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船水上两阶段吊装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起重船水上两阶段吊装技术

贾海龙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2

摘要:本文详述350~450t起重船水上两阶段吊装技术

关键词:起重船;水上;两阶段;吊装;技术

1 工程概况

广州城市快捷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沉管隧道全长630m,分6个管节,管节最大长度106m、宽度31.3m,尺寸较大,且处于繁华闹市,受施工场地和工期影响,需利用广船既有船坞分“三批次两阶段”预制,第一阶段在船坞内完成底板、侧墙及部分中隔墙、部分顶板,之后通过珠江浮运至广船既有码头浮态浇筑剩余混凝土。为了确保分层及浮态浇筑条件下的沉管制作质量,在沉管正式制作之前,进行足尺模型试验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预演。

工程所在位置示意图

工程所在位置为原广船船坞坞口,紧邻既有500T码头吊。吊装区域距离主航道距离120m,不影响主航道通航安全。船坞坞口前沿水域的水深最小值为4m+,可满足吊装作业。

采用350t “粤东莞工0638”起重船将第一阶段浇筑的重量145.96吨试件吊至趸船,在趸船上绑扎钢筋、浇筑砼、待强度满足要求后,采用450t“粤东莞起重1号”起重船将第二阶段244.71t模型试件吊至船坞旁试验区,通过试验参数总结用于正式工程,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2 技术参数

2.1

总长42m,型宽12m,型深2.6m,设计吃水1.0m,空载吃水0.7m,载重量150T,满载排水量467T,结构形式为横骨架式。

趸船甲板平面尺寸为42x12m,船上试验构件尺寸为11x9m。试验构件净重为244.71吨,基础尺寸为1.2x1.2m,基底荷载为404.21kN/m2,甲板承受的荷载为150kN/m2

2.2 吊物

第一阶段:船坞浇筑框架结构内管节(预制混凝土)重量145.96T,有4个吊点,组件长×宽×高为11×9×2.4m,结构形式为预制混凝土。

第一阶段缩尺模型立面图(单位:m)

第二阶段:趸船全面完成模型试件重量为244.71T,有4个吊点,组件长×宽×高为11×9×2.4m,结构形式为预制混凝土。

第二阶段缩尺模型平面图(单位:m)

2.3起重设备

(1)350吨“粤东莞工0638”起重船

总长61.56m,型宽24.32m,型深4.2m,设计吃水2.35m,空载吃水约1.85m,满载排水量3140T,结构形式为纵骨架式。

(2)450吨“粤东莞起重1号”起重船

总长55.45m,船宽21m,型深3.9m,设计吃水2.5m,空载吃水约1.41m,满载排水量2284T,结构形式为纵横混合骨架式。

2.4 吊具

2.4.1吊耳

顺受力方向吊耳孔径至板边距离R-d=200-100=100mm,板厚t=90mm。

2.4.2 吊索钢丝绳

型号:64 8×36WS 1960 A GB/T 34198-2017;直径:64mm;数量:4根。

2.4.3卸扣

型号:GB/T 25854-6-DX100;数量:4个

3 工艺流程

3.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试件吊装工艺流程图

3.2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试件吊装工艺流程图

4 施工方法

4.1 吊装准备工作

4.1.1 熟悉吊装作业环境

吊装作业前,必须指定作业监护人,监护人必须熟悉吊装作业现场环境及重要物料管线、设备,清除工作区域内的障碍物,并在警戒区域及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

4.1.2技术准备

作业内容→确定作业人员→资质审核→熟悉、交底作业方案→机具选择→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吊具场地布置→现场防护与应急措施→安全技术交底与安全教育→机具、场地及人员状态检查→准备完毕。

4.1.3吊装操作要求

(1)吊装前检查:在吊装前检查浮吊设备、吊具和钢丝绳等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2)吊装计划:严格按照既定的吊装位置、高度、路径等信息,并进行合理设计和评估。

(3)吊装控制:操作人员需密切观察吊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吊装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吊装的平稳进行。起重船以不大于10m/min的速度移动,确保移动过程不产生明显的加速度,影响起重船起吊能力。

4.2第一阶段试件145.96T吊装

(1)由拖船牵引和坞门一侧固定桩临时固定趸船,等待下一步起重船起吊第一期浇筑试件。

(2)350T起重船采用双钩固定跨杆吊,吊臂设定为55度,朝向坞内向西方向,此时吊点距船首为25m,最大起吊重量为200T。吊起试件后,垂直向上提升50m,此时吊件最低点距水面为11.4m,距坞门栏杆附件为7m(按一天内最低潮位计算),确保吊件安全吊离坞内。

(3)350T起重船以不大于10m/min的移动速度往东移30m,再往北移9m,等待趸船移回原系泊位,此时吊件最低点高于拖船最高点2.07m,确保吊件不与拖船碰撞。

(4)起重船移开后,由拖船牵引趸船往南边移动34m,趸船再次系固于坞门两侧固定桩。

(5)起重船将吊起的试件调整至趸船预定放置点后,垂直向下下降9.78米达预定位置,此时工作船吃水由0.677m增加至0.979m。

4.3 第二期试件244.71T吊装

(1)450T吊机船采用双钩固定跨杆吊,吊机船吊臂设定为65度,朝向工作船向西方向,此时吊点距船首为22.4m,最大起吊重量为300T,大于试件重量。吊起试件后,垂直向上提升10m,工作船吃水由1.18m减少至0.677m,此时吊件最低点距水面为11.4m,距堤岸栏杆附件为6.93m(按一天内最低潮位计算),确保吊件可安全吊至坞口北边基岸试验区;吊件最低点高于拖船最高点2.07m确保吊件不与拖船碰撞。

(2)待起重船起吊成型试验试件后,由拖船牵引趸船往北移出施工现场。

(3)趸船移走后,起重船以不大于10m/min的移动速度往北移26m,再往西移23m,将吊起的试件调整至坞口北边基岸试验区预定放置点后,垂直向下下降8m达预定位置。

5 结语

有限作业空间、紧邻500T码头吊下方,经过多次起重设备比选、吊具的受力状况验算、吊装工艺不断优化、方案专家论证和专业吊装队伍作业,严格按照起重船水上两阶段吊装技术,最终安全高效完成吊装作业,对类似项目狭小空间水上吊装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