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杨志华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一种重要的深度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它强调技工教育与工学结合的特色。在这一模式中,学徒们将在企业内部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徒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为了确保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教育质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必要的。首先,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徒的学习成果评估。通过考核学徒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可以评估学徒在企业学徒制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其次,这个评价体系还应该考量企业对学徒的实际工作表现。通过评估学徒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表现,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学徒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与要点

1.1判断矩阵的构建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使用判断矩阵,分析和比较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邀请了8名专家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判断标度的取值范围为1、3、5、7和9,分别表示重要程度基本保持一致、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和绝对重要。在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专家们逐一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打分。通过专家们的评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判断矩阵,其中包含了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比较结果。这个判断矩阵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关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制定培训计划和决策。除了对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构建培训条件、培训准备、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的判断矩阵。通过这些判断矩阵,我们可以评估和比较这些培训因素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决策和改进建议。

1.2层次单排序

在确定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时,我们可以使用和积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和确定同一层次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此外,还可以利用正规化处理来对判断矩阵列进行处理,然后进行行相加,并对向量进行正规化,从而获取特征向量。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判断矩阵,我们可以确定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系数,表示为WB。通过具体分析WB的数值,我们可以了解到培训效果(B6)在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最高,为38%。培训内容(B4)是权重占比第二的指标,权重占24%。按权重从大到小排序,我们可以确定培训准备(B2)权重占16%,排名第三;培训组织(B3)权重占10%,排名第四;培训条件(B1)权重占7%,排名第五;培训方式(B5)权重占5%,排名第六。综上所述,通过使用和积法和正规化处理,我们可以确定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根据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培训效果和培训内容是最重要的指标,而培训准备、培训组织、培训条件和培训方式也都对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学徒制教育的质量。

1.3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分析

在评价专家打分结果的可信程度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判断矩阵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来评估其是否满足一致性条件。具体而言,判断矩阵中的元素应满足"bij=bik/bjk"的条件,只有在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况下,判断矩阵才能形成完全一致性。为了判断一致性是否得到满足,可以使用检验系数CR来进行评估。检验系数CR等于一致性指标CI除以比例系数RI。当CR的值小于或等于0.1时,可以得出一致性得到满足的结论。比例系数RI与判断矩阵的维数n有相关性。不同维数下,RI的具体值也不同。例如,当判断矩阵的维数为1或2时,RI的值都为0;当维数为3时,RI为0.58;当维数为4时,RI为0.9;当维数为5时,RI为1.12;当维数为6时,RI为1.24;当维数为7时,RI为1.32;当维数为8时,RI为1.41;当维数为9时,RI为1.45。通过将一致性检验和比例系数RI结合起来,可以对专家打分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评价。一致性检验能够帮助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而比例系数RI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根据判断矩阵的维数来确定合理的一致性指标范围。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提高对专家打分结果的信任度,并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4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是一种将各个因素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序的方法。它通过将因素划分为多个层次,并在每个层次内对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终,通过将各个层次内的因素的权重进行综合,实现对整体因素的排序。在层次总排序中,我们通常按照因素的重要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这种排序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便于决策者进行优先级的确定。在背景这一层次的一级指标中,培训条件(B1)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进一步细分,培训条件(B1)包含四个三级指标,分别为企业条件(C11)、培训机构条件(C12)、学徒条件(C13)和组织与管理(C14)。在培训条件(B1)中,各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企业条件(C11)的Wc为0.24,Wi为0.02;培训机构条件(C12)的Wc为0.17,Wi为0.01;学徒条件(C13)的Wc为0.08,Wi为0.01;组织与管理(C14)的Wc为0.51,Wi为0.03。通过对这些权重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各个指标在整体培训条件中的重要性排序。为了确保层次总排序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一致性检验。通过进一步展开一致性检验,发现层次总排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代表了一个较为合理和可靠的排序结果。

2企业新型学徒制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构建与总体形成

培训条件在评估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下分为企业条件、培训机构条件、学徒条件和组织与管理四个三级指标。企业条件得分为2分,主要评价企业是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态以及是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机构条件得分为1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办学许可或相应的培训资质。学徒条件得分为1分,主要评价学徒与企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培养协议,并且持续时间是否在1年及以上。组织与管理得分为3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的组织机构结构是否合理,并且是否具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培训准备也是评估中的重要一环,其下分为备案材料、培训计划、师资配置、场地设施设备和学习资源五个三级指标。备案材料得分为1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上交的材料是否规范、完整且及时。培训计划得分为2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是否明确,培训内容是否合理,并且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师资配置得分为6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的教职工人数是否充足,并且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场地设施设备得分为4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是否拥有充足、全面的场地、设施、设备和配套实训材料。学习资源得分为3分,主要评价培训机构是否拥有合适的教材、学习资源和习题。

3结论

总之,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必要的。这个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量学徒的学习成果、实际工作表现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企业新型学徒制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学徒提供双赢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龚添妙,杨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特征、发展瓶颈及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1):34-39.

[2]鄢圣文.企业新型学徒制绩效评估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1(49):61-71.

[3]周哗,徐好好,张生花.承训机构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6):29-34.

[4]程舒通,徐从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研究[J].成人教育,2021(12):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