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背景下的下沉空间尺度及空间布局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城市设计背景下的下沉空间尺度及空间布局研究

从翠杰

(周口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下沉空间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连接着地上地下交通,改善地下空间的环境,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紧密结合,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对下沉空间的D/H值、空间视域、临街界面等基本尺度要素进行控制,从下沉空间的类型、空间组合布局以及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等入手,研究下沉空间不同尺度与不同组合带来的空间感受。

关键词:城市发展,下沉空间,空间尺度

1.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商业及办公园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先后规划并落地,土地的空间价值也随之增长,城市的公共空间逐渐向立体化延伸扩展,给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利用空间,很好的改善了地下建筑环境,同时提升周边建筑的用地价值。但受到视线、光线及通风等条件的影响,不适宜的下沉空间尺度会给人压抑感,影响心情愉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怎样处理空间尺度,提升人群感受,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2.下沉庭院类型

下沉空间在地块中的不同位置对建筑空间带来的影响不同,根据下沉空间的位置,大致可将下沉空间分为三种情况(见图1):

a)中心庭院下沉空间

由建筑组团及街坊内部道路围合而成,空间尺度较大,视野开阔,聚集性较强,开放度高,与四周联通性较强,可快速将人流引导至此,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展示性较强,吸引人群驻留。

b)组团庭院下沉空间

由建筑单体围合而成,主要服务于组团建筑,与组团建筑功能相近,与周边连通性减弱,具有半开放半私密的特点,一般会有多个组团庭院下沉空间联通,形成节点空间。

c)街角/街旁下沉空间

由建筑与外围道路围合而成,一般位于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可快速引导地面人流进入下沉空间,连接对外交通。另一方面,街角下沉空间的绿化景观在提升城市立体化街景的同时也为人群提供了休息的空间。

E:\从\图片1.png

图1 下沉庭院类型

3.下沉空间尺度控制要素

3.1类比街道空间尺度

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人对周边空间的感受,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提出,街道宽高比(D/H)=1为临界点,当D/H<1时,随着数值的减小会产生临近感。当D/H>1时,随着数值的增加会逐渐产生远离感,超过2时则会产生开阔感。在不同街道宽高比条件下,人的视觉及心理感受不同,街道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见图2)。

类比街道尺度的研究,我们可以用空间的宽高比来判定人在下沉空间的感受,在设计中处理好下沉空间底面与周边围合界面深度的比例关系。

E:\资料收集\1-慢行空间\2-街道宽高比\街道宽高比.jpg

图2 街道高宽比

3.2空间视域

下沉空间的相对深度为下沉深度加上建筑高度,下沉空间周边建筑及场地形态多变时会产生多次D/H值,单一的D/H值不能完全反应空间状态,此时可以从人的视线分析,按照人在下沉空间边界点的可视角度来进行衡量。正常人的视力,明视距离为25厘米,30米以内可看清人的五官,大于100米能看清轮廓,大于500米只能看清模糊的形象。

以下沉空间深度6米,建筑高度24米为例,当人的视角小于18度时,下沉空间大于100米,此时只能看清建筑的轮廓,当人的视角在18到27度之间时,下沉空间尺度在60-90米,空间为完全开放的状态,能够看清建筑全貌,当视角在27到45度之间时,下沉空间尺度在30-60米,空间尺度较为适宜,既能观察建筑的整体,又能观察建筑细部,所以为保证最佳空间视域及空间围合感,下沉空间在设计时可选取18~45度的视角(见图3,表1)。

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2-空间视域\空间视域-下沉空间.jpg   E:\资料收集\图片1.png

图3 下沉空间边界点可视角度                    表1 下沉空间视角分析

4.下沉空间尺度案例分析

依据下沉空间的类型、位置以及空间结构,本节选取比较典型的三个优秀案例,从空间尺度要素进行分析(见图4),然后分析归纳通用的设计原则及手法。

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5-下沉空间案例分析\上海陆家嘴中心.jpg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5-下沉空间案例分析\虹桥天地.jpg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5-下沉空间案例分析\上海中环协信广场.jpg

(a)                          (b)                   (c)

图4   a上海陆家嘴中心   b上海虹桥天地购物中心  c上海中环协信广场

上海虹桥天地购物中心有两处下沉空间,一处在购物中心北区,多栋独立的商铺与酒店形成四面围合的中心庭院,另一处在购物中心南区入口处的街角,两处下沉空间被中央的绿地及道路割裂,下沉空间面积约2000-4000平方米。

上海中环协信广场下沉空间位于建筑围合的内部,与建筑趋势相协调,北部端头为一个较大尺度的中心庭院下沉空间,由北向南多个小庭院贯穿整个场地,形成线性连续空间,下沉空间面积约480-2800平方米。

上海陆家嘴中心采用中心庭院下沉空间布局,下沉空间位于建筑围合的绿地广场内,向外联接四周建筑,下沉空间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

案例小结

三个案例表明,下沉空间一般由多种类型组合而成,上海虹桥天地购物中心采用中心庭院下沉和街角下沉的组合空间布局,上海中环协信广场采用中心庭院下沉和组团庭院的组合布局,组合布局的方式使得下沉空间尺度多样,同时得出结论,中心庭院下沉空间尺度一般大于1200平方米;组团庭院下沉空间尺度一般在600-1200平方米;建筑入口下沉空间尺度一般在100-300平方米。

5下沉空间临街界面

下沉空间一般以商业为依托存在,结合景观、小品以及商业外摆等提升商业环境的体验感,商铺主要布局在下沉空间与建筑相邻的侧面,形成临街界面,在相同的下沉空间面积下,与建筑相邻的界面越多,临街界面越长,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也就越高。

为验证假设,选取一个300*300的地块,内含10000平方米的下沉空间,在相同下沉空间面积且尺度适宜情况下,采用三种不同的下沉空间布局方式,比较所产生的临街界面长度(见图5)。

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3-下沉空间布局方式\布局方式1.jpg  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3-下沉空间布局方式\布局方式2.jpg  E:\资料收集\2-下沉空间\3-下沉空间布局方式\布局方式3.jpg

(a)                          (b)                   (c)

图5   a布局方式1  b布局方式2  c布局方式3

a)布局方式1:中心布局

布局方式1为一个单独的中心庭院下沉空间,边长100*100米,此事下沉空间围合感较弱,临街界面的长度约为400米。

b)布局方式2:组团布局

布局方式2由由四个边长50*50米的组团下沉庭院组合,空间尺度较为适宜,临街界面的长度约800米.

c)布局方式3:中心+组团布局

布局方式3采用中心庭院下沉与组团庭院下沉相结合的方式布局,空间组合丰富多样,空间尺度更为适宜,其中中心庭院下沉空间边长80*80米,四个组团庭院下沉空间边长30*30米,临街界面的长度约800米。

通过对三种布局方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布局方式1空间尺度较大,围合感弱,同时临界界面长度最短;布局方式2空间尺度适宜,但空间形式单一,只服务于四边建筑,与其它建筑组团联系较弱。布局方式3临街界面长度与布局方式2相同,但空间形式更为丰富,同时尺度适宜,整体体验感更好。由此得出,相同下沉空间面积下,下沉空间大小组合,尺度较为适宜,临街界面更长,可以更好的引导人群聚集,从而提升周边建筑的商业价值。

6总结

下沉空间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连接地面与地下交通,与周边建筑联系紧密。通过研究,下沉空间尺度设计可对D/H值、空间视域、临街界面等基本尺度要素进行控制,同时注重空间组合与布局,增加空间的多样性,提升下沉空间的空间感与体验感,也为商业的服务提供更高价值。

参考文献

[1] [日] 芦原信义,培桐,建筑科学.街道的美学;续街道的美学[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2] 连剑.商业建筑的下沉式开放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吴玺.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尺度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 王维. 基于现代城市商业环境的下沉式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 徐磊青 刘宁 孙澄宇. 广场尺度与空间品质— 广场面积、高宽比与空间偏好和意象关系的虚拟研究.建筑学报.设计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