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卢卷春 王婷 梁茂菊

单位:泸州市人民医院 科室:血液透析室 邮编:6460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198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课题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护理风险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出现的风险事故要低于对照组出现的风险事故,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8%,高于对照组87.89%。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干预效果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通常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进行干预,虽然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征,但同时也伴随一定的治疗风险[1]。由于血液透析是存在一定特殊性,所有治疗环节均隐藏不同的安全隐患,若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均可能影响患者透析效果,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而强化透析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主要能够为患者生命提供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干预效果,以期能够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样本来自与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接诊的患者,从中筛选198例符合本课题标准者,其中男女比例104/94,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43岁,均值(52.19±2.17),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风险管理。

1.2 方法

1.2.1强化护理人员风险评估以及专业素质

①通过对透析室护理人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工作能力,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的掌握熟练度。②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处理,对透析室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以及改进,并且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的安排,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以及积极面对治疗的意愿。③提升护理人员的记录以及质量效率,按照相关的规范记录每天的出血量,保证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及完整性。④对在透析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以及知识问答等方式,强化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程度,对其进行专业的风险管理教育,培养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意外的发生。

1.2.2完整的护理管理

①完善透析室的护理评估风险机制,根据透析室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如患病严重的患者发生坠床等严重症状,医护人员应经常对其进行观察,密切关注患者透析过程中的反应,进行安全防范以及健康知识的讲座。②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时刻关注病情严重的患者,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同时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发现隐藏风险及诱发因素。组织医护人员针对护理风险进行模拟测试,提高医护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能力,保证医护人员在发生护理风险时能冷静、有秩序的对患者进行处理。

1.2.3创建良好的患护关系

为透析室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时,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最基本的礼貌用语,给予患者应有的尊重,并为患者讲解透析室相关管理规章,定期进行疾病知识宣传,为患者家属提供专业指导,避免风险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其中包含用药失误、坠床以及意外拔管等,统计总事故率;使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标准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统计学分析软件SOSS21.0对其进行了研究性的分析,分别以%、和(x±s )的形式来表示相应的计数信息以及相应的计量信息,采用 x2 以及 t 方式进行了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风险事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经过不同管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风险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8%,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89%,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风险概率及护理满意度

组别(n=99)

坠床

用错药物

意外拔管

总事故率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2(2.02)

1(1.01)

0(0.00)

3(3.03)

97(97.98)

对照组

4(4.04)

3(3.03)

2(2.02)

9(9.09)

87(87.89)

x2

3.19

7.686

P

0.07

0.005

3 讨论

    随生活及饮食习惯不断变化 ,据相关数据显示,临床肾衰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展,目前我国肾衰竭发生率以高达10%[2]。肾衰竭主要由肾病(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导致,肾小球过滤功能不全引发肾功能代谢紊乱是造成肾衰竭的关键因素,引发不可逆的肾功能损伤,进而使其功能出现障碍,以肾代谢紊乱、电解质失衡、代谢产物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3]。目前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血液透析,此干预手段透过对代谢杂质、有害物质的清除达到净化血液的效果,进而缓解肾衰竭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提升肾基础功能,延长生命周期

[4-6]

在干预治疗中,由于透析室及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护理过程中隐藏多种风险因素,若能够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系数,降低护理人员失误率[7]。本文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联合应用风险管理,对于血液透析护理的干预效果,发现观察组护理风险概率仅为3.03%,而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8%,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概率则达到9.09%,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87.89%[8]。主要因为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的培训后,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更加耐心及细心,在避免失误的前提下,整体改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梅,方萍,杨亮,等.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联合感控督导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路感染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7):1598-1602.

[2] 李敏,梁裕萍,梁燕萍.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9):129-130.

[3] 高玉梅,吴桃峰,林丽华,等. 风险评估工具在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分级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血液净化,2022,21(9):692-696.

[4] 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透析质控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6):1982-1986.

[5] 陶玲,许方方,武浩,等.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60-163.

[6] 潘学丽. 探究风险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过程中护理缺陷风险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168.

[7] 潘泽森,窦建洪,窦泽宁,等.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血液透析类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4):139-142.

[8] 杨萍,郭玲霞,李继明. 思维定式负效应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4):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