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融合

甘露

通辽市文化馆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群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不同民族世代相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继承、保存、吸纳、利用这些资源,才能真正促进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群众文化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众文化

前言: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不仅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对现代社会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中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有明显联系,所以在社会群众文化建设中,有关部门可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的关系,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1.1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群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它们扎根于群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工艺技艺、宗教信仰、节庆仪式等方面。人们通过代代相传的口述或传统技艺形式将这些文化元素传承下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民间曲艺、传统戏曲、民俗民风等都是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正是源于群众生活和文化实践的真实反映。

1.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群众文化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发展的文化形态,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表达和传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基础和支撑。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是群众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维护群众文化多样性、发展群众文化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保持和传承群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

2.群众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2.1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需要扩大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形式,包括民间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曲艺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出的内涵和价值都是在民间形成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其来源于群众生活,所以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群体,其内容和形式可以由群众来创作。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过去,也能够让人们认识现在和创造未来。所以,群众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发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文化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群众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群众文化的载体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人们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群众文化与其共同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时代特点来进行,既要重视对物质形态的保护,又要重视对非物质形态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精神面貌不断发展和进步。

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繁荣中价值发挥方式

3.1转变观念,创新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形势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人们对文化活动需求也发生变化,比如部分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压力,但也有部分人参与群众文化的目的是从中获取精神养料,使自己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时,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价值,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发展观念的转变,创新群众文化发展途径,以此满足新时期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例如,传统非物质文化发展中,受到信息传递限制,所以想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到大众眼前,让大众主动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与财力才可以完成的事情。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出现,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为此,在应用非物质文化发展推动群众文化繁荣时,也可以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创新发展。

3.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能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使广大群众有更多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扩大公共文化活动的范围,提供更多的文化准入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文化艺术教育和培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多元化的文化资源,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此外,还应注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和在线化发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档案和数据库,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例如,通过在线平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上展览、培训和交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

3.3促进非遗实业化发展,推动社会群众文化繁荣

非物质文化传承中,要跟随时代发展变化与需求,创新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扩大传承范围十分重要,这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也可以向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因此相关部门在借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群众文化繁荣时,应该主动打开思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世界各地,这样既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活动繁荣发展。例如,为让群众文化活动更为繁荣,有人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这样既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也可以直接让群众文化变得繁荣。比如,有的地区在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会按照国家要求先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包装,并在包装中与群众生活、文化活动等融合到一起,可以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群众文化繁荣中的价值。如广东地区每年都会开展与凉茶文化相关的商业会展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借助商业化活动开展,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将品凉茶、了解凉茶文化等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活动。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广东凉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逐渐走入到群众生活中,这对当地经济与文化等发展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组织和实施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放在首要地位,从而让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始终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伟.群文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江宁为例[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2,32(02):98-101.

[2]陈贝.关于赣南采茶戏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6):36-40.

[3]曹振华.从高密“四宝”的齐鲁文化底蕴考察历史传统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6):57-65+174.

[4]陈圣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文化属性,大力提升非遗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双重效能[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