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均等化贡献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法的财力差距测度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4

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均等化贡献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法的财力差距测度视角

刘正君

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财政局

摘要:本文在《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接续深入研究,并按照基尼系数的可分解性,将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按照贡献值、贡献率和相对集中系数进行分解,得出各分项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度。根据综合分析的结论,进一步细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议,进而为缩小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关键词:转移支付制度;基尼系数分解;财力均等化;政策建议

湘西州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诸多属性为一体,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总面积15489平方公里,辖7县1市,共30乡75镇。2021年末全州户籍人口29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80.12%。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地方财政能力较弱,地方财力缺口较大,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转移支付资金成为湘西州地区财力的重要来源,对地区财力、收支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影响深远。

一、基尼系数分解法

按照基尼系数的可分解性,将基尼系数按照收入的不同来源进一步分解,计算出各分项收入来源差异对人均财力差异的贡献大小。运用姚树洁(1999)提出的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分解的一种新的简洁方法。基尼系数贡献率(GXLf)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XLm表示第m项收入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率;Wm表示第m项收入在县级总收入中的比重;Cm表示第m项收入来源的集中率;G表示各项收入来源之和的总基尼系数。

   

其中:Pi表示i县人口在县级总人口中的比重;Qmi表示第m项收入从第1个县累积到第i个县收入合计数在县级m项全部收入中的比重;wmi表示第i个县的第m项收入在县级m项全部收入中的比重;Tmi表示第i个县第m项收入的人均值;Fm表示第m项收入的人均值。

二、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贡献分析

(一)总量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从贡献值来看,2010-2021年转移支付的贡献值为正,总体较为平稳,在0.0535-0.0782之间;2010-2021年县级自有财力的贡献值为正,总体呈下降趋势,从0.0466下降到0.0316。这说明县级地方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共同提高了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的非均等化程度。

从贡献率来看,2010-2021年转移支付对财力差距的贡献率总体呈提升态势,从53.69%上升到63.12%;2010-2021年县级自有财力的贡献率比转移支付的贡献率小,总体呈下降态势,从46.31%下降到36.88%。这说明县级地方收入、转移支付收入都是拉大湘西州县级政府间可支配财力的因素。

从相对集中系数来看,2010-2021年转移支付的相对集中系数均小于1,在0.643-0.843之间,从0.643迂回波动至0.778;2010-2021年县级自有财力的相对集中系数均大于1,远大于转移支付的相对集中系数,在1.778-2.803之间,从2.803持续波动到1.957。这说明县级地方收入提高了湘西州县级政府间可支配财力的非均等化程度,转移支付收入降低了县级政府间可支配财力的非均等化程度。

表1     2010-2021年湘西州县级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年 份

本级收入

转移支付收入

集中率

比重

贡献值

贡献率

相对集中系数

集中率

比重

贡献值

贡献率

相对集中系数

2010年

0.2823

16.52%

0.0466

46.31%

2.803

0.0648

83.48%

0.0541

53.69%

0.643

2011年

0.2517

17.66%

0.0445

43.77%

2.478

0.0694

82.34%

0.0571

56.23%

0.683

2012年

0.2403

16.88%

0.0406

39.79%

2.357

0.0738

83.12%

0.0614

60.21%

0.724

2013年

0.2594

16.85%

0.0437

40.20%

2.385

0.0782

83.15%

0.0650

59.80%

0.719

2014年

0.2459

16.21%

0.0399

33.77%

2.083

0.0933

83.79%

0.0782

66.23%

0.790

2015年

0.2492

16.38%

0.0408

41.37%

2.526

0.0692

83.62%

0.0578

58.63%

0.701

2016年

0.2357

17.73%

0.0418

43.85%

2.473

0.0650

82.27%

0.0535

56.15%

0.683

2017年

0.2443

17.91%

0.0438

42.60%

2.378

0.0718

82.09%

0.0590

57.40%

0.699

2018年

0.1533

16.76%

0.0257

29.80%

1.778

0.0727

83.24%

0.0605

70.20%

0.843

2019年

0.1572

16.15%

0.0254

30.09%

1.863

0.0703

83.85%

0.0590

69.91%

0.834

2020年

0.1893

15.23%

0.0288

32.30%

2.120

0.0713

84.77%

0.0604

67.70%

0.799

2021年

0.1676

18.85%

0.0316

36.88%

1.957

0.0666

81.15%

0.0541

63.12%

0.778

综合分析可知,湘西州县级政府间的财力差距,主要是县级政府间自有财力的差距过大所致。通过转移支付来实现县级政府间财力均等化并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虽然从理论上讲能够缩减财力差距,但在实际中主要还是靠财力初次分配的均衡性,才是解决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非均衡的重要途径。

(二)分项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1、一般性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从贡献值来看,2010-2021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贡献值均为正,总体呈提高趋势,从0.0097提高到0.0390,这说明拉大了县级财力差距,并在加大可支配财力的非均等化程度。

从贡献率来看,2010-2021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对财力差距的贡献率均大于0,总体呈提升态势,从9.62%提升到45.55%,其中近3年均在41%以上,这说明是拉大县级财力差距的主要因素。

从相对集中系数来看,2010-2021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相对集中系数均小于1,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从0.254提升到0.650,这说明降低了县级财力非均等化程度,但降低的程度在持续减弱。

从结构比重来看,2010-2021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大幅提高,从37.94%提高到70.08%,提高32.04个百分点,这是《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71号)明确“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的结果。自2019年起湘西州达到了这一比重要求,但含了大量的专项性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及均衡性转移支付比重较低(2010年16.02%、2021年18.62%),这说明分配方式的不合理,在拉大县级财力差距因素方面,导致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十二五期间的次要因素,转变为十三五期间甚至至今的主要因素。

表2 2010-2021年湘西州县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年 份

集中率

比重

贡献值

贡献率

相对集中系数

2010年

0.0255

37.94%

0.0097

9.62%

0.254

2011年

0.0263

39.07%

0.0103

10.11%

0.259

2012年

0.0358

41.87%

0.0150

14.71%

0.351

2013年

0.0389

41.52%

0.0162

14.86%

0.358

2014年

0.0501

39.33%

0.0197

16.69%

0.424

2015年

0.0351

41.37%

0.0145

14.70%

0.355

2016年

0.0452

46.00%

0.0208

21.81%

0.474

2017年

0.0539

47.98%

0.0258

25.16%

0.524

2018年

0.0592

52.62%

0.0312

36.14%

0.687

2019年

0.0519

68.09%

0.0354

41.92%

0.616

2020年

0.0545

71.75%

0.0391

43.79%

0.610

2021年

0.0557

70.08%

0.0390

45.55%

0.650

2、专项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从贡献值来看,2010-2021年专项转移支付的贡献值均为正,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0.0355下降到0.0121,这说明拉大了县级财力差距,并在持续缩减非均等化程度。

从贡献率来看,2010-2021年专项转移支付对财力差距的贡献率均大于0,总体呈下降态势,从2010年的35.26%下降到2021年的14.12%,这说明是拉大县级财力差距的次要因素。

从相对集中系数来看,2010-2021年专项转移支付的相对集中系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在0.836-1.850之间,其中2010年、2016年和2017年的值小于1且接近1,说明这3年降低了可支配财力的非均等化程度;其他年份的值均大于1,这说明加剧了可支配财力的非均等化程度。

从结构比重来看,2010-2021年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快速下降,从42.18%下降到9.27%,降了32.91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央调整转移支付结构的力度较大,包括省级将大量的专项性质的资金归集到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在拉大县级财力差距因素方面,替代了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具有的效果,导致专项转移支付由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因素,转变为十三五期间甚至至今的次要因素。

表3  2010-2021年湘西州县级专项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年 份

集中率

比重

贡献值

贡献率

相对集中系数

2010年

0.0842

42.18%

0.0355

35.26%

0.836

2011年

0.1033

40.81%

0.0421

41.48%

1.017

2012年

0.1079

39.15%

0.0423

41.45%

1.059

2013年

0.1133

39.78%

0.0451

41.47%

1.042

2014年

0.1302

42.85%

0.0558

47.24%

1.103

2015年

0.0998

40.90%

0.0408

41.40%

1.012

2016年

0.0860

34.34%

0.0295

30.99%

0.902

2017年

0.0918

32.11%

0.0295

28.69%

0.893

2018年

0.0912

28.76%

0.0262

30.41%

1.057

2019年

0.1494

14.08%

0.0210

24.95%

1.772

2020年

0.1652

11.41%

0.0188

21.11%

1.850

2021年

0.1305

9.27%

0.0121

14.12%

1.524

3、税收返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从贡献值来看,2010-2021年税收返还的贡献值均为正,总体呈下降趋势,从0.0089下降到0.0030,说明拉大了县级财力差距,并在缩减非均等化程度。

从贡献率来看,2010-2021年税收返还对财力差距的贡献率均大于0,总体呈下降态势,从8.81%下降到3.45%,这说明是拉大县级财力差距的因素。

从相对集中系数来看,2010-2021年税收返还的相对集中系数均大于1,在1.424-2.620之间,这12年来除2010年2.620外,其他年份均小于2且接近2,这说明提高了县级财力非均等化程度,提高的程度在增强。

税收返还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中央为确保地方政府既得利益,在不考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差异因素下的一种分配方式,不具备均等化特征,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税收返还规模越大。湘西州是经济落后地区,税收返还规模小且占比低,从2010年的3.36%下降到2021年的1.80%,这说明会拉大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差距,但因规模小占比低其影响作用在不断削弱。

表4  2010-2021年湘西州县级税收返还对财力均等化的贡献度

年 份

集中率

比重

贡献值

贡献率

相对集中系数

2010年

0.2638

3.36%

0.0089

8.81%

2.620

2011年

0.1916

2.46%

0.0047

4.64%

1.886

2012年

0.1957

2.10%

0.0041

4.04%

1.920

2013年

0.2052

1.84%

0.0038

3.48%

1.887

2014年

0.1682

1.61%

0.0027

2.29%

1.424

2015年

0.1858

1.35%

0.0025

2.53%

1.883

2016年

0.1656

1.93%

0.0032

3.35%

1.738

2017年

0.1832

2.00%

0.0037

3.56%

1.783

2018年

0.1687

1.87%

0.0031

3.65%

1.957

2019年

0.1524

1.68%

0.0026

3.03%

1.806

2020年

0.1555

1.61%

0.0025

2.80%

1.742

2021年

0.1643

1.80%

0.0030

3.45%

1.918

综合分析可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对县级财力差距的贡献率都大于0,说明这3项都在拉大湘西州县级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差距贡献率持续攀升,专项转移支付的贡献率在持续下降,并在拉大县级财力差距因素方面,替代了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具有的效果。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转移支付分配方式。转移支付是湘西州财力的重要来源,对地方财政努力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激励因素,完善财政努力评估指标和方法体系,开展有效评估,应用科学的评估模型和软件等,测算出地方政府真实而客观的财力缺口,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避免“人”的主观因素,同时适当提高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的转移支付系数。专项转移支付分配要以因素法为主,但除国家和省级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外,要因地制宜加大对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在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民生领域等项目上的扶持力度,全面免除地方配套资金。完善省对所辖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力要优先在这些特殊地区实施二次分配,在增加转移支付规模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同时,继续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减轻这些特殊地区的负担,完善收入划分下沉财力,帮助消化财政赤字,清偿存量债务,缓解财政压力,助力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高质量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地区可支配财力,确保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加均衡。

(二)接续增加转移支付规模。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均等化效果显著,在推动经济发展,缓解支出压力,解决县级财力困难,筑牢兜实“三保”底线和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等发挥出积极作用。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完善和创新转移支付规模的稳定增长机制,特别是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和规模稳定增长机制,要持续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占比达到40%,主要通过接续调整财政事权,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完善收入划分下沉财力,加大湘西州地区财力支持,扩大转移支付规模,均衡县级政府间财力,缩小与非民族地区财力差距,为湘西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力保障。

(三)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转移支付结构是影响地区间财力差距的重要因素,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会影响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均等化效果。一般性转移支付是缩小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差距的重要因素,财力均等化作用最大。要建立和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的稳定增长机制,将更多的财力用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调整整合一般性转移支付结构,将专项性质的对财力均等化效果低的归并到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是扩大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差距的重要因素,财力非均等化作用大。要建立健全税收返还规模的逐步取消机制,对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倾斜,将取消的部分全部归并到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缩小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差距的重要因素,财力均等化作用持续消减。要继续优化调整合并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以及委托基层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根据补助的性质和目的重新分类,对地方配套资金,按照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的实际财力状况,给予全部免除,由中央或省级全额负责配套,为湘西州地区缓解财政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县级间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横向转移支付主要解决横向财政失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横向转移支付要遵循发达富裕地区对落后贫困地区的帮扶援助原则,当前“兄弟互助式”的对口支援具有极强的区域平衡发展功效。要加快将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机制,转化为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中央与省、省与省、省内地级与县之间等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从而构建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新体系。这既能起到均衡地区财力,又能减轻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压力。发达富裕地区在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转移的同时,财政支持上要严格按照因素法,进行基本财力均等化、生态补偿、区域共同开发和民族团结等横向财政资金转移,激发这些地区发展潜力,助力湘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增强地方“造血”功能,缩小湘西州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地区间自有财力不均等问题,进而实现县级政府间财力横向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完善转移支付监管机制。监管的本质是对权力的约束和控制,独立而权威的监管机构是保障转移支付资金提质增效的基础。转移支付的预算软约束,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无度,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务规模扩大,甚至产生腐败等系列问题。加强转移支付的监督是关键,全力推进转移支付资金在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区的加力提效,要整合监管资源,将人大监督、监察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资源有机整合,构建转移支付资金全方位监督体系,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机制,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安全。特别是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方面,接续完善专项资金监管系统、专项资金公开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完善监督问责制度,强化监管刚性、加强责任追究、发挥利剑作用,特别要加大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关键少数”特殊权力监督机制,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全面梳理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实现廉政风险与业务风险同步防范,确保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合规,保证转移支付在湘西州地区提质增效,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正君.关于民族地区区域财政收支差异的思考——基于湖南省湘西州和湖北省恩施州一般公共预算视角[J].财经纵横(季刊),2022(03):20-24.

[2]刘正君.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基尼系数法的财力差距测度视角[J].中国经济评论,2023(07):107-108.

[3]伍文中,侍晓雅.从对口支援到中国特色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刘正君,男,湖南省保靖县人,保靖县财政局工作,主要从事财经、数论和不等式领域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