宝山   200940

[摘要]目的:分析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方法:研究选取我院门急诊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40例。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包括患者的皮肤不适、出现肝毒性、消化系统不适以及泌尿系统不适,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每类有14例,22例,6例。结论在此次研究他汀类药物之中,辛伐他汀和其他种类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毒性较为明显。因此,在门急诊中的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做好药物的管理,并且注意他汀类药物的特殊性,注意不要出现用药意外。

关键词: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引言: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很多,在临床上也有很多的用途,在服用之后,大部分都可以改善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如果长期服用,还可以稳定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疾病。而且,根据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的起效速度快,耐受性好[1]。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很多,很多都是要联合用药才能发挥作用的,在应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联合用药的情况,尽管他汀类药物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会引起肌病、横纹肌溶解症、肾功能衰竭,此类反应为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此,当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的时候,需要结合病人的病情以及药物相互间的作用反应来选择。为了降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提升用药安全,必须对不同药物间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他汀与其它药物合用后的相互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总计收治的对象,是于门急诊2022年2月-2023年3月阶段出现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在29-80之间,平均年龄为(43.52±4.29)岁。所有病人以及家属对于试验知情,并且愿意参加。

入选标准:接受治疗的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和高胆固醇血症;脑梗,糖尿病,高血压。

排除标准:①危重病人;②患有精神病的人;病人对介入治疗不感兴趣。

1.2方法

对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包括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作用机理等。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进行情况等。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各系统及临床症状有:肌肉毒性,肝毒性,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引起这些副作用的联合用药有:降压药,降糖药,抗病毒药,以及抗凝药或贝特类的调脂药物。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分析

在44例病人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有:肌肉毒性,肝毒性,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以肌肉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最大共有16例,比例为15%。

2.2 引发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分析

此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35%(14/40)、辛伐他汀55.00%(22/40)、瑞舒伐他汀15%(6/40)。

2.3 引发不良反应的联用药物分析

此次研究的4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在这其中联合降压药使用的有13例,占比32.5%(13/40)、联合抗糖尿病药使用的有3例,占比7.5%(3/40)、联合抗病毒药使用的有4例,占比10%(4/40)、联合抗凝药使用的有8例,占比20%(8/40)、联合贝特类调脂药使用的有10例,占比25.00%(10/40)。其中联合降压药使用的占比例数最多。

3讨论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高,其短期效应显著,用药后可迅速改善疗效,然而,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会增加其毒副作用,影响疗效[2]。3-羟基-3-甲基戊二酞- Co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调脂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胆固醇合成酶的抑制,使血浆 LDL胆固醇和三酞甘油含量下降,并使 HDL胆固醇升高。由于应用不当,会导致组合药物的副作用增大。例如精神反应、肌肉毒性、肝毒性和消化系统反应等,其中以肌肉毒性最多,肝毒性次之,一旦出现这种副作用,患者的肝脏和肌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3]。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肝转氨酶和肌病。然而,他汀类药物的 ADR却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成的。因此,要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首先要了解它们的不良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很多,在药效上有较大的应用优势,比如它除了具有降脂的功效外,还有延缓心肌纤维化、抗炎、抗氧化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但在应用时要注意联用的一些细节,比如在联用时,若药物的用量不恰当,或配比不当,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导致副作用的药物有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等,这与药理学的分子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使用率是所有他汀类药物中最高的

[4-5]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具有很强的降脂功效,用于脑梗死、心血管疾病等,对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该类药物需要充分的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应用,同时要注意病人的病史,合理、科学的用药,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苏甦,高灵灵,马文瑶,等. 门诊潜在不适当用药对老年患者发生因心力衰竭急诊或住院事件的影响[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2,24(2):80-87.

[2] 庞洋,孙金钥,孟丹丹,等. 某院门急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评价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4):5-9.

[3] 苏甦,高灵灵,马文瑶,等. 基于北京市医保数据分析门诊潜在不适当用药现状及对骨折、跌倒和低血糖而住院或急诊的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81-87.

[4] 莫仁婵. 浅析我院门诊和急诊在为老年患者用药时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的情况[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7):91-92.

[5] 马津京,王彦青,张艳菊,等. 基于434221张处方数据探讨儿科常用中成药适应证审核及其规则的建立[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5):610-6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