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优化及监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优化及监管

张哲

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对工程造价成本管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过程造价管控是一种新型的成本控制模式,即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将成本控制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成本管控工作,不但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而且还能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全过程;造价控制

引言: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为提升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应严格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并结合全过程控制理念提出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优化监管的有效措施,旨在借助强有力工程造价管理,杜绝成本超支问题,以供参考。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筑行业因此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此环境中如何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实力,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市场形势的分析,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使其能够立足于建筑行业之中,促进建筑企业持续发展。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预测难度,国家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提出了诸多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与造价管理,以此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强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造价管控,减少建筑工程的成本投入,降低建筑企业的投资风险,切实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持续发展。

2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

2.1市场因素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监管工作的最明显特征为动态性特征,具体而言,工程造价极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例如,当建设物资市场需求量增高的情况下,供需关系相对紧张,原材料单价难免表现出上涨趋势,从而促使整个建设项目工程的成本造价增高。同时,当前我国的建设企业还面对着国外同行的竞争,实际竞争压力上升,对工程造价也提出更多要求。

2.2设计因素

一旦建设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发生变更,则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工期以及造价。例如,如果项目设计方案的合理程度偏低,且在工程建设中期显现出来,则不得不进行临时停工以及设计变更,原本完成建设的区域也可能需要返工修改,从而致使工期延长、项目造价增高。

2.3管理因素

如果选用的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不合理、落实力度不理想,则会直接导致工程整体造价水平的增大。例如,如果在项目建设中落实对造价的粗放式管理,或是未严格遵循前期设定的管理制度,则容易产生管理死角,并带来不必要的资源、资金浪费。

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优化监管的有效措施

3.1立项预算把握

在推行对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监管工作中,需要首先完成项目立项,此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工程项目的现实情况与建设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深入分析工程立项的可操作性,同时对相应工程的投资额度做出确定,生成完整程度更高且内容参考价值更大的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中所做出的任意一项决定,均会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预算监管工作成效以及相应项目投入实际使用后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出于对维护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监管工作质量的考量,应当在项目立项阶段引入项目法人制度,并对在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展开的资金使用情况监管责任、债务追偿责任落实明确划分,保证所有监管责任均落实至个人,以此规避责任推诿、监管死角等问题的出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是必要情况下,还应当联合辅助机构展开造价全程监管,包括第三方专业机构、国家职能机构等等,以此保证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监管工作的展开效率与现实成效达到理想水平。

3.2设计预算监控

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能够直接决定资金预算使用情况,继而有效管理工程造价。对于整个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所产生的费用支出相对较少,但设计阶段能够直接决定建设项目的整体造价情况。在全过程控制理论指导下,为优化与监管工程造价,必须重视设计阶段的预算监控。要求设计方按照造价标准进行设计,并于设计结束后预估工程造价情况,重新审视技术指导及投资情况。

3.3招投标监管

招投标阶段是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良好机会,在招投标期间,建设单位应全面核查投标单位的施工资格及诚信数据,掌握投标单位相关信息,以此更便于招投标阶段的预算控制。为强化工程造价优化监管效果,必须杜绝暗箱操作,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可采用一定措施降低招投标阶段中主观因素。例如:在招投标之间,明确评标依据,并按照评标因素重要程度划分权重,对各投标单位进行评分,将评标依据转化为直观数字,以此降低直观因素对招投标过程的影响。评标过程应始终保持严肃状态,公平公正,同时,为避免出现项目付款矛盾,应重视招投标书面材料的严谨性,所有书面材料均需有专人负责审查,确保建设项目立项标底切实符合建设单位造价要求[1]。竞标单位同样需重视投标书审查工作,对于标准模糊、理解困难的条例进行标注,及时将建设单位沟通,签订合同前必须对相关条例达成一致,合同内语言需专业且易懂,防止双方因文字歧义而产生误解,继而针对造价成本问题产生纠纷。

3.4施工动态管控

施工阶段是优化与监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关键时期,在全过程控制理念下,需将造价管理与预算执行控制落实在施工作业中。施工阶段作为工程造价监管优化最为复杂困难的时期,易出现各类干扰情况对造价成本产生影响,此时建设项目大量预算份额投入施工活动,为监管造价情况,要求各施工作业使用预算资金时,需向造价监管人员提供预算使用信息,对建设施工产生一定约束,继而有效控制资金使用行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优化监管应采用动态管理手段,立足于实际做好造价监管。第一,在正式施工前分析建设项目的技术优势与效益要求,明确项目所有条件,编制行之有效的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第二,对地理环境变迁、材料价格变动等常见造价波动因素进行预估分析,并做好应急处理,当施工期间出现上述情况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应对,降低外部因素对建设项目的干扰。在此期间应做好资金监控,避免因应对外部因素而出现额外资金损耗,同时,若因意外状况出现造价调整的情况,应以实际为依据编制相关报告,并将报告传送给建设投资方。第三,定期检查施工材料储备质量及数据,若发现存量不足应及时采购,避免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延误工期,造成额外成本。

3.5竣工结算控制

在竣工结算阶段,需以合同为依据检查整个工程施工情况,待竣工质量检查达标后,建设投资单位需将相关款项付给承包单位,且付款期间需做好结算审核,为后续造价预算核定提供依据。在审核期间,需整理所有建设单位资料,计算工程量,避免出现工程款错误情况,同时需审查工程套用定额执行情况,罗列所有工程量,检查定额与实际费用,全方位检查项目造价情况,此外,需审核建设项目收支是否符合要求,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完成建设。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开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重视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重视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开展适宜的预算,保障施工的合理性,重视编制工作,建设工程施工的损伤与风险降到最小,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提升建设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郭红珍.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原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1(3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