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浅谈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

汪卫强

烟台市芝罘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建筑垃圾数量与日俱增,若不能对该类型垃圾妥善处理,将会对人类生活与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也会对人身体造成极大损害。文章主要在分析建筑垃圾定义和危害后,对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对策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循环利用

引言: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建筑垃圾增多也为其处理带来了极大难度,很多建筑垃圾只是以填埋或露天堆放等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会过多占用土地资源,同时也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虽然以往在处理建筑垃圾时也会使用到循环利用,但是固化、陈旧的处理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地区,且随着对环保要求提升,传统垃圾资源再利用方式也难以满足全新要求。因此,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和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深层探究。

一、建筑垃圾概述

(一)建筑垃圾定义

    建筑垃圾也被称为建筑废料,主要包含建筑物修缮、拆迁和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混凝土、砖石和渣土;同时也包括建筑施工环节,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关系而产生的渣土、淤泥和弃土等建筑废物。这些垃圾并非是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而是在使用材料期间形成的其他物质,所以为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达到理想施工效果,一定要对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加以重视。

(二)建筑垃圾危害

1、对环境的污染

    推进城市建设,若不能科学有效的处理各类建筑垃圾,除会浪费建筑材料与土地资源外,也会对城市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也会有额外的垃圾清理运送费以及土地征用费等其他建设费用出现。不仅如此,建筑垃圾中包含很多高分子聚合材料,这些材料中有各类重金属元素,如果不能对其科学处理,而是选择直接掩埋,在经过雨水冲刷和地下水渗透后必将会对地表水环境以及地下水资源形成污染,最重要的是,人和动物一旦饮用被污染水源或是从其他途径摄入也将会直接影响身体素质[1]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温度和雨水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很多有害物质便会分解扩散,且会散出难闻、有害气体。例如,某些建筑垃圾中带有大量硫酸根离子,如果该类垃圾长时间被放置在缺氧环境下,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将会变为硫化氢,散发恶臭气体,这种气体不仅会污染大气环境,更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焚烧也是以往处理建筑垃圾的一种常见方式,但焚烧期间建筑垃圾容易有致癌因子产生,若人类长时间吸收这种因子则会导致患癌几率增大。

3、垃圾堆放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现阶段很多未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会被直接送到露天区域,或随意填埋,不仅如此,在掩埋和堆放建筑垃圾时所选地址也十分随意,甚至更有个别施工单位为节省垃圾运输费会在未采取防护措施情况下选择就近堆放垃圾。若该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除会影响道路通畅外,也极易有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二、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对策

(一)源头入手控制垃圾

    从源头入手对建筑垃圾处理严格控制,对提升该类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都有超强促进作用。想要将这一解决方案优势充分发挥,首先建筑施工前期要做好设计建筑工程、筛选施工材料和加强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以免施工环节会有返工重建和建设质量差等问题出现,这对减少建筑施工垃圾十分有效;其次,尽量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绿色环保材料,重视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高建筑耐用等级,预防建筑短期内有重建、修缮等情况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建筑垃圾出现;最后,对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废弃边角等材料要合理应用,减少垃圾出现几率,这是降低建筑垃圾整体数量和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一个有效方式。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监督和约束有关人员正确处理建筑垃圾的一项高效策略,具体实践环节可对发达国家经验加以借鉴。首先,有针对性的完善和修订国家现有的政策法规,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立法体系,明确规定建筑垃圾的存放和处理方式,制定规范合理的处理标准[2]。其次,对于建筑垃圾也要制定相关申报审批制度,即垃圾产出限量制度和环境许可制度等,随着各项制度不断优化健全,才能更好的指导各城市与建筑企业处理、再利用建筑垃圾。最后,以设立国家专项基金的形式,鼓励更多企业和人投入到建筑垃圾处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事业中,从而使建筑垃圾处理能够在人才带动下迈入到全新阶段。

(三)加大建筑垃圾利用研究力度

     近几年,国家针对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投入了充足科研资金,目的是希望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和深入的研究该类型垃圾的有效治理与利用。鉴于此,科研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要对建筑垃圾分选和处理设备进行创新研发,同时也要探索更多垃圾减量化处理措施,在实现资源循环基础上做好绿色建材开发。不仅如此,科研人员更要对再生材料性能结构所带来的影响特别关注,通过研发和推广带有减耗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严格控制建筑垃圾产量。

(四)促进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

    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如何有效循环利用的问题,可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启示与经验进行借鉴,从而制定出与本国国情相符合的资源循环产业化发展道路。首先,可将建筑垃圾再生产推向市场,营造良好的垃圾利用环境,这一过程中要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持续完善的优势合理应用,充分调动垃圾处理单位的经营管理热情,从而吸引更多从事建筑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国内外投资者[3]。此外,政府部门针对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产业化发展也要加大帮扶力度,如,某些新建项目施工中要提倡和带头循环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支持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才能使群众对资源化产品使用提高信心。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处理和有关资源的循环利用皆属于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程,想要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就必须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率,这是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处理质量和资源利用,可从严控垃圾产量、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研究力度和促进产业化发展等几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由此推动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粼波.基于宏观环境分析法的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23,31(04):70-75.

[2]刘婷婷,张开兴,赵远方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合肥市建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7(01):76-82.

[3]刘晓磊.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研究进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3):88-90.

汪卫强,男,汉族,籍贯:上海江湾,生于:1970-06,工作单位:烟台市芝罘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单位省市:山东省烟台市,单位邮编:264000,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