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科普知识你要懂得

/ 2

心律失常科普知识你要懂得

王勇均

四川省通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700

很多人可能都有听说过心律失常这一健康问题,但对这一疾病的症状、危害可能并没有深入进行了解。但其实掌握一些心律失常的科普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非常有利,下来就跟随我一起了解一下心律失常的科普知识!

1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是由多种病因所造成的心脏冲动形成或传导异常,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导管检查时损伤皆有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②严重酸碱平衡失调或水电解质紊乱。心肌缺氧、心脏局部或是全身酸碱平衡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同时心脏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也容易造成心律失常。③药物因素。服用洋地黄、多巴胺、肾上腺素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也有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风险加大,所以这些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之下慎重使用。④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创伤、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均有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

2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危害

心律失常患者的典型症状有心慌、心悸、胸闷、头晕、视物模糊、低血压、出汗、少尿、蛋白尿、腹痛、腹泻、腹胀、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和乏力,一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昏厥、神志不清的情况。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也有一些心律失常患者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在心电图检测时发现其有心律失常的情况。

心律失常是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如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猝死。心律失常严重时是会造成患者死亡的,而因为室颤、心动过速所引起的猝死率在其中占比较高;心率失常还会导致血液循环失常,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吸排血量会下降,这时其会出现胸闷、心虚或是无力等情形;心律失常还会造成肾缺血,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心动过速者其肾血流量会减少,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肾缺血的情况。

3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3.1关注饮食健康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关注饮食健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吃,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饮食营养一定要均衡,瓜果蔬菜均要吃一些,咖啡、浓茶等饮品尽量不喝;饮食方面坚持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原则,不要吃过于肥腻、过甜的食物,有抽烟饮酒习惯者应尽量戒烟戒酒,并要远离二手烟的环境,这些因素会造成人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传导出现异常。

3.2确保睡眠良好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且白天比较劳累,那么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就会加大,所以说良好的睡眠对于心脏健康的保持非常重要。所以日常一定要保证睡眠良好,晚上九点半到十点半之间睡觉,睡觉前也要避免看一些比较刺激的视频。睡眠质量不好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温牛奶。

3.3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对自身身体没有坏处,但如果是老年人还要做好对运动量的控制,尽量选择一些比较轻缓的有氧运动,比如说太极拳、八段锦,也可以和老朋友一起相约去爬山。

3.4定期体检

很多人在出现心律失常之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说一些有冠心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还是要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这样即使出现了心律失常也能及时检查出来并对症治疗。
3.5保持良好情绪

不良情绪会给心脏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情绪有过大的波动,当发现自身处于悲伤、忧郁、烦躁等不良情绪中时,也要学会自我排解,排解情绪的方式较多,有画画、唱歌、听歌、跳舞、给他人诉说、瑜伽等。应当明确负面情绪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影响,能始终以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6治疗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肥胖人群、有代谢综合症或是周围动脉硬化的患者,也要做好对原发病的治疗,避免这些疾病引发心律失常。
4查出心律失常之后怎么办?

如果检测出自身有心律不齐的症状,先要由医师判断是否有其他疾病或潜伏的心脏病,以便于一同进行医治。一般情况下,针对于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的过缓性心律失常,如果查明原因是各种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但此种失常现象时有时无,则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若经常会出现心率过缓的情况且有长时间间歇,患者昏厥、头晕症状比较明显时,这时还应通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方式来保护患者平安。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症状且心率在50次每分钟以上的患者,可先进行观察,不需要进行治疗,但一些人有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且可能会出现室颤和猝死的危险,这时就要尽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均可通过射频消融的方式进行治疗。心房颤动着还可能需要进行左心耳结扎、封堵或切除、迷宫手术等,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术才能得到根治。

总而言之,心律失常是否立即需要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并要考虑其之前是否有心脏病。一些患者早搏、不适感会比较强烈,有心前区扭动、下沉或上冲之感,一些人心率稍快后心慌的感觉会比较明显,而一些人心率稍慢头晕感觉就会比较明显。建议此类人应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现阶段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内流阻滞剂。但是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服用是会存在副作用的,比如说钠通道阻滞剂服用之后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头痛、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钙内流阻滞剂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副作用,所以在用药之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再决定使用某种药物。

除服用药物治疗之外,还要从药物之外想办法进行调整。一是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肝功能、电解质以及心电图,抗心律药物会对脏器功能及电解质造成影响,所以用药后定期复查十分有必要,医生也可结合复查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二是要确保生活习惯的良好,保证睡眠、坚持运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要过高;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去医院如厕的习惯,确保自身大便通畅;气温骤降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感冒;尽量选择比较轻松的工作,像驾驶员这一工作尽量不要选择。三是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工作非常重要,避免接受他人建议自行改药、改量的情况;四是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五是要做好心率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早休息并口服药物。

总之,健康生活、合理饮食能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对于已经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则要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各项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