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出乡村振兴“绿色”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会泽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出乡村振兴“绿色”模式

袁绍芬1 王兴平2  王淇瑶3

1.云南省会泽县宝云街道畜牧兽医站

2.云南省会泽县乡村振兴局

3.云南大学云南  654200

〔摘要〕畜禽粪污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系畜禽产业健康发展,更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环境,意义重大。近年来,会泽县紧扣绿色、健康、环保目标,立足畜牧业和种植业特点,创新思路模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  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不断增加,畜禽粪污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017年,会泽县抓住被列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的机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实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2021年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种养循环,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走出乡村振兴“绿色”模式。

1 经验做法

1.1 呼应痛点,政民企三方合力打通关键环节

会泽县是传统的畜牧养殖大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云南省优质肉山羊生产基地县牲畜存栏量达头250万(只)以上,生猪、肉牛、肉羊存栏出栏均居全省第一,畜禽粪污产生量较大,资源化利用不足,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2017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陆续出台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会泽县抓住机遇,在用好用活国家、省、市政策的同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措施,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乡镇推进、企业及种养户参与的长效机制,政府、群众、企业三方合力,打通畜禽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通道,坚持农牧结合,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现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

1.2 突出重点,创新技术模式高质高效运行

坚持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针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根据畜禽养殖现状、资源环境特点,区域特征、饲养工艺和环境承载力等,因地制宜,创新推广以者海镇犀牛村犀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会泽县团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猪场为代表的异位发酵床模式,以鑫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以会泽明韵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模式,以田坝奋斗种猪场等为代表的UASB+两级AO处理系统模式,以田坝兴仪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畜禽—粪便—黑水虻”循环模式,以会泽县双红畜牧养殖加工有限公司收集点、者海箐口塘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点等为代表的集中收集处理生产有机肥模式以及散养户自行消纳粪污模式等7种典型技术模式。同时,积极推广林下生态种养利用模式,目前,全县林下种植和养殖有效利用林地面积1万余亩,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林地4000亩,林下养殖利用林6883亩、养殖规模4.64万头(只、羽、巢、箱),林下种植养殖产值达8000余万元,培育发展林下资源开发经营主体20余户,建成林下种养殖基地50余个。

1.3 打通堵点,突破核心瓶颈实现变“废”为肥

结合乡村实际,引导养殖企业(户)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促进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通过对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收集、贮存、处理、利用,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实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2017年,会泽县投资77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650万元,企业自筹4145万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涉及227个项目实施主体,其中畜禽规模养殖场215个、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点11个、有机肥加工厂1个,建设储粪设施63793平方米,粪污储存设施51342立方米,网管及雨污分流沟79869米,购置设备276台(套)。2021年结合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12个乡(镇)完成粪肥还田面积20.43万亩。目前,全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1.4 筑牢支点,循环种养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链

结合实际,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形成“粪肥+优质稻米”“粪肥+优质燕麦”“粪肥+优质蔬菜”“粪肥+马铃薯”“粪肥+果木”等多种高效种养循环模式,打造出肉牛养殖、生猪养殖、肉羊养殖、蔬菜种植、燕麦种植、马铃薯种植、水果栽培、有机肥加工等10多个生态环保产业链达到了增产、提质、增效的效果。目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2.89万亩,马铃薯81.11万亩,水果15.19万亩,蔬菜56.55万亩、中药材4.6万亩。如全县在近3000米的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燕麦,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平均亩产300公斤,亩产值可达2100元,是传统品种亩产量的的5—6倍,打造出10万亩优质高产

燕麦产业基地

1.5 聚焦热点,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要求,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粪肥还田,消除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改善土壤质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2 取得成效

2.1 提高了责任意识

通过建立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提高了养殖行业依法履行粪污处理义务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养殖污染危害性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2.2 推进了源头减量

通过创新应用各种技术模式,大力推动畜禽清洁养殖,加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养殖污染减量化排放,提高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同时,通过变废为宝,还田利用,推动化肥减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2.3 实现了综合利用

通过生产有机肥,还田用于农业产业,构建起“畜—肥—粮(菜、果)”等多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让生态养殖、绿色种植有效对接,促进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同时,还能用于土壤修复、沼气利用等,实现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

2.4 扩大了整体效益

通过对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收集、贮存、处理、利用最终还田,扩大了整体效益,实现了粪污减排,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农业提质、产业增效,构建起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带动了种植、养殖、饲料整个产业链的循环互动。

3 项目效益

3.1 社会效益

畜禽养殖场(户)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污与养殖废弃物,通过建设氧化塘、化粪池等防渗、防溢流等密闭设施设备,将其收集、暂存,进行好氧、厌氧、发酵无害化、减量化处理,转变成为沼肥、沼液、堆肥等,为各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提供优质肥料,粪污还田后,增强了各类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同时,粪污还田后,消除了养殖场(户)养殖污染,实现清洁生产,为畜禽提供了优越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了畜禽出栏量与畜禽肉、蛋的产量与品质,推进了农业、畜牧业绿色发展。

3.2 生态效益

畜禽粪污通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粪污还田后,消除了养殖污染,改善了养殖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实现了种养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实现畜禽粪肥还田资源化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3.3 经济效益

有效提升作物产量,还能改良土壤,既节省了购买化肥的大笔开支,又能提升农作物质量,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提高了养殖场(户)种养综合经济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就业,增加农户收入,实现节本增效。

4 结语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连养殖业下接种植业,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各地结合实际,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广应用现有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更多可推广复制和借鉴的经验做法,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推进种养循环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好“绿色”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