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1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科普

杨利栋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628000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主要发生部位在胰腺和小肠上部,侵袭性较低,发病率较低,占据胰腺肿瘤的3%。该肿瘤可以由良性逐渐发展为恶性,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该疾病通常会与内分泌原发性疾病产生混淆,且临床中,医生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延误患者治疗,或者采取错误的治疗手段,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人们需要对该疾病知识有基本了解,掌握该疾病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

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该疾病还与饮食因素有较大相关性,当人们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如五花肉、动物内脏等,会导致胰腺超负荷工作,对胰腺造成较大负担,进而激发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并会增加该疾病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胰腺炎患者以及高脂饮食者来说,具有较高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几率,他们的胰腺组织会超负荷工作,提高自身疾病发生风险。另外,对于存在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者来说,会由于染色体变异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信号通过异常激活而引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成。

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症状表现是什么?

对于该疾病的症状表现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肿瘤。对于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会产生某种激素,并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中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以及胰高血糖素瘤,这些都属于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胰岛素瘤患者会表现出心慌、冷汗、皮肤苍白、颤动等症状,且会出现阵发性低血糖情况,对于胃泌素瘤患者来说,会表现出腹部疼痛、腹泻、呕血以及黑便等情况。对于胰高血糖素瘤来说,患者会表现出表皮坏死性游走性红斑,且会出现脓疱,脓疱则容易劈裂,在皮损中心能快速愈合,但是会向四周扩散出新的皮疹。同时患者还可能表现出与糖尿病相似的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而对于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来说,患者并不会出现特异性表现。根据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人们需要加强注意,当自身发生心慌、颤抖、阵发性低血糖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是否患有胰岛素瘤,当人们出现顽固性腹痛且反酸症状,或者出现间歇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在10-30次之间,并且多为水样便时需要考虑是否为胃泌素瘤。当患者出现水疱、红斑等皮肤异常症状,或者表现出类似糖尿病疾病症状时,需要考虑胰高血糖素瘤发生的可能性。

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怎样检查和鉴别?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查项目较多,当怀疑患有该疾病时,需要根据不同激素所导致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检查,同时需要结合血清激素水平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为内分泌肿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组织定位,并对胰腺内分泌肿瘤进行诊断。而无功能性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由于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涉及的检查方法如下:(1)生化检查:大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有内分泌功能,因此可以采取血液检查或者尿液检查,检查其中的激素和代谢产物情况,能完成对该疾病的初步筛查。通过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羟基吲哚乙酸、嗜铬粒蛋白A指标水平对患者进行判断,若检查结果异常升高,则需要怀疑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2)肿瘤标志物检查:核分裂象数和 Ki-67可表示出细胞的增生能力,当检查结果呈现为阳性,可进一步进行确定,并进行分类与分级诊断。嗜铬粒蛋白A作为该肿瘤疾病的最佳标志物,通过该指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3)影像学检查:在影像学检查中,使用CT平扫得到的影像可发现患者胰腺呈现低密度肿块,而增强则会显示出存在不均匀的强化表现,但是CT检查缺乏特异性。在CT检查后,若发现可疑阳性或者阴性患者可通过磁共振成像进一步筛查,磁共振不仅能将胰腺肿瘤解剖学特征良好反映,还能将胰腺周围淋巴结情况进行观察,并能发现患者肝脏是否存在转移病灶。而内镜超声也是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一种,这种检查方式是所有影像学检查手段中敏感性最高的方法,在实际检查中能将人体胰腺组织和周围组织情况清晰显示,且能检出的最小病灶为2-3mm,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是一种诊断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手段。(4)穿刺活检:在B超或者CT影像学技术的辅助引导下,可经皮细针穿刺,获得组织学诊断。在手术中能获得清晰的影像路径表现,并能提高穿刺诊断率。在该疾病诊断中,对医生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医生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阳性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明确,一旦确诊为胰腺内分泌肿瘤,需要考虑存在多发内分泌肿瘤I型的可能性,并进行进一步血清检查,实现疾病有效鉴别。

4、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如何治疗?

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但是需要掌握各类药物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实际肿瘤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进行切除手术,或者通过减瘤手术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