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研究

吴菁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一病区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骨科术后如果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甚至发生血栓脱落,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本次研究则详细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情况。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护理方式

骨折术后患者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预后均是非常不利的,甚至还会引发肺栓塞,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医务人员做好预防及护理工作。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也加强了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措施的研究,旨在不断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

1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

患者实施骨科手术后,因为疼痛、长期卧床等多种原因,需要卧床休养,肢体缺乏运动,血液回流变慢,尤其是患侧肢体血液出现了涡流,引发了静脉血栓的形成。骨科手术本身就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同形式的创伤,这种创伤会不同程度的刺激到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促使其附着于血管损伤部位,加速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

有研究数据显示,骨科实施膝关节置换术、股骨骨折术后发生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分别高达61%和48%[2]。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在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方面可采用caprini 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根据评估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3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3.1基础预防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基础预防,如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识,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引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讲解,同时向患者讲解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以及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增强患者对疾病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并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在保证止血彻底的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避免过长,保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

3.2物理预防

还要注重物理预防,对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有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要重点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3.3药物预防

如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一般在术前12小时或者术后12~24小时给患者用药,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持续性用药,但是要严格控制两次给药之间的间隔,一般在5~10天之间。

4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4.1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引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如引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通过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结核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了解程度,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实施的护理措施等[3]

4.2心理护理

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征,对于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患者要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4.3皮肤护理

骨科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期在术后1~2天内,护理人员在术后1~2天要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定期对患者患肢的周径、患肢皮肤颜色、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患肢温度等进行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进一步明确患肢颜色潮红、发绀等情况,了解患者患肢的具体变化情况[4]还要定期对患者的小腿腓肠肌等组织进行叩诊,对肢体局部进行压痛试验。合理的选择穿刺部位,避免在下肢采集静脉血液,不得在下肢部位进行反复穿刺[5]

4.4疼痛护理

骨折术后疼痛不可避免,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切口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按时给患者换药,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或者转移患者注意力。适当的按摩患者双下肢肌肉,促进机体血液循环[6]

4.5康复护理

术后当天,协助患者适当的外展患肢,将幅度控制在25°左右,行患肢踝关节、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运动等,将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每天3~5次为宜[7]。术后第1天,将床头抬高30~60度,指导患者做一些比较有规律的踝关节背伸训练。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运动,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控制好运动强度,在直腿抬高训练中,将抬高高度与床面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维持5~10秒后放松。术后3~21天,指导患者坐起、站立以及训练的具体方式,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负重训练[8]

5结束语

总之,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相关工作人员为了能够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工作指导,要加强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相关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水平,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晓莹,杨小香.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327-328.

[2]胡伊群,朱爱华.康复健康教育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10):58-59.

[3]孙权,黄肖华,王广亮,等.活血补肾经验方预防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J].大众科技,2022,24(8):123-126.

[4] 陈伟,钟莉,熊智巍. 利伐沙班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5):511-515.

[5] 刘明强,郑健健,王新玮,等. 骨科康复训练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4):44.

[6] 郭倩茹. 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2,22(8):1308-1310.

[7] 李璇. 骨科康复训练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3):128-131.

[8] 张凌,成惠玲.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208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