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甄平

解放军第960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技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1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79,(P<0.05)。结论:皮肤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技术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中医技术可以在皮肤科护理中广泛应用开来。

关键词:皮肤科;护理;中医技术;应用

    皮肤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皮肤相关的疾病和问题。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医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从整体身体状况出发,调理气血和营养平衡,改善患者的内外环境,从而促进皮肤病的疗效和康复。在中医技术的应用方面,穴位贴敷、中药湿敷、中药熏蒸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护理中。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调节皮肤的微循环、激活皮肤细胞功能、改善皮肤炎症反应等作用,有助于缓解皮肤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选取120例皮肤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0:30,最小年龄21岁,最大75岁,平均(45.11±3.0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31:29,最小年龄20岁,最大77岁,平均(44.12±3.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技术的护理模式。一是中药湿敷。选择适合患者皮肤问题的中药材。常用的中药材包括黄连、地黄、金银花、苦参、薄荷等。将中药煎煮制成浓缩液或药水,取适量的中药液,可以使用纱布浸泡其中。确保中药液的温度适宜,以避免烫伤或过度冷却刺激皮肤。一般来说,中药湿敷温度应该在37-40摄氏度之间。先用温水将面部或患处清洁干净,使皮肤表面没有油脂、污垢等。将湿润的中药敷布轻轻敷在患处,确保均匀覆盖。敷药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医嘱或个人情况调整。在敷药过程中,观察皮肤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感、过敏或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敷贴,并咨询医生。敷药过程中,保持中药湿敷的湿润状态,可以适当添加中药液或湿润纱布。避免湿敷过程中中药液过度蒸发而导致纱布干燥。根据患者皮肤的反应,调整中药湿敷的频率。二是中药熏蒸。皮肤科中药熏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在治疗某些皮肤病症时被广泛应用。它通过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药蒸汽接触患处或全身,以起到抗菌、抗炎、清热、消肿、止痛等作用。根据皮肤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常用的中药材包括苦参、黄连、白芷、木香、草果等。选择合适的熏蒸器具,如中药熏蒸器、沉香炉、熏蒸箱等。确保器具干净、无损坏,并且能够均匀释放中药蒸汽。将选好的中药材煎煮煮沸,使其产生药蒸汽。可以将煎煮好的中药液倒入熏蒸器中,或将煎煮得浓缩液涂抹在熏蒸器上。根据皮肤对中药蒸汽的耐受能力,适当调节熏蒸的温度和时间。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之间,时间可以控制在10-30分钟。确保身体与中药蒸汽的距离适宜,以免烫伤皮肤。患者可以坐在熏蒸器旁边,或将熏蒸器放置在合适的距离。在熏蒸过程中,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过多干扰。可以用毛巾或床单遮盖熏蒸器边缘,以保持蒸汽在局部皮肤上。在熏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过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熏蒸,并通知医生。三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护理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起到调理气血、活络解郁、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通过在特定穴位处贴上适当的中药贴膏或药物贴剂,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皮肤症状的目的。选择适合患者皮肤问题的中药贴膏或药物贴剂。常用的中药贴膏有黄连贴、苦参贴、白花蛇舌草贴等。根据患者病情和中医诊断,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经的太淵穴、大椎穴、内关穴,脾经的太白穴、足三里穴,肾经的大椎穴、阴陵泉穴等。在进行穴位贴敷之前,先用温水清洁并消毒贴敷部位的皮肤,以保持皮肤清洁。将中药贴膏或药物贴剂剪成适当大小并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贴敷时注意贴敷部位的稳定和密封,避免松动和药物流失。一般情况下,每次贴敷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左右。在贴敷过程中,观察患者皮肤的反应和舒适感。如果出现不适、过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

)表示;数据比较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60

16

30

14

76.7

观察组

60

50

8

2

96.7

X2

5.3174

P

<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60

15

25

20

66.7

观察组

60

45

13

2

96.7

X2

6.3179

P

<0.05

3讨论

在皮肤科护理中采用中医技术可以对护理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中医技术注重整体治疗,强调平衡和调理身体的自愈能力。通过中医技术的应用,可以综合调理病人的身体状况,加强内外兼顾,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差异,通过综合分析患者体质、症状等各方面信息,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这种个性化护理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够综合考虑皮肤问题的多种因素,如湿热、气滞、血瘀等。中医技术可以缓解不仅是局部症状,还可以通过调整整体气血循环状态和调节内脏功能,从而改善皮肤整体的状况。此外,中医在护理中强调身心的相互关系。通过中医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疏导情绪、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帮助患者放松身心,降低焦虑和压力,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1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79,(P<0.05)。这说明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中医技术,确保护理操作安全有效地实施[3-4]

综上所述,皮肤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技术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中医技术可以在皮肤科护理中广泛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 李霖霖. 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1):289-290.

[2] 徐晓佳. 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15):232.

[3] 付春香,徐永红. 中医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 家有孕宝,2021,3(3):232.

[4] 王琛. 中医护理文化与技术在皮肤科临床应用[J]. 东方药膳,2021(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