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周振国  王会

372930199207096710

371329199408013310

摘要:随着国家资源部门的组建,国土空间使用管理与环境恢复的职责将统一出来,今后国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活动将受到有效管理。作为资源管理中利用外层空间的一个创新模型,将考虑调整资源管理政策,以达到通过国家利益管理提升与自然资源有关资产价值的目标。

关键字: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发展战略;对策;

引言

自然资源,是指从自然界中产生的人类因素、使用资源,和人们现在和未来福利增加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资源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充当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资源治理制度,不但符合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能推动国家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和谐,进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与安全。

一、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对土地空间规划的研究重要性

1.1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保障农户收益,防止农村资源的流失。由于中国乡村数量巨大,资源又比较丰富,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对其实施统一的科学管理,就必然会产生农村资源大量丢失的现象。而现如今,很多中国乡村区域农民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其所掌握的农村资源的价值,从而无法合理使用,进而产生农村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所以想要确保资源价值可以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促进农户利益的提升,就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管理工作。第二,完善制度管理,确保工作的公平透明。尽管中国乡村区域资源比较丰富,可是一旦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贪腐行为,就会直接危害到农户朋友们的收益。进行统一化、制度化以及法制化的管理,确保管理工作流程中公正透明,是降低贪污情况出现的有效手段。其三,合理化解村级冲突,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由于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正在逐步提高,若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不但会影响到村民的经济收益,而且还会使得村民内部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1.2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功能作用

我国土地空间规划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试点实施的相关立法、政府部门规章制度、各地人民政府有关文件、工程技术规范、发展规划等。但由于土地范围辽阔,各领域的种群密度划分不一,土地空间配置不均,环境污染问题增大,以及一系列矛盾逐步凸显。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空间规划制度,是从根本上处理资源配置不均,生态环境损害,土地空间资源不合理发展等诸多难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综合支撑功能,进一步提高土地空间发展规划制度在我国发展规划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贯彻我国发展规划中的国土开发保护规定,为我国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有效保证。

1.3基于土地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划分

在国家土地空间规划的重大前提下,在对资源实行分类管理时必须坚持必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以下方面:首先,要确保完全尊崇大自然。因为由于土地范围广大,所以资源又十分富集和多元,在对资源实行分类管理时必须完全尊崇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第二,要全面兼顾资源与环保方面的相互关系。资源与自然界互相内部存在着难以割裂的紧密联系,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所以在对资源实施类别管理时,既要在土地空间规划的重大背景下实施,又要顾及到资源与周围生态环境内部的互相紧密联系,以保证资源类别系统的整体性,确保资源能够和周围的自然界相适应,进而达到了资源与周围生态环境内部的和谐共赢局面。其三,要把特殊的资源单独区分为类别。因为资源具有特定的有限性和区域性,重点关注于某些特殊的资源,所以通过对这种特殊的资源划分为同一种类并加以管理,确保了这些单独的资源可以进行合理的分配。

二、当前中国的生态承载能力和国土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分析

2.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经济策略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对环境与自然资源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尤其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了中国的环境质量愈来愈糟糕。就是这种牺牲自然资源生态的努力,使得中国自然资源生态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损害。

2.2国土空间规划处于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大,城市规划的范围也愈来愈大,加之我国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起步相对较晚,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在这种高速增长的模式下,当前部分区域的开发规模相对不合理,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失调,地规和城规问题凸显,不能按照土地环境的要求使用土地资产。

三、进行地方资源行政管理和国土空间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研究

3.1健全政府法规管理体系,科学定位土地空间规划功能

综上所述,国家的国土规划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的根本性长远战略综合计划。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就必须科学认识国家法规体系的完整性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唯有如此,国家才能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和维护土地资源,并逐步增加国家资源的环境负担。

3.2积极推动资产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发掘和评价资源是自然资源储量认定与监督管理的主要基础和依据。相关部门应按照我国立法的基本规定,实现资源价值的合理确认。一般而言,资产应当具有财富的基本特征,不但属于商品领域,同时具备明显的资产和货币特性。资产研究应当以自然资源研究以及现有自然资源的科学分析、评价、记录与整理为依据。在对政府自然资源可靠性实行集中登记后,可运用非线性物理、统计学等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动、静资产研究体系,开展调查盘点,并开展持续科学研究。

3.3加强土地使用管制,优化审批程序

在农田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健全现有的农田管理体系,强化农民对土地利用的有效管理,防止农民滥用农田资源的现象,积极引导基本粮食农田建设与使用。根据用地的基本形式和状况,检查用地的建设与利用能否符合的基本规定。

3.4改进立法和条例,加强执法

因为资源的合理使用需要充分发挥和依靠制度的优越性,从而降低难度,提升资源的效率,所以,资源制度需要完善的。适应高质量治理的要求。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因地制宜,总结当前发达区域的最佳经验,克服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实施和健全综合治理制度。

3.5合理分配领土规划的各个方面

空间规划体系要涵盖各类自然资源,重点是实现各类资源与现有资源管理体系的有序调整与融合。在目前的状况下,相关机构仍有必要把各类空间的管理区分成几个层面,但这些层面间的重要区别并不能忽略。对现阶段的国土规划系统加以重组合并,需要明晰各个单位的权利,实现上下设计单位的正确区分。相关单位在实施顶层设计时,需要保持足够的设计弹性。

3.6领土规划要素的综合平衡

空间规划体系中最关键的方面,是在充分考虑到该空间规划系统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在总体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达到均衡。自然资源主要有社会性、财产性和经济性。应当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整体结构,并保证对各种现存资源进行合理和科学的使用,并合理地分配资源。国家领土建设也不应当局限于对现存资源的综合保障、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与科学地合理分配。国家公共工程主管部门也要遵循提升资源配置效能、提高地方政府保障能力的宗旨,并全面统筹各方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空间规划和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提升二者衔接程度,必须注重资源整合制度的科学性,健全立法体系、强化部门监管考核、明晰地方部门责任,从多角度提升土地空间规划的资源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浅析[J].甘肃农业,2020,No.518(08):117-118.DOI:10.15979/j.cnki.cn62-1104/f.2020.08.036.

[2]李庆忠.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J].价值工程,2020,39(27):11-12.

[3]刘文峰,胡睦功,吴瑛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67-68.