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本草考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6

威灵仙本草考证

井伟鑫1,2、林春盛3、徐明远2、刘佳琪2、吕邵娃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摘要:威灵仙为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威灵仙正异名、基原、功效、产地、习用品及混品、伪品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威灵仙正名最早见于《集验方》,异名多依据其花纹、形态、功效、产地以及其谐音等因素命名,不宜做正名使用;历代本草记载,威灵仙基原自唐起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宋以玄参科草本威灵仙为主兼有菊科Eatorium属植物,元明以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中根干后变黑的铁脚威灵仙为正品;通过历代本草总结,威灵仙味辛、咸,温,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止痛、消骨鲠,为我国祛风湿、通经络的传统草药;唐及宋早期,威灵仙主要生长于我国北方地区,唐宋之后,南方出现威灵仙的替代品及混伪品;威灵仙有柱果铁线莲、毛柱铁线莲等铁线莲属习用品,有短梗菝葜、显脉旋复花等混品,亦有球花马兰、珍珠草等伪品。为威灵仙溯本清源,并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威灵仙;本草考证;正异名;基原;功效;产区;习用品、混品、伪品

威灵仙采自毛茛科植物威灵仙、东北铁线莲、棉团铁线莲等的干燥根及根茎部分。中医临床认为威灵仙味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1]]。是我国治疗风湿的传统中草药,在中医临床上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鲠咽喉。而在医药临床应用中药材性状差异较大,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本草中威灵仙的名称来源指代较多;第二,药典中记载威灵仙为多基原植物来源,历代本草对其品种记载较为混乱;第三,早期本草对威灵仙功效存在糅杂混乱的现象;第四,产地有何变化;第五,威灵仙常见的习用品、混品及伪品。本研究基于历代本草著作和近年来的科学文献,系统梳理了以上五个方面对威灵仙进行考证,总结其历史发展规律,为威灵仙溯本正源及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期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撑。

1 正、异名考证

威灵仙正名在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被收录。由于品质、习俗的不同,流传于世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威灵仙最早见载于北周医家姚僧垣(499—583)所著《集验方》中:“威灵仙末,蜜和丸桐子大,初服温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浓胶,即是风毒积滞也”,相关记载仅此一条;唐朝藺道人作《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定痛丸。治腰痛不可忍……威灵仙……盐汤酒随上下服之。”;周君巢作《威灵仙传》: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宋代《证类本草》条下确有“集验方”之语。《庚道集》[[2]]:“威灵仙为末,藕桑汁和作块……”。古人为肯定威灵仙的强大功效,对其释义有记载以示其药效显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3]]清·雩娄农《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其力劲,故谥曰威;其效捷,故谥曰灵。威灵合德仙之上药也。”[[4]]唐朝之前威灵仙少有记录,自宋代开始才被广泛记录于文献中。除正名为“威灵仙”以外,还有铁脚威灵仙[[5]]、黑薇[[6]]、黑威灵仙[[7]]、黑须公[[8]]、黑骨头[[9]]、黑茜[[10]]、百条根[[11]]、铁扫帚[[12]]、寿祖[[13]]、铁杆灵仙[[14]]、棉花团子[[15]]、细叶棉团铁线莲[[16]]、九里火[[17]]、山蓼[[18]]、山辣椒秧[[19]]、能消[[20]]、软灵仙[[21]]、搜山虎[[22]]、葳灵仙[[23]]、葳灵[[24]]、葳苓仙[[25]]等异名威灵仙异名多依据其花纹、形态、功效、产地以及其谐音等因素中的某个属性命名[[26]]又由于其所含的化学成份及不同的药理作用,应尽量避免当做威灵仙使用。姚僧垣在《集验方》中首次提到威灵仙正名“威灵仙”释义能够反映出其药性强劲,以威灵仙为其正名,是符合历史的。故“威灵仙”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被《中国药典》所记载。

2 基原考证

威灵仙由于在历史上及现在都存在药用品种混乱现象,根据史书记载,最早为李家实[[27]]等做出的考证,认为玄参科植物草本威灵仙(轮叶婆婆纳)是宋代《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及《证类本草》所记载的药用威灵仙。而宋代《救荒本草》又云“今密县梁家冲山野中亦有之。苗高一、二尺,茎方如钗股,四棱,茎多细茸白毛。叶似柳叶而阔,边有锯齿,又似旋覆花叶,其叶作丢生,每层六叶相对,排如车轮样,有六层至七层者,花浅紫色或白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结实青色根稠密,多须味苦,性温无毒”,王作宾考订认为在《救荒本草》中威灵仙是玄参科植物,但李家实考订认为威灵仙在《救荒本草》中是菊科属植物。

《图经本草》中有种类似于菊花者和宋朝的《救荒本草》中的描述相同,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菊科佩兰的

植物。明朝《本草纲目》将其归为蔓草一类,从记载中“一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许”来看,《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威灵仙并不是玄参科威灵仙,又记“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以此别有数种,根须一样,但色或黄或白,皆不可用”来推断与现代威灵仙相似,再从《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记载及附图来推断,毛茛科铁线莲属威灵仙为其所载威灵仙。由上可知,威灵仙在宋朝为玄参科草本威灵仙或别种似菊科植物,而明代则以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兼有数种根或黄或白的他种威灵仙做药用。

胜白[[28]]先生在其《本草学》中认为《威灵仙传》、《开宝本草》、《图经本草》中所载威灵仙应是玄参科植物草本威灵仙。可《证类本草》引《图经本草》,其中威灵仙在“石州”“并州”“宁化军”“晋州”四幅图中都是直立的草本,多须,叶轮生,叶如柳叶,花穗状,有着很大的区别。《救荒本草》中所载威灵仙品种不明确,但通过《救荒本草》及《本草品汇精要》可知,二者均记载威灵仙为直立草本。若以直立草本单一因素论,玄参科草本似为《证类本草》中威灵仙故推断玄参科草本威灵仙是宋代药用主要品种之一

《中华本草》对《威灵仙传》中所载的威灵仙进行了考证,并依据南波恒雄的说法,推测其为毛茛科铁线莲。认为《威灵仙传》中所述威灵仙为朝鲜属的近缘种毛茛科威灵仙根据难波恒雄的研究,目前在朝鲜市场上销售的威灵仙,是一种属于毛茛科铁线莲属的植物,虽然在朝鲜也有生长,但那是一种用来治疗感冒的“冷草”,并被记录在药用毛茛科铁线莲属《开宝本草》论威灵仙曰“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不闻水声者良。生先于众草,茎方,数叶相对,花浅紫,根生稠密,岁久益繁”,而铁线莲属植物的茎多具六棱,骤视之,似方形亦生于平泽”,其认为《开宝本草》记载之威灵仙根据其形态描述为陕西省铁线莲属中开浅紫色花的某些种类。宋代《图经本草》所记载之威灵仙应为玄参科草本威灵仙,而自元明清以来则以铁脚威灵仙为正品,认为古书中记载的威灵仙的主要来源植物是铁线莲属植物,其中玄参科草本威灵仙也囊括在宋代威灵仙中,但现不作为药用。

谢宗万[[29]]先生认为在宋《集验方》中,最早出现了威灵仙这个名字。而在《威灵仙传》中,因为新罗、朝鲜一脉相承,在未有更多证据证明前,谢宗万赞同此种情况下理解和推论。《救荒本草》记载之威灵仙似为玄参科草本威灵仙和菊科Eupatorium属植物兼而有之。同时其认为在宋代,威灵仙药用的主要品种是玄参科草本威灵仙。根据明《滇南本草》云“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茎圆柱形夏天开花,头状花序单生于各分枝的顶端,瘦果近圆柱形”,则认为是菊科植物显脉旋覆花

徐涛[[30]]等与谢宗万先生一致认为《威灵仙传》中的威灵仙应该是毛茛科铁线莲属的一种,因此他们推测,应该是毛茛科铁线莲属的一种直立草本植物,即棉团铁线莲。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描述:“初生比众草最先,茎梗如钗股,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根稠密多须似谷……”[[31]]再参考并州、晋州和宁化军威灵仙图,根据其性状描述,应为玄参科威灵仙。其中“作穗”、“菊花头”两个词有争议,而“菊花头”又有别于玄参科的穗状花序,且不是毛茛科的铁线莲,“秤杆升麻”之说在四川,重庆及陕西局部地区已有记载[[32]],但贵州此名则为轮叶泽兰。可见《本草图经》中威灵仙既有玄参科又有菊科,两者皆非毛茛科的正品威灵仙。后来由于文化重心南下,不能产棉铁线莲,所以宋朝时就继续使用玄参科草本威灵仙,直到现在。

综合以上植物学家及药物学家的考证,笔者认为《威灵仙传》中所述应是朝鲜地区与其相近的一种,也就是毛茛科铁线莲。按照《威灵仙传》中的说法,威灵仙最早是从新罗(朝鲜)僧那里传,从邓思奇那里传,所以传入的威灵仙,应该与朝鲜的威灵仙很相近;关于宋代威灵仙是使用玄参科草本还是毛茛科铁线莲属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宋代《图经本草》、《开宝本草》及《证类本草》有关于其为玄参科草本威灵仙的说法基本是一致的;元代《汤液本草》、明代《本草纲目》、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都把威灵仙归入了毛茛科铁线莲属,这一点与现在的专家和学者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并且自元以来本草记载之威灵仙均以铁脚者为佳,说明自元代以来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是威灵仙的主要来源植物。

3 功效考证

在《中国药材标准名录》中,威灵仙的主要作用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33]]通过查找物功效的记载,对其历史演变进行了讨论。

南北朝时期:姚僧垣在《集验方》[[34]]“治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威灵仙为蜜和丸……平明微利恶物。”记载了威灵仙“泄利”的性质以及“祛肾脏风毒积滞”,可解“腰膝沉重”。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威灵仙末,空心温酒服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35]]。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方》:“定痛丸,治腰痛不可忍……威灵仙(半两,去土)……”

[[36]]。周君巢作《威灵仙传》:“先时,商州有人病手足不遂,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一药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 其后山人邓思齐知之,遂传其事。”[[37]]所述其具“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在对手足无力症的治疗中,明确提出“祛风通经络”之功效,并将其作用范围由肾扩展至五脏。威灵仙有“治痛”的作用,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有记载。《唐本草》中关于威灵仙用于“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方面的功效,都提出其在五脏、腰膝上止痛、祛风、通经络的作用。唐朝关于威灵仙的记载,其药效和作用范围都较南北朝有了较大的扩展,人们已经知道了其“祛风”、“通络”和“止痛”的三种药效。

宋代:钱易《南部新书》[[38]]记录:“贤人邓思齐献威灵仙草,出商州,能愈众疾,禁中试有效”,卢多逊《开宝本草》[[39]]辑“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癜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且《开宝本草》最早记述了威灵仙性味为“味苦、温、无毒”,为后人所公认。《太平圣惠方》载威灵仙散治腰脚疼痛,都是利用其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许多著作记载的威灵仙功效与唐代记载的“祛风、通络、止痛”相同,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扩展和针对性如“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癜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等。

金、元、明:金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记载威灵仙与川乌头、苍术同用,以祛风除湿止痛,言治“一切诸风等证”。元代《汤液本草》还记载威灵仙“甘平”,李东垣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记载“威灵仙宣风通气……散疴痒皮肤之风”,在《药性赋》有“威灵仙能消骨鲠,熬汁灌喉咙”的论述;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曾记载用威灵仙丸治年高气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结之症;元代有记载威灵仙“祛风湿”“消骨鲠”。明代出现威灵仙“除湿”记载见于刘文泰著《本草品汇精要》“主风湿疼痛,通十二经脉”;《普济方》中化铁丸言其治痞积;《滇南本草》记其“治胸中冷寒气痛,开胃气,能治噎膈,寒湿伤筋骨,止湿脚气。”《本草经疏》言其治“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之“腹内冷滞”。《本草纲目》曰:“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唐瑶经验方》用威灵仙配以醋、蜜煎服,取其行气降逆之功,治“噎塞膈气”。由上可知,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止痛、消骨鲠”的功效在文献中都有记载。

清:如《本草易读》“诸骨哽咽”;《本草从新》记载威灵仙入肺、肾二经,能“治诸骨哽颇验”;《本草新编》“散爪甲皮肤风中痒痛、治风湿各病”;《本草备要》“中风痛风,头风顽痹”;《海上集验方》曾言: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本草求真》云:“威灵仙,辛咸气温,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十二经络 ……癥瘕积聚……得此辛能散邪……苦能破坚,服此性极快利,通经达络,无处不到”,说明威灵仙活血之力很强,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它也入肠、胃经,所以胃寒脘痛、喜暖畏冷、大便稀薄的人都可单用;《本草乘雅半偈》言其“去膀胱宿脓恶水”,可知它的疏通排泄作用。张德裕《本草正义》[[40]]记:“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其涤痰化饮之功可见一斑。

综上,威灵仙最早见于《集验方》,具有通利和祛风毒的作用。关于这点在唐之前的记载很少。唐代主要记载了威灵仙具有“祛风、通经络、止痛”功效。宋元时期则对威灵仙性味苦、温、甘平有记载,并对“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止痛、消骨鲠”的药效有较为完整的理解,明清时期延用前人的记载至今。

4 产地

棉团铁线莲主产于我国山东、东北地区;东北铁线莲主要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毛茛科威灵仙主产于浙江、湖南、江苏、安徽等省份。研究认为《开宝本草》中载之威灵仙产地“商州洛山及华山”在今陕西省与今草本威灵仙产地一致。有研究认为,唐代及以前有关典籍中的威灵仙其植物为棉团铁线莲,棉团铁线莲在唐代应用主要集中于长安及周边地区,主要生长分布于今山东、山西、河北、内蒙、甘肃、辽宁等地,而南方并无分布[[41]]威灵仙的药用植物,宋代早期与唐代在品种上同为棉团铁线莲,后期增加了玄参科威灵仙。推测由于南北朝时代战乱,加上当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唐代之前,关威灵仙的记载消失,仅我国北方使用。随着唐朝和宋朝的统一,威灵仙被新罗僧人用来治疗疾病的传说流传开来,由于南方没有棉团铁线莲,威灵仙就有了替代和仿制品,形成了菊科威灵仙和玄参科威灵仙两种不同来源的药源,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常见习用品及混伪品考证

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作威灵仙入药,有其悠久的历史。铁线莲属植物种类繁多,约300种,我国就产有108种,目前,毛茛科棉团铁线莲、威灵仙和东北铁线莲这三种药材的干燥根及根茎作为我国中医学教材使用的药用植物来源。历史上威灵仙药用植物还有其习用品种以及其混品、伪品。

习用品:在《中药志》[[42]]中记载柱果铁线莲:毛茛科植物柱果铁线莲的根及根茎,原植物多分布在长江以南,产自四川、浙江、福建等省。毛柱铁线莲:在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华南地区将毛茛科植物毛柱铁线莲的根及根茎用作等同于威灵仙入药。山木通:毛茛科植物山木通是南方主要的药用威灵仙品种,与威灵仙药效相当。铁线莲: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的毛茛科植物铁线莲的根和根茎可同威灵仙一样用来解毒祛瘀。谢宗万在《中药材品种论述》[[43]]中记载草本威灵仙:玄参科植物轮叶婆婆纳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陕西、甘肃、贵州等省。小木通:四川、云南、湖南、广东、浙江等地将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的根及根茎作威灵仙使用。锥花铁线莲:江苏、湖南等省产区将毛茛科植物铁线莲根及根茎作铁脚威灵仙同等入药。两广铁线莲:毛茛科植物两广铁线莲的根及根茎,主产在广西广东,有习用将其等同威灵仙入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44]]中单叶铁线莲:毛茛科植物单叶铁线莲的根及根茎分布在湖南。紫金牛[[45]]:来源于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干燥茎及根茎。而其同属地区习用品褐毛铁线莲产于中国东北、山东;大花威灵仙为毛莨科铁线莲属植物大花威灵仙的根及茎藤;吴兴铁线莲产于中国江苏、江西、湖南;毛蕊铁线莲产于陕西、安徽、浙江、湖南、广东;金毛铁线莲产于中国四川、云南;细木通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锈毛铁线莲为木质藤本植物,多分布广东、台湾、四川、福建;小蓑衣藤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小蓑衣藤的茎及根,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广东;大蓑衣藤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粗齿铁线莲的藤茎;短尾铁线莲为莲毛茛科铁线莲属茎及藤,分布于东北,以及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太行铁线莲为毛茛科铁线莲属野生植物产于中国河北、山西、山东、安徽;转子莲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皆在《中药材品种论述》提及。

混品:短柄菝葜[[46]]:北方习惯将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和根茎当作“威灵仙”用药。分布在山西、甘肃、河南、湖南等省。用于风湿腰腿痛等症。在《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华东菝葜:百合科植物华东菝葜的根及根茎分布于辽宁、山东、安徽等省。仅山东以其根及根茎作“威灵仙”入药。鞘柄菝葜:取自百合科植物鞘柄菝葜的根及根茎,普遍分布于河南、陕西、浙江、甘肃等地区。黑叶菝葜:取自百合科植物黑叶菝葜的根及根茎,产地陕西、四川、贵州等地。草珊瑚:为金粟兰科植物的根及根茎,生长于长江以南各省地区。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接骨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性腰腿痛、伤风、毒蛇毒虫咬伤等症。云南兔儿风是菊科植物云南兔儿风的根及根茎,分布于云南、昆明。显脉旋复花[[47]]:菊科植物显脉旋的根及根茎,主产云南被当作威灵仙入药。

威灵仙伪品:在《中药材品种论述》中记载球花马兰:爵床科植物球花马兰的根及根茎 分布湖北、云南、广西等地。珍珠草:报春花科植物珍珠菜的根分布于华北及长江以南各省。箭叶淫羊藿:小檗科植物箭叶淫羊藿的根,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桃儿七[[48]]:小檗科桃儿七属植物鬼臼的干燥根及根茎。云南、青海、陕西和湖北分布较多。小黑药: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根,分布云南、四川等省区。

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对风湿痹痛、四肢麻木、骨哽等症有明显作用;而铁线莲属植物柱果铁线莲、山木通、毛柱铁线莲等,虽然效果和威灵仙相似,但效果上有很大区别。尤其是“锥花铁线莲”的根及根茎,过量服用会引起头痛、呕吐等中毒现象,所以不能替代威灵仙;而短梗菝葜、华东菝葜、黑叶菝葜、鞘柄菝葜等品种虽有治风湿通经络的功效,但作用强度低,应与威灵仙区别应用;而球花马兰、珍珠草等为威灵仙伪品,不得当作威灵仙使用。

6 小结

威灵仙之名最早在《集验方》中被提及,且本草中多记录其异名易混淆,随着本草的不断补充、完善和现代临床药理作用研究,威灵仙符合历史正名,一直沿用至今。

综合药物学家的考证笔者认为唐代记载的威灵仙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宋代威灵仙主要是玄参科草本威灵仙,同时也有菊科Eatorium属植物作药用;自元明开始,威灵仙以根干后变黑的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为正品,至今仍在使用。

威灵仙在唐代的功效记载较少,随着宋代后的大量补充,威灵仙的功效描述逐渐统一,通过历代本草总结,威灵仙味辛、咸,温,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止痛、消骨鲠,为我国祛风湿、通经络的传统草药。

由于南北朝战争的影响,加上当时的政治、经济重心变化,致使在唐代之前,关于威灵仙的记载已经很少了。威灵仙在唐代至宋代初,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北,内蒙,辽宁。随着唐宋的统一,新罗僧人用威灵仙治病救人的故事流传开来,其替代也开始在南方地区大量流传,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威灵仙自宋代开始就出现混伪品,本文提到的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根和根茎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等功效,疗效肯定,收录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

至于铁线莲属习中的柱果铁线莲,毛柱铁线莲虽然与威灵仙的效果相似,但是效果却不同,需要谨慎使用因此与威灵仙同称并不恰当;而短梗菝葜、显脉旋复花等品种虽有治风湿通络的功效,但作用强度低,不能与威灵仙混名;而球花马兰、珍珠草等伪品须认真区分,不得混称为威灵仙使用。

《中国药典》所收的三种正品威灵仙均属铁脚威灵仙,其药用植物是药材质量上乘的基础,是药用植物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对威灵仙系统的本草考证,明确了威灵仙名称、基原、功效、产地、常见习用品、混品及伪品的历史沿革,为中药威灵仙溯本清源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为开发威灵仙提供参考,以期更好的保护威灵仙资源,更好的对中医应用提供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蔚文.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

[2]陈国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144.

[3]李明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07,2145.

[4]贾玉梅.植物名实图考校注[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51,552,706.

[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药用植物组.江苏省植物药材志[M].江苏:科学出版社,1959:101.

[6]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药材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82.

[7]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91.

[8]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广东中药[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76.

[9]杨济秋,杨济中.贵州民间方药集[M].贵州:贵州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

[10]杨济秋,杨济中.贵州民间方药集[M].贵州:贵州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

[1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87.

[12]浙江省卫生厅.浙江中药手册[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59:93.

[13]孙书安.中国博物馆别名大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73.

[14]张明心.实用中药材新编[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412.

[15]沈阳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M].辽宁:辽宁省新华书店,1970:271.

[16]刘慎谔.东北药用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03.

[17]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88.

[18]韩寓群.救荒本草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34,706.

[1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5.

[20]尚志均.开宝本草辑复本[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53.

[21]范竹雯,杨建宇,李彦知,等.临证药王歌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3.

[22]南京药学院编写组.中草药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79.

[23]苏轼,沈括.苏沈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23.

[24]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17.

[25]伍悦,李东垣.珍珠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3.

[26]孔祥华,李安琪,郑俐慈,等.中药威灵仙药名释义[J].中医文献杂志,2019,37(01):30-33.

[27]李家实,肖培根,楼之岑.中药威灵仙的原植物和生药学研究[J].药学学报,1980(05):288-297+321-322.

[28]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159-162.

[29]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04):195-199+253.

[30]徐涛,万德光.威灵仙本草新考[J].中药材,2001(04):293-294.

[31]宋·苏颂编撰.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14.

[32]谢宗万.威灵仙药用历史渊源考(续完)[J].中医药研究,1987(03):38-40.

[33]林瑞超.中国药材标准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49.

[34]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8.

[35]唐·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5.

[36]明·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仙传外科集验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0.

[3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99.

[38]宋·钱易,黄寿成,等撰.南部新书[M].沈阳:辽宁电子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00:16.

[39]宋·卢多逊等撰.开宝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3.

[40]张德裕.本草正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3.

[41]万德光.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3-204.

[4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01-222.

[4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1-234.

[4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474-475.

[45]刘文瑞.威灵仙与矮地茶茎的药材应用鉴别[J].光明中医,2015.30(1);182-183.

[46]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01-222.

[47]云南卫生厅整理.兰茂.滇南本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48]刘艳杰,王健,刘丽歌.桃儿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6,13(04):105-10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YW2023-090)

通讯作者:吕邵娃(1971.12-),女,汉族,教授,中药新药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